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糖尿病的诊断,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是「双轨制」:在第6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指南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终于将糖化血红蛋白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当中。所以,诊断糖尿病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两个指标作为诊断标准。
1
●
以血糖作为诊断标准
患者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只要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75克葡萄糖糖耐量试验2小时后血糖≥11.1mmoI/L,或随机血糖≥11.1mmoI/L,便可确诊为糖尿病;
如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则需要择日再重复化验一次血糖,两次结果均达到以上标准,同样可诊断为糖尿病。
2
●
以糖化血红蛋白为诊断标准
新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即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静脉血,所检定的血糖值,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空腹血糖3.9~6.1mmol/L为正常,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7.0mmol/L为糖尿病(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2.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值,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随机血糖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一样,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正常,7.8~11.1mmol/L为糖耐量受损,≥11.1mmol/L为糖尿病(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4.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就是血糖和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血糖要总是高了,和血红蛋白结合的就多了,糖化血红蛋白就会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有个特点,一旦结合形成了,就分不开了,变不回去了,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人体近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不是某一个时间点血糖的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长期血糖变化的稳定指标,不受进餐的影响,检测时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需要空腹。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
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有局限性是因为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能将病程短于3个月的糖尿病患者漏诊。还有,糖化血红蛋白6.5%并不能排除经血糖检测诊断的糖尿病。当有影响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相关性的病症时,如血红蛋白病、妊娠中晚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血液透析、最近失血或输血、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应该仅采用血浆血糖标准诊断糖尿病。诊断糖尿病的6个注意事项1.不能根据“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症状来诊断糖尿病2.不能以尿糖阳性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3.重视餐后血糖的检查4.不能将便携式血糖仪的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5.排除应激性高血糖
6.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有优势也有局限性
事实上,由于对糖尿病诊断标准理解以及把握不当,糖尿病被误诊或漏诊的情况非常多,下面看看这8个案例。
例1:依据症状诊断糖尿病
老王近期出现极度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每天饮水量高达~mL,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是糖尿病,但经过检测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均正常,尿糖阴性,排除了糖尿病。
由于患者尿比重明显低于正常,入院后,通过血、尿渗透压、禁水加压试验、颅脑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最后确诊是「中枢性尿崩症」。
有些人认为,只要患者具备「三多一少」症状,肯定就是糖尿病;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可以排除糖尿病。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当空腹血糖≥10mmol/L,患者才有可能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因此,对于空腹血糖在7.0~10mmol/L之间的轻症糖尿病患者,如果完全靠症状来诊断的话,这部分糖尿病人大多数都会被漏诊。「口渴、多饮、多尿」也并非糖尿病的专利,因此,「三多一少」症状只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而不是必要条件,不能完全依靠症状来确诊或排除糖尿病。小结:诊断糖尿病关键是看血糖,即便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症状,但只要2次血糖检测结果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样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例2:依据尿糖诊断糖尿病
有位孕妇在例行产前检查时发现尿糖阳性,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于是到内分泌科就诊,「糖耐量试验」提示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均在正常范围。
当被告知可以排除糖尿病时,她困惑道:「糖尿病不就是尿里含糖吗?」
在血糖水平正常的情况下,血液流经肾小球所滤出的葡萄糖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故尿糖检测呈阴性;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时,肾小球滤液里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剩余的部分随尿液排出,于是尿糖检测呈阳性。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糖与尿糖具有一致性,即血糖越高,尿糖越高。医学上,将能够出现尿糖的最低血糖值称为「肾糖阈」,而正常成人的肾糖阈大约在10mmol/L左右。那么,是不是尿糖高一定就是糖尿病呢?多数情况如此,但也有例外。例如,某些肾小管疾病,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障碍,尽管患者血糖不高,尿糖却呈阳性,即「肾性糖尿」;还有妊娠期女性的「肾糖阈」往往是下降的,会出现尿糖阳性而血糖正常的情况。小结:尿糖阳性不能肯定就是糖尿病,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只有血糖才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尿糖阳性只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而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例3:血糖仪结果作为诊断依据
老张查体空腹血糖显示7.3mmol/L,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次日,她在家里用婆婆的血糖仪,查得空腹血糖6.4mmol/L,稍高一点但还够不上糖尿病。
老张纳闷了,这两个结果,哪一个结果是准确的呢?
