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理学完整版笔记要点总结 [复制链接]

1#

本内容根据“年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考试大纲”著作,点击蓝色字体进入

1.药物效应动力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

3.M胆碱受体激动药

(1)乙酰胆碱:无临床实用价值

(2)毛果芸香碱:治疗虹膜睫状体炎、口腔干燥。

4.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1)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主要治疗重症肌无力。

(2)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

(3)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定、碘解磷定等。

5.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阿托品: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治疗虹膜睫状体炎、验光、眼底检查、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

6.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收缩,冠脉舒张。仅限于治疗早期神经源性休克以及嗜铬细胞瘤切除后或药物中*时的低血压。

(2)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和局部麻醉药配伍。

(3)多巴胺:治疗各种休克、与利尿药联合应用于急性肾衰竭。

(2)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

7.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酚妥拉明: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去甲肾上腺素滴注外漏、治疗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抗休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2)普萘洛尔:心律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

8.局部麻醉药

(1)普鲁卡因: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主要局部注射用于浸润麻醉。

(2)利多卡因:有全能麻醉药之称,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局麻药,但蛛网膜下腔麻醉慎用。

(3)丁卡因:本药对黏膜的穿透力强,常用于表面麻醉。

9.镇静催眠药-苯二氮?类

苯二氮?类除有镇静催眠作用外,还有抗焦虑、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但研究表明,催眠药增加抑郁症发生率。

10.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苯妥英钠: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但对小发作(失神发作)无效,甚至会使病情恶化;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等中枢疼痛综合征;抗心律失常。

(2)卡马西平:广谱抗癫痫药、对癫痫并发的精神症状亦有效果、治疗神经痛效果优于苯妥英钠、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尿崩症、还具有很强的抗抑郁作用。

(3)苯巴比妥:本品系镇静催眠药物,需给药数周后才能达到最大抗癫痫效果。

(4)扑米酮:其化学结构类似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合用有协同作用,与苯巴比妥合用无意义。本品与苯巴比妥相比无特殊优点,且价格较贵,仅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患者。

(5)乙琥胺:对小发作疗效好,目前仍为临床治疗小发作(失神性发作)的首选药,对其他类型癫痫无效。

(6)丙戊酸钠:本品为广谱抗癫痫药,临床上对各类型癫痫都有一定疗效。

(7)硫酸镁: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子痫、破伤风等惊厥,也常用于高血压危象。

11.抗帕金森病药

(1)左旋多巴:治疗各种类型的PD患者,不论年龄、性别差异和病程长短均适用,但对吩噻嗪类等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无效。

(2)卡比多巴: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单用时无抗帕金森病作用,与L-DOPA合用时起作用。

(3)苯海索:对PD疗效有限,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

12.抗精神失常药

(1)氯丙嗪:能够显著缓解精神分裂阳性症状,如进攻、亢进、妄想、幻觉等,但对冷漠等阴性症状效果不显著;呕吐和顽固性呃逆;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2)丙米嗪: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治疗遗尿症;焦虑和恐惧症。

(3)碳酸锂:主要用于抗躁狂,但有时对抑郁症也有效,故有情绪稳定药之称。

(4)氯氮平:为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对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和阳性症状都有治疗作用。

(5)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治疗神经性贪食。

13.镇痛药

(1)吗啡:疼痛、心源性哮喘、腹泻。

(2)哌替啶:镇痛作用,虽较吗啡弱,但成瘾性较吗啡轻;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

(3)纳洛酮:阿片类药物急性中*;解除阿片类药物麻醉的术后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鉴别。

14.解热镇痛抗炎药

(1)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及抗风湿;低浓度阿司匹林能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达到抗凝作用。

(2)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但抗炎作用极弱。

(3)布洛芬: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关节炎、急性肌腱炎、滑液囊炎等,也可用于痛经的治疗。

(4)塞来昔布:用于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后镇痛、牙痛、痛经,同时还可以用来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15-16钙通道阻滞药、抗心律失常药

(1)钙通道阻滞药: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能明显舒张血管、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较为明显,较大剂量也能松弛胃肠道、输尿管及子宫平滑肌;抑制Ca2+内流,减轻Ca2+超负荷对红细胞的损伤;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排钠利尿作用。

(2)利多卡因:主要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如心脏手术、心导管术、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

(3)普萘洛尔:主要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治疗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

(4)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有效。

(5)维拉帕米:治疗室上性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律失常效果好,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

17.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3)利尿药

(4)强心苷

18.抗心绞痛药

(1)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迅速缓解各种类型心绞痛。在预计可能发作前用药也可预防发作。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多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可用于心绞痛。

(3)钙通道阻滞药:是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特别是对变异型心绞痛疗效最佳。

19.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他汀类: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调节血脂、治疗肾病综合征、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

(2)贝特类: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既有调血脂作用也有非调脂作用。非调脂作用有抗凝血、抗血栓和抗炎作用等,共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

20.抗高血压药物

(1)利尿药

(2)钙通道阻滞药

(3)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5)AT1受体阻断药

21.利尿药

(1)袢利尿药:袢利尿药主要用于肺水肿和其他严重水肿以及急性高钙血症等。

(2)噻嗪类及类噻嗪类:对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疗效较好,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多与其他降压药合用。

(3)螺内酯:治疗与醛固酮升高有关的顽固性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

(4)乙酰唑胺:由于新的利尿药的不断涌现,加之其利尿作用较弱,本类药物现在很少作为利尿药使用。

(5)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安全而有效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青光眼急性发作和患者术前应用以降低眼压;可用于预防急性肾衰竭。在少尿时,若及时应用甘露醇,通过脱水作用可减轻肾间质水肿。

