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第十一单元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体 [复制链接]

1#

第一节尿液检验

尿液分析是一种相对简单、快速、经济的实验室检查,它可评估尿液和尿沉渣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尿液分析可为兽医提供泌尿系统、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电解质和水合状态方面的信息。所以,兽医可要求动物主人携带动物的尿液样品进行基础检查。

一、尿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

1.尿液样本的采集

尿液分析的第一步是正确采集尿液样品,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结果。尿液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应在治疗前进行。

尿液样品可通过自主排尿、膀胱挤压、导尿管导尿或膀胱穿刺获得。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膀胱穿刺和导尿管导尿,这两种方法可避免生殖道远端和外部的污染,为尿液分析的所有项目提供最理想的样品。通过自主排尿或挤压膀胱采集样品的方法较简单,但其诊断价值受到一定的影响。

晨尿浓缩度最好,受采食影响最小,发现有形成分的概率较高,所以除细胞学检查外,进食前的晨尿是进行尿液分析最为理想的样品。

2.尿液样本的保存

理想状态下,样品应在采集后30min至1h内进行检测,以避免人为干扰和样品变性。如不能立即检测,样品中的大多数成分可冷藏保存6~12h。

冷藏会影响尿比重,所以应在冷藏前测定尿比重。

样品如需送至外部实验室分析或需保存6~12h以上,则应在尿液中加入福尔马林溶液;或在9份尿液中加入1份5%的苯酚。如需用福尔马林作为防腐剂,则应在加入福尔马林前进行化学检测,因为福尔马林会对部分化学检测产生干扰,尤其是葡萄糖。但福尔马林是用于观察尿液有形成分的最佳防腐剂。

二、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尿液的一般性状是指在不借助显微镜或化学试剂的情况下可观察到的尿液的所有属性,包括尿量、颜色、气味、透明度和尿比重。

1.尿量

动物主人通常可提供动物排尿量的信息,但有时不准。测定动物24h的尿量较为理想,但通常可操作性不强。

(1)多尿

日尿液排出量或生成量增加称为多尿。多尿时,尿液颜色较浅且尿比重较低。许多疾病可引起多尿,如肾炎、糖尿病、尿崩症、犬猫子宫蓄脓、肝脏疾病,也见于使用利尿药、皮质类固醇或补液之后。

(2)少尿

日排尿量减少称为少尿。少尿时尿液通常被浓缩且比重增加,少尿可见于急性肾炎、发热、休克、心脏病和脱水时。

(3)无尿症

无尿液排出称为无尿症。可见于尿道阻塞、膀胱破裂和肾功能丧失。

2.尿色

正常尿液因尿色素的存在而呈淡*色至琥珀色。尿液的*色深浅可因尿液的浓缩度或稀释度的不同而变化。无色的尿液通常比重较低且常为多尿所致;深*至*褐色尿液通常比重较高且与少尿有关;*褐色至绿色且在震荡时产生*绿色泡沫的尿液可能含有胆色素;尿液呈红色或棕红色表明尿中含有红细胞(血尿)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棕色表明可能含有肌细胞溶解过程中排出的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如马的横纹肌溶解。

有些药物可以改变尿液的颜色,可观察到红色、绿色或蓝色尿液。

3.澄清度/透明度

多数种类的动物排泄的新鲜尿液呈澄清或透明。正常马的尿液由于含有高浓度的碳酸钙结晶以及含有肾盂内腺体分泌的黏液而呈云雾状(混浊)。引起尿液混浊的物质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黏液、脂肪和细菌。

4.气味

尿液的气味不具有显著的诊断意义,但有时会有助于诊断。尿液带有明显的甜味或水果味表明含有酮体,大多数情况下预示着糖尿病、奶牛酮病和母羊妊娠中*病。

5.比重

正常尿液的比重与溶解在其中的固体物质的量相关。尿液比重的大小与排尿量呈反比,但糖尿病动物的尿液例外,尿量多,同时尿比重也大。

(1)尿比重增加

可见于饮水量减少、非尿源性液体丢失增加(如出汗、喘息或腹泻)和尿液溶质排泄增加。动物饮水量减少而肾脏功能正常时,可导致尿比重迅速增加。尿比重增加可出现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脱水和休克。

