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床
尿床是指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故又称遗尿。多为3一12岁小孩之疾病。发病原因分功能性、器质性。前者与遗传有关,好发于神经质小孩;后者属于某些疾病的一种症状。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或后天各种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或由于脊髓的反射弧消失,或由于泌尿系及其周围组织病灶刺激,都有可能产生尿床。3岁以前因中枢泌尿机能发育尚不完善,此时出现反射性排尿,则不属此病。本病中医亦称“遗尿”,俗称“尿床”。认为肾与膀胱俱虚不能制约水道或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时可致。
尿床病因
1、尿床与神经调节系统——即大脑皮层、脑干及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支配膀胱、尿道的阴神经、腹神经、盆神经、骶神经等。由于大脑、脑干的功能发育延迟,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弱或脊髓及各神经传导通路障碍等,致膀胱及尿道控制失约而遗尿。
2、尿床与膀胱——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不能安全行使自主控制能力而出现储尿期的无抑制性收缩,使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顺应性差;膀胱充盈期和收缩期感知能力不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低于睡眠觉醒阈值;膀胱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不能提供预警信息等,使之未醒先尿。
3、尿床与尿道——尿道的关闭功能不全,即不稳定尿道引起遗尿;尿道畸形如先天性狭窄等。
4、尿床与睡眠觉醒功能障碍—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觉醒功能障碍是遗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功能障碍可因膀胱充盈及收缩的感知功能不全或过度疲劳使睡眠过深而引起,也可因排尿功能不全或发育迟缓而引起。
5、尿床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正常人ADH分泌白天比夜间少(1:2.5),尿量随ADH的分泌而发生相反的变化(白天和夜间尿量比约为3—4:1),部分遗尿的孩子因夜间ADH的分泌不足(1:1.4)致夜间尿量增多,产生稀释尿,加重膀胱的负担而遗尿。
6、尿床与遗传——遗尿症患者中约有30-40%有家族史,经研究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发生的概率由于种族、地域不同有一定差异。一般双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77%,单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44%,双亲均无遗尿史者孩子发生率仅15%。
7、尿床与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突发精神刺激,如恐惧、惊吓、暴怒、悲伤、强大的心理压抑及行为异常,意识错乱等均可引起遗尿。这些因素又会成为孩子成长及成人持久的难治性遗尿的原因。
8、尿床与疾病——引起遗尿的疾病来自多个系统,有器质性、炎症性、代谢性、和外伤性等,常见的有/p>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脑病、脑肿瘤、脑血管病、多发性脑脊髓膜硬化症、脊髓的炎症及肿瘤、出血、脊膜膨出,腰骶椎隐裂等。
泌尿系统疾病:畸形(尿道狭窄、尿道口狭窄、尿道下裂、尿道瓣膜、膀胱颈梗阻及男性包皮、包茎等)、炎症(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龟头炎)、结石、肾功能损伤等。
其它疾病:如慢性腹泻、腹痛,久咳不愈的气管、肺部疾病;与代谢相关的异位垂体后叶、垂体及肾性尿崩症、糖尿病等;与血液有关的严重贫血、高血钙、低血钾等;与不良习惯有关的手淫,惰性;其他有睡眠呼吸障碍症、过敏症等。
9、尿床与脏腑功能——祖国医学认为遗尿与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如膀胱发育延迟,功能薄弱,特别脾、肾、肺虚弱而引起。
肾为人体生命的根源故称先天之本,肾藏精,主发育、生殖、生髓、通脑。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气足可温热膀胱、行气化水,膀胱固摄有权,开合有度;肾阳气虚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故有“下焦竭则遗溺失禁;肾气虚则心肾交火,心燥易怒;肾气虚则骨不健,骨不生髓则脑不健,生长缓慢或胖而不壮,智力低而笨拙。
脾虚尿床。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华之源,脾阳健旺,自可制水,升清降浊。脾阳虚则胃蠕动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致胃分泌值降低,唾液淀粉酶及胰淀粉酶减少,致胃纳不佳,水谷运化不良,气血生化无源而不能涵养先天之本,致肾虚膀胱虚而遗尿。
肺虚遗尿。肺主气,又为上水之源,具有宣通肃降的功能,如肺气虚则失宣降,水液运行泛滥致膀胱失约而自遗;如肺火上炎必然灼伤阴液致升腾之水不能下降,必致下焦炽热,导致大便干燥、膀胱湿热、小便短少,素有痰湿内蕴,入睡沉迷不醒,呼叫不应,常可遗尿。
肝经湿热遗尿。肝经湿热,火热内迫也致膀胱自遗。
10、儿童尿床除了有遗传因素、脊柱裂或脊柱隐裂外,最后延续成为遗尿症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不科学的排尿训练。不科学的排尿训练包括:1.在非膀胱充盈期的过度叫尿或把尿;2.在膀胱充盈期不叫尿或把尿,如长期使用纸尿裤等尿垫;3.尿床后训斥或惩罚。科学的排尿训练仍是治疗儿童遗尿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
纠正
1.还需注意睡前应尽量减少小儿的摄入量,鼓励小儿在在膀胱容量最大时排尿,帮助小儿树立战胜尿床习惯的自信心。
2、还可摸清患儿大致尿床的时间,争取在尿床前叫醒或者用闹钟惊醒患儿,从而逐步养成定时起床排尿的习惯。
3、如以上效果均不佳时,再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配合治疗。
4.至于一些由于器质性疾病(如大脑发育不全、脊柱发育不全、泌尿道畸形、脊柱裂等)所引起的遗尿症,则应该请医生给予治疗。
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不要责难和打骂儿童,应给予鼓励,使患儿有治好遗尿的决心。父母对患儿给予高度关心和爱护。在晚饭后禁止饮水,放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
2、药物①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每晚口服25~50mg,连续3~4个月。如停药后复发,可再给药。②副交感神经阻滞剂:普鲁本辛或羟丁宁(Oxybutynin,即ditropan,尿多灵)。入睡前口服,可使逼尿肌松弛,抑制膀胱收缩。③麻*素25mg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