22.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1)肝素: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体外抗凝。

(2)香豆素类抗凝药:可抑制维生素K在肝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

(3)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

(4)双嘧达莫: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

(5)链激酶(SK):可间接激活纤溶酶原,促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迅速水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而溶解血栓。

(6)维生素K:主要用于凝血酶原过低而引起的出血者,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继发的维生素K缺乏症。

(7)铁剂:治疗失血过多或需铁增加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疗效极佳。

(8)叶酸:用于治疗各种巨幼细胞贫血。由于营养不良或婴儿期、妊娠期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所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时以叶酸为主,辅以维生素B12,效果良好。

(9)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需注射使用,辅以叶酸;亦与叶酸合用治疗各种巨幼细胞贫血。也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炎、神经萎缩等)、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等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0)右旋糖酐:各类右旋糖酐主要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急性失血、创伤和烧伤性休克。低分子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作用较佳,用于中*性、外伤性及失血性休克,可防止休克后期DIC。

23.组胺受体阻断药

(1)H1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有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疗效较好。对昆虫咬伤所致的皮肤瘙痒和水肿亦有疗效。对血清病、药疹和接触性皮炎也有一定疗效。对支气管哮喘疗效差,对过敏性休克无效。

(2)H2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有雷尼替丁等。主要应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能减轻溃疡引起的疼痛,促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此外,亦可应用于无并发症的胃食管反流综合征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4.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糖皮质激素:用于支气管扩张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慢性哮喘患者,长期应用可以减少或终止发作,减轻病情严重程度,但不能缓解急性症状。

(2)沙丁胺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用于哮喘、其他原因的支气管痉挛,喘息型支气管炎及COPD伴喘息的治疗。

(3)特布他林: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弱于沙丁胺醇。用于哮喘、其他原因的支气管狭窄的肺部疾病治疗。

(4)氨茶碱:在急性重度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时可采用氨茶碱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以迅速缓解喘息与呼吸困难等症状。

(5)异丙托溴铵:本品起效慢,对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药物耐受的患者亦有效,对老年性哮喘,尤其是对高迷走神经活性的哮喘患者尤为适用,对于其他类型的哮喘作用不及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6)噻托溴铵:在人体气道内,本品与受体的亲和力较高,能长时间阻滞胆碱能神经介导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可持久地扩张支气管。

(7)色甘酸钠:为预防哮喘发作药物,需在抗原和刺激物接触前7~10天给药,对过敏性、运动性、非特异的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哮喘效果较好。

25.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H+-K+-ATP酶抑制药(质子泵抑制药):用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

26.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感染或炎症;免疫相关疾病;抗休克治疗。

27.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1)硫脲类:甲亢的内科治疗;甲状腺手术前准备;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2)碘及碘化物:是用于抗甲状腺治疗的主要药物。目前,碘及碘化物不作为单独用药用于抗甲状腺治疗。

28.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1)胰岛素:注射用普通胰岛素制剂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最重要药物,对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效。

(2)磺酰脲类: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尿崩症:只用氯磺丙脲,可使患者尿量明显减少。

(3)双胍类: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尤适用于肥胖及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4)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5)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可减慢碳水化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29.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1)缩宫素:催产、引产;用于产后出血。

(2)垂体后叶素:内含缩宫素和加压素两种成分。加压素具有抗利尿、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和兴奋子宫的作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尿崩症及肺出血。垂体后叶素中因加压素含量较多,现在产科多已不用。

(3)麦角生物碱:子宫出血;子宫复原;偏头痛;人工冬眠。

(4)前列腺素(PGs):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在分娩中具有重要意义。

30-3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1)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G

(2)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3)头孢菌素类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

(5)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32.氨基苷类抗生素

(1)庆大霉素

(2)妥布霉素

(3)阿米卡星

33.四环素类抗生素

(1)四环素

(2)多西环素

(3)米诺环素

34.人工合成的抗菌药

(1)喹诺酮类抗菌药: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抗生素,抗菌谱广。

(2)磺胺类抗菌药:磺胺类药物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人工合成抗菌药,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属广谱抑菌药,包括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等。

(3)其他合成类抗菌药:包括甲氧苄啶、甲硝唑等。

35-36.抗病*与抗真菌药、抗结核药

(1)利巴韦林:对急性甲型和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治疗呼吸道合胞病*肺炎和支气管炎效果最佳。

(2)干扰素(IFN):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急性病*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病*性感染等。另外还广泛用于肿瘤治疗。

(3)阿昔洛韦:为单纯疱疹病*(HSV)感染的首选药。

(4)异烟肼:对各种类型的结核病患者均为首选药物。

(5)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可治疗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包括初治及复发患者。

(6)乙胺丁醇:用于各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

(7)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在酸性环境下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单独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与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有协同作用,是联合用药的重要成分。

37.抗疟药

(1)氯喹、青蒿素:均能杀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控制症状发作和预防性抑制疟疾症状发作。

(2)伯氨喹:能杀灭肝脏中休眠子,控制疟疾的复发;并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控制疟疾传播。

(3)乙胺嘧啶:能杀灭红细胞外期的子孢子,发挥病因性预防作用。

38.抗恶性肿瘤药

(1)甲氨蝶呤:临床上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鞘内注射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缓解症状。

(2)氟尿嘧啶:对消化系统癌(食管癌、胃癌肠癌、胰腺癌、肝癌)和乳腺癌疗效较好。

(3)巯嘌呤:起效慢,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维持治疗,大剂量对绒毛膜上皮癌亦有较好疗效。

(4)羟基脲:对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疗效,对黑色素瘤有暂时缓解作用。

(5)环磷酰胺:抗瘤谱广,为目前广泛应用的烷化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