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人都曾是个孩子,只是我们忘记了!
《小王子》一书中写到:
“每个大人都曾是个孩子,只是我们忘记了。”
小说的叙述者是个飞行员,他讲述了小王子、以及他们之间友谊的故事。飞行员坦率地告诉读者自己是个爱幻想的人,不习惯那些太讲究实际的大人,反而喜欢和孩子们相处,孩子自然、令人愉悦。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在那里遇见了小王子。飞行员写下这段故事是为了平静自己与小王子离别的悲伤。那次与小王子的相遇,让飞行员既悲伤,然也使自己重振精神。
小王子,小说就是以他命名的,是一个神秘可爱的孩子。他住在被称作B-小星球,是那个小星球唯一居民。小王子离别自己的星球和所爱的玫瑰花开始了宇宙旅行,最后来到了地球。在撒哈拉沙漠,小王子遇到小说的叙述者飞行员,并和他成了好朋友。在小说中小王子象征着希望、爱、天真无邪和埋没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孩子般的灵慧。虽然小王子在旅途中认识了不少人,但他从没停止对玫瑰的思念。
小王子在沙漠见到狐狸。聪明的狐狸要求小王子驯养他,虽然狐狸在两者中显得更有知识,他使小王子明白什么是生活的本质。狐狸告诉小王子的秘密是: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是分离让小王子更思念他的玫瑰;爱就是责任。
不懂爱情且略有“矫情”的花儿。她的内心爱慕、依赖、渴望着小王子,但是自身性格的缺陷却使她不能完全表达自己对小王子的情谊,导致小王子出走。但在离开的日子里,小王子内心一直存在着花儿。她与小王子之间是共度过长久时间的陪伴,象征着令人烦恼但又美丽的爱情。
蛇是小王子在地球遇到的第一个人物;也是他最终咬了小王子,把小王子送回天堂。蛇告诉小王子自己在人间很孤独,使小王子认为蛇非常弱小。但蛇告诉小王子自己掌握着生命的谜。还告诉小王子,他之所以谜语似的说话,是因为他知道所有的谜底。在书里,蛇好似一个绝对权威,一个永恒的谜,让人想起圣经故事:亚当和夏娃被蛇引诱偷吃了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
在第四章提及的这个土耳其天文学家,在年通过望远镜首先发现了一颗叫B-的小星球,叙述者相信小王子来自这颗星球。当土耳其天文学家第一次在国际天文会议上论证他的发现时,没人相信他因为他的土耳其服装。数年后,他穿着一套雅致的西装又做了一番相同的论证。这次,大家附和了他的意见。土耳其天文学家的两次不同待遇揭露了无知人们的恐外症和狭隘民族主义的危害。
我们也忘记了小时候最讨厌父母做的事,于是现在一遍一遍的在孩子身上重演。看完下面这些事,已经身为父母的你脸红了么?
1.“去哪儿玩了弄得一身脏,以后不许去了!”
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摔泥巴都能兴致勃勃的玩上一天。可自己孩子这样做时,却被说成“疯”、“不讲卫生”。要知道爱玩、爱闹是孩子的天性,衣服脏了可以洗,能够快乐玩耍的童年时光却不能再来。
2.“就吃那么多怎么够,来再把这碗饭吃了!”
追着喂孩子吃饭的时候,却忘了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被逼着吃饭了。都快撑着了大人还觉得你吃的少,非要把孩子喂成小胖子才罢休嘛。
3.“想要红色的?可妈妈觉得蓝色的好看,就买蓝色的吧!”
有句话叫“我爱你,但我不会满足你”,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撒娇打滚想要妈妈买自己喜欢的红色文具盒,妈妈同意了,却擅作主张的选择了蓝色的,还觉得已经满足了孩子。认真倾听孩子真正的需要,很难么?
4.“怎么看这么幼稚的动画片”
现在的你也开始嘲笑孩子看的动画片幼稚,可当初的你也是这样被父母嘲笑的吧。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妨想想你在孩子这个年龄时,又在看什么电视呢?
5.“我家孩子昨天办了件蠢事.....”
家长喜欢拿孩子的糗事到处讲,觉得孩子小没什么,可已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你小时候,应该也讨厌父母把你尿床、成绩马虎的事情到处讲吧?
第一步:意识——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
德国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神经质的母亲。”这话虽然有点刻薄,但不无道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混淆教和养的概念。所以,溺爱型家长总是试图代替孩子成长,导致孩子无能无情;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由成长就好,这样就会导致孩子行为不规范、成绩不稳定;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孩子心态失常等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研究者以及成功家长的经验是,孩子的成长虽然和社会、学校不可分,家长的早期教育及细节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前提和最有利的助力。众多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要从0岁开始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积极客观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养成好习惯,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问题上就不会过于被动。这就像对待一棵树,小时候规范好它的方向,以后就不用过于精心,它完全可以靠惯力成长。
第二步:行动——和老师做最好的配合
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底线就是“别犯法就行了”。这都是消极的态度。其实,学校的教育方针是经过百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如果家长能和学校配合,这是一种捷径。
学校老师普遍认为,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只看成绩不看做人,对规范孩子行为意识的教育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家长督促孩子学习不主动。小学生守则中的行为规范有20条,很多是需要家长配合的。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一个连贯性和习惯性,如果孩子在家和在学校是两个样子,就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规范他们的行为犹其重要。可能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学习不差就行了,其实规范行为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一个孩子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敷衍写作业或者不写,那么这可能会导致他长大后的诚信问题。如果孩子的思维习惯是积极的、阳光的,那么,他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第三步:研究——多沟通交流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