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宋皇族赵椿后裔徙居豫西鲁山和山西阳城 [复制链接]

1#
北宋皇族赵椿后裔徙居豫西鲁山和山西阳城等地探秘作者:赵宗国赵宗清

引子

常言道:“国有史家有谱,国无史则纲纪必乱,家无谱则昭穆必紊”,故修史续谱之举,为历代官府和民间所重视。家谱、方志和正史同为中国历史之三大支柱,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国史为纲,家史为目,家史是国史的重要补充,没有家史就没有完整的国史。凡家修谱,就是续写家史,旨在弘扬家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因此说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世人只知*金贵,家史贵重胜*金,若无*金尤可找,若无家史何处寻,说明家史在各个姓氏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之重要。

赵姓出自嬴姓,是古帝王少昊的后裔。赵姓的得姓始祖是少昊的裔孙造父。由于造父在西周周穆王时因平定徐偃王叛乱立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山西洪洞赵城赐给他,以封地为姓,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世系周祥。至造父的第七代子孙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赵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属甘肃),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西汉时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公元年,祖籍河北涿郡的赵匡胤建立宋朝,直至公元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入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下游)。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宋徽宗十九子汉王赵椿逃难到豫西伏牛山东麓鲁山县繁衍生息,鲁山赵村赵姓遂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原地区和山西阳城等地繁衍的主要支脉。

鲁山县赵村镇山野秋色

赵椿五世孙赵必昇,又名赵升,南宋鲁山赵村人,系宋太宗赵光义11世孙。曾游历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在书铺从事诉讼与公文的写作,后在海南文昌居住时著有《朝野类要》一部笔记。《朝野类要》与普通的文人笔记不同之处,是这部笔记具有的辞书特征。历来的书目著录,或是将其归入史部*书类、故事类,或是将其归入子部杂考类。这些归类都反映了《朝野类要》的这种特征。这部笔记篇幅共两万余字,分门别类地对宋朝的各种典章制度以及习俗用语的由来与变迁做了扼要的介绍。《朝野类要》自南宋端平三年()由编者赵升刊行后,几乎就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不仅《宋史·艺文志》没有著录,大量的现存宋代类书和笔记也不见引用的痕迹,宋以后的元代也没有记录。到了明代才见到著录、引用、刊刻,而且也为数不多。到了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刊行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朝野类要》才像新出土的文物一样,广为人知,并得以广泛传播。《朝野类要》的这种遭遇,与编纂者赵升的平民出身和生平有着极大的关系。中国文学史上流传至今日的笔记小说,多为官僚士大夫所作。而《朝野类要》,则是一部少见的士大夫阶层以外的人的作品。在士大夫成为支配阶层的宋代,一生没有进入仕途的赵升,人微书轻。在刊刻过后,岁月很快就将《朝野类要》一书,连同赵升的生平事迹一并湮没了。

其子赵琏迁居许昌,元顺帝时任礼部尚书。至正二十六年()五月,张士诚率领江苏盐民起义反抗元朝统治,因为元朝大*压境,难以抵抗,诈降于元,并寻机坑杀朝廷命官赵琏;赵琏之子赵镝因父功被元人留朝任用。元末明初战争中,赵琏堂侄赵友和、赵友善为明朝建立出谋划策,赵友善因为有功于明王朝被封为治安侯,其子赵升(因崇拜赵必昇祖德,故重名纪念)世袭侯。赵友善曾孙赵琏(因崇拜先祖赵琏,也重名纪念)。前赵升著的《朝野类要》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结,后赵升接着续写,终于大功告成,把续写的《朝野类要》献给明朝永乐皇帝,手稿由其后代保存流传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年秋文化大革命运动波及山区时《朝野类要》手稿在赵村宽步口村书香世家赵宗国处被红卫兵焚烧,一起被烧毁的还有赵村赵氏家谱、四书五经等大批线装古籍,殊为可惜。

下边文稿内容系根据宋太宗35世孙赵宗国对《朝野类要》的片段记忆,以及查阅相关史料、《鲁山县志》和河南省鲁山县赵村、楼张及山西阳城县等地赵氏家谱整理而成。

赵匡胤奉天尊道成大器

从乱到治,从治到乱,周而复始,延沿不息,这似乎是历史的规律。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惊人相似的事件,但这些事件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周治八百载,到诸侯纷争,五霸七雄混战;汉统四百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厮杀了四百个春秋;唐朝贞观之治何等辉煌,而到了五代十国,简直乱成了一团麻,在短短的五十三个年头里,中原地区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窃权篡位,征战杀戮,真是大好河山飘洒腥风血雨,肥原沃野到处饿殍狼藉。到了公元年,具有雄才大略的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袍加身,在汴京登上了帝位,削平藩镇,天下一统,建立了大宋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加上后来的南宋,共历十八位皇帝,赵宋王朝给中国带来年的稳定和繁荣。

聚居在河南省鲁山县赵村的赵姓家族世世代代讲述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大宋赵姓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系赤脚大仙转世。因为凡世混乱,玉皇大帝聚集众仙议事,遂命紫微星下凡做人主。散朝时紫微星路遇赤脚大仙,赤脚大仙戏言:紫微下凡不是时机,人世正乱,你可要受磨难了。紫微星听了回宫拜见玉帝,说不愿下凡做人主。玉帝明知道是赤脚大仙多嘴,遂宣赤脚大仙上殿听宣,命你先下凡先打平江山,之后再由紫微星下凡请座。赤脚大仙无奈先下凡,并与紫微星相约,我先你下凡打平江山,你必须保我,天下一统了你再坐江山。二仙相约说定转世,赤脚大仙转世为宋太祖赵匡胤、紫微星转世为宋太宗赵光义。经过多年征战,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在位16年传位于弟弟赵光义。宋太宗传六世至宋徽宗,时有赤须龙下凡转世为金兀术在金国与大宋为敌。适逢如来在大雷音寺讲法,聚众仙听道,龟灵圣母不慎放一臭屁,护鼎佛金翅大鹏认为龟灵圣母对佛祖不敬,就啄瞎龟灵圣母一只眼,两仙结仇;如来佛祖命金翅大鹏转世为岳飞,保大宋护万民,不料想龟灵圣母与赤须龙勾结下凡作乱,龟灵圣母转世为秦桧老婆,与赤须龙转世的金兀术里应外合,害死岳飞。

仙境一小事,凡世大劫难。赵宋王朝尊道文化由此延续下来。这个神话传说一是表明宋朝的建立是符合上天旨意,二是说明道教在北宋国家意识形态里已经起到主导作用。

早在北宋初年,赵匡胤、赵光义两个皇帝就十分推宠道教。太祖赵匡胤在未作皇帝之前,便与道士有所交往。他在夺取后周*权时,也曾利用“符命”为其制造舆论。特别是华山道士陈抟,曾以此帮助他积极争取群众。称帝以后,尽管尚在戎马倥偬之际,即对发展道教给予极大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