由于指尖血糖水平和静脉血糖的水平存在差异,也容易波动和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血糖仪本身缺乏定期的质控校对,试纸也可能受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远远不如静脉血糖测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诊断糖尿病依据的是静脉血浆的血糖测定结果,而血糖仪测的是末梢毛细血管的全血血糖,它比静脉血浆的血糖值低10%~15%。因此,便携式血糖仪只可用于日常血糖自我监测,其数值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如果靠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很容易使那些空腹血糖轻度升高的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诊。小结:快速血糖仪只能用来在家中进行自我监测血糖,其检查结果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医院测定静脉血浆的血糖。
例4:未排除应激因素
刘师傅年年体检,血压、血脂、血尿酸都高,但血糖一直都挺正常。前两天,刘师傅因为急性心梗住院,检查发现血糖明显高于正常,遂被告知有「2型糖尿病」。
那么,这顶糖尿病的「帽子」,刘师傅究竟该戴不该戴呢?
许多应激因素,如高烧、急性心梗、急性感染、创伤、急性脑卒中、手术等,可以刺激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多而引起血糖升高,如没有糖尿病病史,就不要轻易地诊断“糖尿病”,这种「应激性高血糖」,并不是真正的糖尿病。需在应激消除后复查血糖,再确定糖代谢状态,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诊断。小结:诊断糖尿病,一定要将应激因素导致的一过性血糖升高排除在外。
例5:只查空腹血糖,不查餐后
赵老师有糖尿病家族史,单位体检空腹血糖都在6~7mmol/L之间,略高于正常但还够不上糖尿病,后来医生建议她做个「糖耐量试验」,这一查,餐后2小时血糖竟是14.6mmol/L,明确诊断为糖尿病。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排除糖尿病,是这样吗?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I/L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11.1mmoI/L。在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胰岛β细胞受损,但尚保留部分胰岛功能,因此,患者往往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小结: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的价值更高。如果只查空腹血糖,不查餐后血糖,至少有50%的早期糖尿病患者会被漏诊。因此在筛查糖尿病时,一定不要忘了查餐后血糖。
例6:糖尿病症状的多样性了解不足
李大爷感觉自己近半年来明显变瘦了,且视力下降明显,前两天去眼科检查,医生告诉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李大爷由于没有口渴、多饮症状,压根就没想过糖尿病,经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
「症状多样化」是糖尿病的一大特点。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还有很多不典型症状,临床上常常以各种并发症作为突出表现。例如,有的患者因视物模糊就诊于眼科,有的患者因反复尿路感染或蛋白尿就诊于肾内科,有的患者因手脚麻木或脑卒中就诊于神经科,有的患者因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就诊于心内科,有的患者因性功能障碍就诊于男科,还有患者因恶心、呕吐、腹痛就诊于消化科。另外,还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干脆什么症状也没有。小结:如果接诊医生对糖尿病的症状只是停留在「三多一少」上,对「不典型性」及「多样化症状」及不熟悉、不了解,那么这些病患者很容易被漏诊。
例7:误认为糖尿病只是成人疾病
小强今年10岁,身高1.48米,体重却有多斤,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胖墩。最近一段时间,小强喝水特别多,吃的也不少,但体重不增反降,而且精神蔫蔫的,整天无精打采,去医院检一查,居然是「2型糖尿病」。
在不少人眼里,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与年轻人,特别是儿童关系不大,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由于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再加上缺乏运动,如今肥胖患儿越来越多,2型糖尿病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小结:对有糖尿病家族史、黒棘皮病的肥胖患儿要格外警惕,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食量大增、体重锐减、口渴多尿、疲乏无力、皮肤爱长疖肿或伤口不易愈合,应及时检查血糖,排除糖尿病。
例8:只做诊断,不做分型
李师傅最近半个多月口渴、消瘦明显,但因忙于工作,也没顾上去看。前些天公司组织体检,检查结果是「糖尿病」,医生建议他去内分泌进一步检查。
他心想,既然诊断已经明确了,再做检查纯属多余,于是自己去药店买了降糖药。吃了一个星期的药,症状不轻反重,昨天开始上吐下泻,医院,经查发现是「1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
糖尿病分为1型、2型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治疗方法、疾病预后等都不一样。因此,诊断有无糖尿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糖尿病进行分型,以便于对患者精准施治并预测其未来转归。小结:如果忽视糖尿病分型,不仅治疗无效,还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严重后果。糖尿病的诊断貌似十分简单,但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诊断时要对糖尿病的非典型表现有充分认识,诊断时有没有应激因素的影响等,尽量减少被误诊、误治的情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来源:内分泌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