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检基础尿常规的世界你懂吗 [复制链接]

1#

请输入标题bcdef

尿液的主要是由血液通过滤过、重吸收以及排泄后,最终产生的代谢产物。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检查,不少泌尿系统疾病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

请输入标题abcdefg

要看懂尿常规报告单,先看看这个吧

尿常规化验单查看方法

名称

正常

异常

酸碱度(pH)

4.5~8.0

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

酸碱度(pH)

4.5~8.0

降低常见于酸中*、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尿比重(SG)

1.~1.

增高多见于高热、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尿比重(SG)

1.~1.

降低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等

尿胆原(URO)

阴性

阳性常见于*疸

隐血(BLO)

阴性

阳性(+)同时有蛋白者,要考虑肾脏病变和出血

白细胞(WBC)

阴性

超过五个,常见于尿路感染

尿蛋白(PRO)

阴性或仅有微量

阳性提示可能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变

尿糖(GLU)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有糖尿病、甲亢、肢端肥大症等

胆红素(BIL)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肝细胞性或阻塞性*疸

酮体(KET)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酸中*、糖尿病、呕吐、腹泻

尿红细胞(RBC)

阴性

阳性提示可能泌尿道肿瘤、肾炎尿路感染

颜色

正常人的尿液颜色为,也受食物、药物和尿量的影响。

常见的异常尿色有以下几种:

红色尿:

1)血尿:排除女性月经血的污染之外,引起血尿的主要原因有: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3.感染性疾病

2)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暗红色、棕红色甚至酱油色。常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及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

3)肌红蛋白尿尿液呈粉红色或暗红色,常见于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如AMI、大面积烧伤、创伤等。

白色/p>

1)乳糜尿尿液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乳状混浊或凝块,且具有光泽感。见于丝虫病,也可见于结核、肿瘤、肾病综合症、肾小管变性等

2)脓尿和菌尿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脓尿放置后有白色云絮状沉淀。这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其混浊均不消失。常见于泌尿系统化脓性感染。

3)结晶尿新鲜尿液外观可呈白色或淡粉红色颗粒状混浊,气温较低时很快析出沉淀物。病人若长期排除盐类结晶尿,易感染或形成结石。

无色或*色变浅:见于尿崩症、糖尿病等

深*色:最常见于胆红素尿。常见于胆汁淤积性*疸及干细胞性*疸。尿液不宜放置过久,易被氧化变为棕绿色。

黑褐色:见于重症血尿、变性血红蛋白尿,也可见于酪氨酸病、酚中*、黑尿酸症或黑色素瘤等

蓝色:多见于尿布蓝染综合征

淡绿色:见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透明度

正常尿清澈透明无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尤其女性尿液;

尿液排挤时即浑浊,多由白细胞、上皮细胞、粘液、微生物等引起,需作显微镜检查予以辨别,少数病人尿中非晶形磷酸盐等析出,亦使尿浑浊,则无临床意义。

酸碱度

随机尿PH4.5-8.0,晨尿PH5.5-6.5

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尿液酸性见于酸中*、发热、肾炎、糖尿病、痛风、白血病、尿酸盐或胱氨酸结石等。

尿液碱性多见于碱中*、膀胱炎、肾盂肾炎、剧烈呕吐、尿路感染等。

尿比重

成人随机尿1.-1.,晨尿大于1.新生儿尿比重偏低:1.-1.

比重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等。

尿白细胞

正常尿液镜检白细胞不会超过5个,如有大量出现则要考虑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但需注意的是影响尿白细胞的因素较多:结晶、小圆上皮细胞、酵母菌、滴虫等成分会导致白细胞增高,造成假阳性。

而*疸尿、尿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白细胞降低,造成假阴性。

因此不能单纯从尿白细胞阳性判断尿路感染,需结合下述亚硝酸盐结果进行判断。

尿亚硝酸盐

阴性

正常人尿中含有硝酸盐,经细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还原而成。因此当尿路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可呈阳性,由于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希氏菌、变形杆菌等)为尿路感染的常见菌,此项检查常做为尿路感染的试验。

尿红细胞

:阴性

正常尿液会偶尔出现红细胞,但不会超过3个。如果较多出现红细胞,则有可能是肾脏、尿路出血所排出的红细胞,提示泌尿系统炎症或结石等疾病的可能性,但也要考虑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

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阴性的情况,这是由于尿中红细胞受尿中渗透压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破裂所致。

如果患者出现血尿,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对于判断血尿的来源有着重要意义。

尿蛋白

小于等于0.15g/24h

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要想诊断为病理性蛋白尿,还需排除以下几种因素:

功能性蛋白尿:机体精神紧张、剧烈运动、低温刺激,多见于青少年。

体位性蛋白尿:卧位时阴性、站立过久为阳性,多见于青少年。

偶然性蛋白尿:尿液中混入生殖系统排泌物,可出现尿蛋白的假阳性。

而当患者注射过大量青霉素时,则正相反,可导致尿蛋白的假阴性。

病理性的尿蛋白增多包括肾性尿蛋白、肾前性尿蛋白和肾后性尿蛋白。

尿蛋白检验也是肾病患者的重要指征,如判定患者尿蛋白阳性具有临床诊断价值,可进一步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尿酮体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生成的,是乙酰乙酸、β一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

:阴性

尿中酮体阳性时称酮尿症,见于重症糖尿病、中*、长期禁食、剧烈呕吐、腹泻、营养不良、脱水及脂肪摄入过多等情况下。

还可能由严重腹泻、呕吐、饥饿、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等导致。

尿糖检查

定性为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

正常人如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葡萄糖液时、活动后、妊娠末期可产生一过性尿糖增高,无临床意义。

另外,无论是原发性糖尿病或继发性糖尿病、肾性糖尿病,尿糖排出皆增高;

尿胆原和尿胆素

尿胆原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道,被肠道细菌作用还原而成(粪便中称粪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在结肠重吸收入血,由肾脏排泄;无色的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线照射后转变成*色的尿胆素。

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尿胆素:阴性

在肝脏功能障碍、热性病、心力衰竭、溶血性*疽、肠梗阻等情况下增高,在胆总管梗阻及肝细胞性*疸极期时尿胆原减少;

尿胆红素

胆红素是由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的血红蛋白经网状内皮系统处理降解而成;

:阴性

在肝细胞性*疸(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溶血性*疸及梗阻性*疸(如胆石症、胆道肿物、胰头癌等),尿中胆红素增高。

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主要作为*疸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其结果需综合在一起指导临床诊治。

尿管型检查

正常尿液中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透明管型:见于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大量透明管型。

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

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

脂肪管型:为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尿常规检查时,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留取尿液不少于10毫升。

2、防止采集标本时被污染:女性应避开月经期,以防影响结果,最好能在检查前一天清洁阴部,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如果采集时有异物掉入,要重新取样。

3、最好留取中段尿:一般尿液检查须弃头尾,避免干扰,如有特殊要求医师会说明。

4、采尿时间:一般尿常规检查可于任意时间,最好是刚采到的新鲜尿液。做尿细菌培养、尿糖、尿蛋白、尿胆酸或妊娠检查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最佳。

5、近日服用药物情况:如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应向医师说明

6、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7、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

所以,在做尿常规检查时,注意收集尿液标本的正确规范,是保证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的关键。

部分来源:临床检验基础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