(2)尿比重下降

见于肾脏重吸收水分功能障碍性疾病和水分摄入量增加,如多饮或补液过多。子宫蓄脓、尿崩症、精神性烦渴、某些肝脏疾病、某些类型的肾病和利尿药的使用也可导致尿比重下降。

(3)等渗尿

尿比重接近肾小球滤液时出现等渗尿(1.~1.),即尿比重在该范围内时,说明尿液还没有被肾脏浓缩或稀释。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动物常生成等渗尿。患有肾脏疾病的动物,其尿比重越接近等渗尿,肾脏功能损失越大,当这些动物丢失水分时,其尿比重仍然在等渗尿范围内。肾脏功能降低的动物经常出现轻度至中度脱水,且尿比重较等渗尿稍大(1.~1.)。

三、尿液的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是尿液分析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判定泌尿道疾病时。尿液样品中的许多异常不能通过试纸或试剂条检测来判断,但可通过尿沉渣检查来获得更多特殊的信息。

此外,尿沉渣检查还可辅助诊断系统性疾病。

(一)尿液中有机沉渣的检查

1.红细胞

正常情况下,健康动物的尿液每个高倍视野的尿沉渣中不应多于3个红细胞。如肉眼观察能见到不同程度的混浊红色物质,则称为肉眼血尿;如在显微镜下能见到红细胞,则称为显微镜血尿。

发生血尿时,如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同时可看到肾上皮细胞和红细胞管型,则可认为是肾源性出血;如尿液中有肾盂上皮细胞及膀胱上皮细胞,并有大量血块,则可认为是肾盂、膀胱及尿道出血。

2.白细胞

尿液中通常含有少量白细胞(0~1/hpf),但在每个高倍视野中发现2个以上白细胞时,则表明泌尿道或生殖道有炎症。尿液中白细胞过多称为脓尿。脓尿提示存在炎症或感染,如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输尿管炎。白细胞数量增加的尿液即使在镜检时未发现微生物,也应进行细菌培养。

3.上皮细胞

尿液中存在少量上皮细胞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衰老细胞脱落的结果。上皮细胞显著增加时则提示炎症。尿沉渣中可见到3种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和肾上皮细胞。

4.黏液

尿液中的黏液呈雾状,马尿中特别多。尿道发炎时,黏液会显著增多,有时尿液呈柱状(假圆柱)、分支状,较透明管型稍宽。黏液管型加醋酸后不消失,加碘化钾后则染成*色。

5.管型(尿圆柱)

管型是在肾小管的管腔内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与蛋白质有关。尿中出现管型是肾炎的特征,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显微镜下常见的管型有细胞管型、透明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肾衰竭管型。

(二)尿液中无机沉渣的检查

尿液中结晶的形成受尿液饱和度、pH、温度和胶体物质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尿液中常见的结晶如下。

1.磷酸铵镁结晶

亦称为三磷酸盐结晶或鸟粪石结晶,可见于碱性至弱酸性尿液中。鸟粪石结晶通常为边缘和末端逐渐变细的6~8面棱柱形。

2.无定形磷酸盐

通常出现于碱性尿液中,表现为颗粒状沉淀。

3.碳酸钙结晶

常见于马和兔的尿液中,呈圆形,多条线条呈中心放射状,或呈现大的颗粒状团块,也可能呈哑铃形。通常无临床意义。

4.无定形尿酸盐

呈现出与无定形磷酸盐类似的颗粒状结晶。

5.尿酸铵结晶

见于弱酸性、中性或碱性尿液中,呈棕色、有长而无规律突刺(曼陀罗叶状)的圆形,尿酸铵结晶通常见于患有严重肝病的动物,如门静脉短路。

6.草酸钙

二水草酸钙结晶可见于酸性和中性尿液中,常见于少数犬和马。乙二醇(防冻剂)中*动物的尿液中常含有大量草酸钙结晶,尤其是一水草酸钙。患草酸盐尿石症的动物尿液中会有大量草酸盐结晶,大量草酸盐结晶也可提示有发生草酸盐尿石症的倾向。

7.磺胺类结晶

可见于用磺胺类药物治疗的动物。磺胺结晶为圆形,通常色深,独立结晶呈中央放射状。

8.尿酸结晶

形状多样,常为钻石状或呈菱形。这类结晶为*色或棕*色,不常见于犬,但大麦町犬除外。

四、尿液的化学检验

尿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通常使用浸过适量化学药品或化学试剂的试纸测定。

近几年随着临床自动化检验仪器的使用,尿液化学检查的许多项目已经可以进行自动化检测。如果没有尿液分析仪,则可以采用尿试纸法进行半定量测定。通常测定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1.pH

