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多,通常发生在婴幼儿和老年人身上。
婴幼儿夜间排尿主要是由于肾功能发育不全,未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导致;老年人的夜尿增多通常是由于肾功能退化导致。
然而,在部分年轻人身上,也会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或以上作为夜尿增多的参照标准。而国际尿控协会(ICS)则将其定义为患者迫于夜间尿意需起床排尿1次或以上,并每次均中断睡眠。但两者均未考虑尿量等具体指标,目前,多数以夜间排尿次数≥2次,且尿量ml或大于白天尿量(正常白天和夜间尿量比为2:1)为夜尿增多的判断标准。
引起夜尿增多的原因有多种,有些人是由于睡前大量喝水导致,这种情况一般无需担心;但除此之外,夜尿增多也可能由疾病导致。
肾脏疾病
夜尿增多常常是慢性肾脏病以及全身性疾病的早期症状。例如,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常首先出现夜尿增多,继之发展为肾性多尿。
糖尿病
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导致肾脏受损而引发病变,进而出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人肾脏发生病变后,肾小管也会跟着损伤,而肾小管在损伤后就容易让尿液经常排出,也就会让患者经常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
下肢水肿疾病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由于体内的水分代谢出现了异常,造成了水分潴留,也很有可能是肾脏受伤的表现。随着肾功能受损越来越严重,就会出现下肢水肿。
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人夜尿增加的一种常见原因,在60岁男性中有一半已出现,在80岁的时候患病率达到83%。
早期症状,通常就是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夜尿增多等尿路刺激症状。
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因某些原因(脑垂体瘤、遗传因素等)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低渗尿的一组综合征。尿崩症主要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两大类型。
由于大量排尿,患者常有失水、皮肤干燥、少汗、唾液减少、便秘、失眠、头痛、头晕、心悸、记忆力减退等。
目前一致公认醋酸去氨加压素是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首选药物。
患者服用醋酸去氨加压素后可减少尿液排出,增加尿渗透压,减低血浆渗透压,从而减少尿频和夜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