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谈论一个比较幽默的话题,就是那些总爱在晚上“画地图的孩子”。可能有些人不理解,画地图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天生画家?
当然不是。记得小时候天气好的时候,邻居婶子经常会把孩子的被褥拿出去晒晒,大叔一看见晒被子,就问孩子,“怎么昨晚又画地图了?”,小孩子们就会脸红红的说,“哪里,才没有呢”
“画地图”是对小孩尿床的一种隐晦说法,可以避免直接说出来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尿床呢?尿床到底是不是病呢?来,搬个小板凳静等下文。
尿床的医学术语叫做遗尿症。通常是指达到能够正常控制排尿的年龄,仍然有夜间的不自主排尿,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年龄大于5岁,睡眠时出现尿床,每月次数大于1次,症状持续3个月。
对于遗尿症门诊通常可以看见两种意见,一是以长辈的“没大事,长大就好了,你小时候不是也尿床吗?”二是一种年轻父母的“听说遗尿会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孩子智商低。”
那么到底怎么正确对待孩子尿床呢?
首先来谈谈排尿反射。人的排尿反应是一种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然后由脊髓将信号传给大脑进行判断是否要排尿,然后再次由脊髓传出信号,刺激膀胱的肌肉。
三岁以下的孩子不受大脑控制,所以会有尿就会排,而三岁后排尿就会受大脑控制。但一部分小孩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因而在睡觉的时候甚至是睡醒的时候大脑无法控制脊髓对排尿刺激做出的反应,因而会尿床。
导致尿床的原因有哪些呢
睡眠觉醒障碍:
指在进入睡眠后,膀胱充盈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唤醒患儿,患儿在非清醒的睡眠状态下排尿,主要有以下两种可能因素:
①膀胱充盈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足,不能诱导觉醒;
②睡眠过深,未能觉醒,很多遗尿后孩子都是在做梦。这是引起遗尿的主要原因。
夜间多尿:
部分遗尿症患儿的肾脏在夜间产生大量的尿液,超过了最大膀胱容量。可能与夜间垂体分泌的一种抗利尿激素不足有关。
膀胱功能异常:
主要是夜间逼尿肌过度兴奋所引起的膀胱容量减小,导致排尿次数多,而每次尿量少。
家族遗传:
约62%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曾有过类似病史,说明本病可能有遗传倾向。
潜在的内、外科器质性疾病
很多内科疾病:如糖尿病、泌尿系感染、便秘、高尿钙症、尿崩症等,外科疾病:如下尿路梗阻、神经源性膀胱,都可有症状表现为遗尿,这时候就需要去治疗原发病。
心理行为因素
一部分的偶尔遗尿的孩子与突受惊吓、过度疲劳、睡眠过深、生活环境改变、失去父母照顾或者是不正确的教养习惯有关。
那么如何治疗遗尿呢
基础治疗:
1.首先要强调夜间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避免其因此而受到指责,鼓励患儿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白天不必限制其饮水,睡前3~4小时可适当减少液体。不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很多运动饮料还有咖啡因的),晚餐少盐,低钙(减少口渴)。
3.教育并监督患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4~7次/天),对于患儿的排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提醒。
4.建议家长用日历详实记录每晚遗尿出现与否及发生次数,以便医生评估病情和判断疗效。
唤醒治疗:
这个主要是针对睡眠觉醒障碍的孩子进行的训练,目的是刺激膀胱充盈时的觉醒反应。可采用人工唤醒或定时定闹钟。注意的是一定要把孩子唤醒,清醒状态下自己小便,而不是模模糊糊的去尿
如果以上方法仍然不见效,医院进行检查,明确遗尿的原因,可能需要检查尿常规、尿微量蛋白检测、肾功能、泌尿系超声、心理行为能力评估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可采取以下治疗:
1.药物治疗:
针对夜间多尿的,可采用药物抗利尿剂(去氨加压素)或抗胆碱能药物索利那新或托特罗定等,或配合唤醒治疗一起联合治疗。
2.其它治疗:
如果是其它内、外科等基础疾病或评估后考虑心理行为因素导致遗尿,需治疗原发病,就诊于相应专科医师处治疗。
预后
大多数的夜间遗尿症可呈自限性。随年龄的增加15%未经治疗的患儿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绝大多数患儿在改善生活习惯、使用唤醒治疗或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后可治愈。不会影响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也不会导致孩子智商低。
但对于学龄期的儿童应注意长期遗尿会导致精神紧张,出现行为异常,如孤癖、自卑、内向、胆小、不合群,恐惧集体生活,应及时给与心理疏导。
所以,对于尿床的孩子,不要太过于烦恼,说不定他一不小心长大了成为一个画家呢!
袋鼠家的
您的赞赏,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