数十年来,目前的医学技术,都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瓶颈,无论是精密仪器,还是消耗品,除非有突破性的技术,否则很难再有突破。但药物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效果极佳的药物,远超治疗方法。比如针对肿瘤的靶向药物,放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杀灭癌细胞,但在杀灭癌细胞的过程中,也会杀灭大量健康细胞。目前针对肿瘤的药物已经有了不错的疗效,因为靶向药物能够准确的定位到肿瘤细胞并将其杀死,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目前有些肿瘤靶向药物,只要能够长时间的使用,就可以让肿瘤病人恢复到正常的生命、正常的生活质量,而且疗效非常好。
药物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动辄就是几十年的时间,甚至是上百亿的资金。而一种新药的专利保护期限是二十年,这就意味着,原研药的制造商必须要在二十年内将其高价卖出,这也是为什么新上市的靶向新药往往会被炒得天价的原因。但是,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很多肿瘤靶向药物都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很多国内的靶向药物都已经上市,还有很多的仿制药物,在多种竞争的有利条件下,有些肿瘤靶向药物的年治疗费已经降到了30万元以下,符合了被纳入医保目录的条件。经过这些年的医疗保险,很多的谈判药物和癌症靶向药物都被列入了其中,这也就意味着,那些想要使用癌症靶向药物的人,都可以得到医疗保险的补偿,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
但因为肿瘤靶向药的短缺,医院的药店上市需要时间,而且目录中的肿瘤靶向药年成本也很高,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医院里看病,或者是治疗癌症等慢性病,医院以药店没有提供为借口,要求病人自己去药店买,这样的话,就不能得到医保的补偿了。
在现实生活中,医院配置昂贵的靶向药物,由于审批周期长、程序繁琐、占用了大量的医保额度,导致在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后,很难在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后很快的进行配置。很多地方的医疗机构,也都想到了这一点,纷纷出台了一些新的措施,让患者可以在自己需要的药店里,得到相应的补偿。
医院签订的定点协议中,也有对此问题的具体描述,医院因为技术、设备、医院等级等原因,不能满足参保患者治疗所需的检查、化验项目、或者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时,患者可以到能够提供相应的诊疗服务或者购买相应的药品的机构,其费用被计算到住院费用之内,并按规定的比例进行报销。也就是说,医院在医保目录中没有使用的靶向药物,而从院外采购,则应当计入住院费用,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报销。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肿瘤靶向药物,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而且价格也比较贵,而在“保基本”和“广覆盖”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肿瘤靶向药物,都是按照一定的价格来补偿的,而且每年的补偿金额也是有限的,所以才会有人觉得,这些药物的补偿金额,根本就不够用,所以才会被限制。
我们的医药研发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我们并没有世界上最顶尖的药企,在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自主研发的药品投放到市场上,我们的用药价格就会有很大的降低,癌症也会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疾病,我们只要长时间服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