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常规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98924.html

血常规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随着检验现代化、自动化的发展,现在的血常规检验是由机器检测完成的。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红细胞检测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0x1012/L,血红蛋白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x1012/L,血红蛋白g/L时即认为增多。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p>

1.相对性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

2.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p>

1)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因血氧饱和度减低所引起。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生理性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增加则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是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x1012/L.,血红蛋白达(~)g/L,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患者可转变为白血病等。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10%~20%;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

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

病理性增多见于/p>

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小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小时内,周围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x10的9次方/L

4)急性中*,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如糖尿病酮症酸中*,尿*症和妊娠中*症;急性化学药物中*,如急性铅,汞中*及安眠药中*等;生物性中*如昆虫*.蛇*、*蕈中*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

5)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数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并伴外周血中细胞质量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生性疾病均可有中性拉细胞增多。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4x10*9/L称白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x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引起中性粒细胞碱少的原因有/p>

1)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某些病*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低。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时白细胞亦可减少。

2)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白细胞减少同时常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

3)物理化学因紧损伤,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Caucher病.NiemannPick病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其他(风湿病,脑垂体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义甚小.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其他(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血小板

1.血小板减少可见于/p>

(1)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SLE,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DIC,TTP,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Banti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大量血浆)等

2.血小板增多

(1)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2)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x10*9/L以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