3、膀胱训练在日间嘱患儿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逐渐由每1/2~1小时1次延长至3~4小时1次,以扩大膀胱容量。
4、条件反射训练用一套遗尿的警报装置,训练患儿在遗尿前惊醒。在患儿身下放一电子垫和一电铃相连接,一旦电子垫被尿湿时,接能电路而使电铃发现声响,惊醒患儿起床排尿;如效果不佳,可加用丙咪嗪以减轻睡眠深度。一般经1~2个月的训练可使70~80%原发性遗尿获得治愈。
饮食宜忌
饮食宜进
1.温补固涩食物。肾气不足者宜食,如糯米、鸡内金、鱼鳔、山药、莲子、韭菜、黑芝麻、桂圆、乌梅等。
2.清补食物。肝胆火旺者宜食,如粳米、薏米、山药、莲子、鸡内金、豆腐、银耳、绿豆、赤豆、鸭肉等。
3.干饭。患儿晚餐宜吃干饭,以减少摄水量。
4.动物性食物。宜吃猪腰、猪肝和肉等食物。
5.食疗法。(1)荔枝肉,每日睡前吃10个,连吃1-2个月,最宜秋、冬季食用。(2)鸡肠1副,洗净,烘干研末,加白糖适量拌匀。每日睡前服1/5-1/7副,温开水送服,连服5-7日。
饮食禁忌
1.牛奶、巧克力、柑、橘。美国学者对小儿遗尿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饮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只要停止进食上述食物,遗尿现象几乎可立即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进平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会引起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不能醒来,导致遗尿。
2.辛辣、刺激性食物。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在膳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白天限制饮水。对于小儿遗尿者,白天不要过度限制其饮水量,要求患儿每日至少有1次随意保留尿液到有轻度胀满不适感,以锻炼膀胱功能。
4.晚餐后饮水多。下午4时以后,督促小儿控制饮水量,忌用流质饮食,晚餐尽量少喝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减少夜间排尿量。
5.多盐、糖和生冷食物。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6.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西瓜。这些食物因味甘淡,利尿作用明显,可加重遗尿病情,故应忌食。
病需早治
对待孩子尿床,有的父母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总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其实,孩子3周岁后仍持续尿床就是病,医学称小儿遗尿症。在北京刚刚闭幕的中国小儿遗尿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醒家长,孩子尿床拖不得,应及早治疗。
尿床若长期得不到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除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外,还会使孩子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智商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临床表明,多数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数字排序、逻辑思维以及对游戏的深入程度明显低与正常孩子。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尿床对成年以后的生育有影响,但统计表明,大多数不孕不育患者儿时有尿床现象。
尿床所带来的发育差、反应慢、敏感害羞等危害已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孩子将来的工作、人际关系和家庭和睦,做父母的千万别因“尿床不是病”的传统观念的误导而忽视孩子尿床,免得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不要打骂
儿童尿床,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绝大多数儿童尿床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
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少吃流质,也不宜吃西瓜、橘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睡前不要逗孩子,不要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每天睡前养成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把握孩子夜间排尿的规律,在孩子尿床前把孩子叫醒让他排尿。
必须指出,尿床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父母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孩子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尿床危害
小儿尿床是临床上经常见到的现象,有的甚至到了二十几岁才能自愈。国外有关专家通过系统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尿床自愈晚的孩子平均智商低于正常儿童,在身体发育方面比正常儿童迟缓,长大后身高、体重平均低于正常人,容易出现泌尿、生殖等诸多心理生理问题,且多数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如自卑、内疚、胆怯、紧张等。家长对孩子尿床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由于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小儿尿床,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结果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过来又加重尿床,于事无补。
正确的办法是应当分析小儿尿床原因,想办法克服。如果是吃饭吃得过饱引起的,应当提醒孩子睡前节食;如果是玩得太累引起的,应当注意不让孩子玩耍过度;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的原因,应当多方开导孩子;另外,家长应详细观察,在孩子容易尿床的时间前,及时叫醒孩子上厕所,使其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
温馨提示
家长要教育并督促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
白天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或太兴奋;
睡前给孩子按摩背部或让孩子听舒缓的音乐;
饮食不宜过咸或过甜,忌食生冷;
晚餐少进汤粥、饮料及高蛋白食物;
平时要同孩子多沟通鼓励孩子。
儿童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