健康动物的pH主要取决于饮食,草食动物常见碱性尿,肉食动物常见酸性尿,杂食动物排酸性尿还是碱性尿取决于所摄入的食物。

引起pH下降(酸性)的因素包括发热、饥饿、高蛋白食物、酸中*、过度的肌肉运动及使用某些药物。引起pH升高(碱性)的因素包括碱中*、高纤维素性食物(植物)、尿道的尿素酶菌感染、某些药物的使用及尿潴留(如尿道梗阻或膀胱麻痹)。

2.蛋白质

正常尿液中,通常没有或仅有微量蛋白质。

在多数病例中,蛋白尿表明泌尿系统存在疾病,尤其是肾脏疾病。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都会引起蛋白尿,急性肾炎以含有白细胞和管型的显著蛋白尿为典型特征,而慢性肾脏疾病时则蛋白尿较少。

3.葡萄糖

正常动物不会出现糖尿,除非血糖浓度超过肾阈值。当超过该浓度时,肾小管重吸收率低于肾小球滤过率,葡萄糖就会进入尿液中。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时,称为糖尿。葡萄糖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后,被肾小管重吸收。尿液中葡萄糖的量取决于血糖浓度、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率。

4.酮体

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脂肪酸不完全代谢形成酮体。正常动物血液中可能含有少量酮体。

酮尿常见于患糖尿病的动物。伴有酮尿的酮血症也发生于高脂饮食、饥饿、禁食、长期厌食和肝功能受损时。

5.胆色素

通常尿液中检测到的胆色素是胆红素和尿胆素原。只有结合胆红素(水溶性)可出现于尿液中,正常犬,尤其是公犬,由于其对结合胆红素的肾阈值较低,且肾脏具有与胆红素结合的能力,所以在尿液中可偶见胆红素。多数健康牛的尿液中也含有少量胆红素。猫、猪、绵羊和马的尿液中通常没有胆红素。猫胆红素的肾阈值是犬的数倍,故尿液中出现极少量的胆红素即为异常,提示存在疾病。

胆红素尿可见于胆汁由肝脏至小肠的流动受阻和肝脏疾病。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崩解)也可导致胆红素尿,尤其是犬。

正常动物尿中都含有尿胆素原。

6.潜血

健康动物的尿液中不含有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尿液中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称为潜血(或称为隐血)。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多见于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出血,如急性肾小球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结石以及后泌尿道综合征等。

尿液中含有明显的血红蛋白时,称为血红蛋白尿,为透明的鲜红色(含氧合血红蛋白)或暗红色(含高铁血红带白),严重者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离心后颜色不改变。某些溶血性疾病如新生仔畜溶血性*疸、输血反应、中*等,尿液中也可呈现潜血阳性反应。

7.亚硝酸盐

某些泌尿系统存在的细菌可以将尿中蛋白质代谢产物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测定尿液中是否存在亚硝酸盐就可以快速间接地了解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情况,可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筛查试验。

如果亚硝酸盐阳性,则表示有菌尿存在,但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尿亚硝酸盐试验阴性时并不表示没有细菌感染,只是由于某些不具备还原硝酸盐能力的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不能显示阳性。当尿液中缺少硝酸盐时,即使有细菌感染也会出现阴性结果;尿液在体内的留存时间太短(小于4h),会因为硝酸盐来不及还原而得到阴性结果;使用利尿剂后,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可能出现假阴性;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被抑制可出现假阴性;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也可能出现假阴性反应,犬、猫尿中含有维生素C,故不适用于犬、猫。

免责申明:

本内容不是原创,供大家学习。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支持正版。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或电话联系我们,立刻删除!

---------------往期回顾----------------

第十单元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

第九单元血液的一般检验

第八单元神经系统及运动机能检查

第七单元生殖系统检查

第六单元泌尿系统检查

第五单元腹壁、腹腔及消化系统检查

第四单元胸廓、胸壁及呼吸系统的检查

第三单元心血管系统检查

第二单元整体及一般状态的检查

第一单元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年1月22日)-电脑端-阅读原文-语音

科普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