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成语研究
摘要:对《西游记》文本中的多条成语进行了梳理,从来源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些成语的特点,并通过将其与现代汉语的对比,阐述了《西游记》成语在近代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关键词:《西游记》;成语;来源;结构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SJD)《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成语的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成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凡自然界各种事物及社会上各种现象几乎都可以用成语来表达”[1]。《西游记》[2]中共有成语条,这些成语有的富于生活气息,有的蕴含文化内容,有的包含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既丰富了作品的语言特色,又增添了整部作品的文化气息。因此,对《西游记》成语研究将有助于阅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为便于覆案,本文在所举例证后面均注明回数及页码,且以*肃秋校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的《西游记》为底本。一、《西游记》成语的来源从来源上划分,成语主要有以下5种产生途径。
01
源于神话传说
“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是昆仑顶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唬得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6/67)语出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擎天之柱著功勋,包罗大海佐明君。”[3]指能托住天空的大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用来比喻能担负重任或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35/)语出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4]女娲是传说中上古女帝名,也是伏羲的妹妹。一般用来形容人们改造天地的伟大气魄和与艰难困苦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一赶赶上去,跑的跑,颤的颤,躲的躲,慌的慌;一捉捉将来,锉的锉,烧的烧,磨的磨,舂的舂。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81/)语出《东游记上洞八仙传·八仙东游过海》:“却说八仙来至东海,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洞宾言曰:‘今日乘云而过,不见各家本事。试以一物投之水面,各显神通而过如何?’”[5]比喻依靠自身的特别能力而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事。“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86/)语出三国时期吴国徐整的《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6]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才开始有人类社会的历史。后常用来比喻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这宝幢下乃月宫太阴星君,两边的仙妹是月里嫦娥。”(95/)嫦娥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但以成语的方式出现始于元代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姐姐是月里嫦娥。”[7]嫦娥:神话中月宫仙女,貌美而贤淑,相传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后用来比喻风姿绰约的女子。
02
源于古代寓言故事
“弟子一时失口,胡谈几字,诚所谓‘班门弄斧’。适闻列仙之言,清新飘逸,真诗翁也。”(64/)语出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8]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有时也用以自谦。“不入虎穴,安得虎子!谁敢当先?”(83/)语出《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9]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27/)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10]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象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64/)语出唐代诗人吴融的《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11]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老猪在此‘打草惊蛇’哩!”(67/)语出宋代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12]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用来比喻做事不谨慎,缺少严密周详的考虑反使对方有所戒备。“这才是个有分教:弄巧翻成拙,作耍却为真。”(70/)语出宋代*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13]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适得其反。
03
源于典籍
“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4/43)语出唐代房玄龄等《晋书·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14]古代大臣对君主常自比为可以随意驱使奔走的犬马,以示忠诚。后用来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大王放心稳便,高枕勿忧,小将不才,愿带领五十个小妖校出去,把那甚么孙行者拿来凑吃。”(20/)语出《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15]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有时也指放松警惕,麻痹大意。“你做出这样獐智,巧言令色,撮弄他去甚么巡山,却又在这里笑他!”(32/)语出春秋孔子《尚书·皋陶谟》:“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16]原指铺张修饰没有是实际内容的语言和文章,后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贤妹何出此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48/)语出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17]驷马:原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这里是指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说过的话不能再反悔,一定要算数。“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你将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饶你去罢!”(61/)语出春秋时期《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18]指说话不算数,为人不诚信。
04
源于宗教
“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共登极乐世界,同来不二法门。”(31/)语出《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19]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与途径。“那沙僧一闻孙悟空的三个字,好便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31/)语出《祖堂集·一二·后疏山和尚》:“得之者瓦砾成金,悟之者醒酬灌顶。”[20]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人听了智慧的意见深受启发,也用来形容清凉舒适心境。“须着意,要心坚,一尘不染月当天。行功进步休教错,行满功完大觉仙。”(74/)语出唐代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21]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后来指保持秉性,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环境非常清洁、干净。“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2/14)语出《法华经·序品》:“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22]本指法师说法十分精彩,连天神也被感动了;后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一般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的语言。“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鍾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37/)语出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23]旧谓仙道点铁石而成*金,今喻修改文章时对文字稍加改动,就变得很出众。“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29/)语出《抱朴子内篇·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七魄。”[24]*: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称人身有“三*七魄”,后泛指人的全部。
05
自创
这部分成语主要源自当时人民的口头语言习俗,往往概括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且通过具体的事物与行为来表达对抽象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其中有的是原形原义流传至今,有的则是以异形等义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原形原义)“吃还是件小事,他如今又会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18/)住在一起左右的邻居。也用来指关系比较接近的其它单位。(原形原义)“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30/)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原形原义)“大圣神光壮,妖仙胆气粗。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73/)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异形等义,原说“毫发不差”)“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飞魄散。”(9/)形容一点差错都没有。(异形等义,原说“趁哄打劫”)“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东山而去”(16/)趁:乘机。趁失火时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异形等义,原说“秽语污言”)“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24/)秽:污浊,肮脏。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异形等义,原说“东张西觑”)“那呆子漠然不知,土地亦不能晓,一个个东张西觑,只在积雷山前后乱找。”(61/)向四处张望,到处看。(异形等义,原说“没精没采”)“你看那大圣落下云头,斜敧在山巅之上,没精没采,懊恨道”(66/)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二、《西游记》成语结构分析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与含义,《西游记》成语的结构形式主要有联合式,主谓式,偏正式,动宾式,兼语式等几种,其中以联合式占据的数量最多。
01
联合式
1--偏正+偏正。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油头粉面大呼小叫暴风骤雨奇珍异宝轻手轻脚赤手空拳千*万马丑头怪脑千山万水青山绿水五湖四海高门大户青面撩牙天罗地网甜言美语巧言花语(花言巧语)百计千方(千方百计)垢面蓬头(蓬头垢面)粗茶粗饭(粗茶淡饭)2--主谓+主谓。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家长里短头破血流国泰民安天高地厚地动山摇风调雨顺天昏地暗虎踞龙蟠*飞魄散龙吟虎啸龙飞凤舞胆战心惊酒醉饭饱狼餐虎咽(狼吞虎咽)浪静风平(风平浪静)肉绽皮开(皮开肉绽)手疾眼快(眼疾手快)水秀山青(山青水秀)地裂山崩(山崩地裂)星移斗转(斗转星移)鸡鸣犬吠(鸡鸣狗叫)齿白唇红(唇红齿白)筋疲力软(筋疲力尽)眉花眼笑(眉开眼笑)3--动宾+动宾。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降龙伏虎保国安民开天辟地藏头露尾有眼无珠改头换面谋财害命为非作歹拖泥带水翻天覆地兴风作浪交头接耳戴月披星(披星戴月)登山涉水(跋山涉水)卷旗息鼓(偃旗息鼓)擦掌磨拳(磨拳擦掌)翻江搅海(翻江倒海)捶胸跌脚(捶胸顿足)捉影捕风(捕风捉影)背恩忘义(忘恩负义)唤雨呼风(呼风唤雨)利己损人(损人利己)撑门抵户(当门抵户)竭力尽心(尽心竭力)4--同义词或反义词的交叉联合。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东倒西歪东张西望短叹长吁大慈大悲远走高飞凶多吉少前倨后恭大惊小怪5--AA+BB。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战战兢兢烈烈轰轰昏昏沉沉口口声声纷纷攘攘(熙熙攘攘)郁郁苍苍(郁郁葱葱)6--A+B+C+D。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妖魔*怪魑魅魍魉虎豹豺狼光明正大琴棋书画
02
偏正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吹灰之力无价之宝不二法门无妄之灾梁栋之材
长久之计南柯一梦从长计较满载而归极乐世界
酩酊大醉莫可奈何闷闷不快半路出家不期而会
03
主谓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出没无常恶贯满盈茅塞顿开饿虎扑食火上弄冰
脚踏实地精神抖擞棋逢对手愁眉不展风云际会
寸步难行金蝉脱壳寿比南山献筹交错泪如泉涌
醍醐灌顶孤掌难鸣马不停蹄铁树生花天理难容
寡不敌众竹篮汲水心不在焉枯木回生天花乱坠
04
动宾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以貌取人不计其数不以为然渐入佳境以礼相见
掩人耳目杳无人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莫知所措
念念有词不识高低岂有此理费尽心机虚张声势
05
连动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打草惊蛇回嗔作喜炼石补天探囊取物手到擒来
斩草除根乐以忘忧抱头痛哭趋吉避凶从头至尾
改邪归正见景生情拔刀相助拨云见日大惊失色
06
兼语式
这类成语在《西游记》中有:
点石成金调虎离山将功折罪磨砖作镜弄假成真
放屁添风泼水难收度日如年画虎类犬
三、结论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西游记》中出现的多条成语有以下一些特点。
01
成语结构分布状况不均
联合式结构成语有近条,占了一半且内部结构也较为复杂,可细分出多种不同结构形式;其他结构形式的成语在数量上大体持平,而最少的兼语式只有区区9例出现。这一现象跟现代汉语成语结构的分布状况大体相当,且现代汉语成语中各种结构形式的成语在《西游记》中都可以找到,说明明代社会的成语运用与发展已经到了相当娴熟的地步,为现代汉语成语的完善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02
成语的来源较为丰富多样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源自《西游记》自身的成语的形成与流传,这些成语在《西游记》成书以后,在口头语言和其他文学作品中也开始大量流行,既扩大了《西游记》本身的影响,又为后来人们的语言表达增添了新鲜的内容。如:调虎离山、心神不宁等。
03
有部分成语形式不固定
1--前后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调整了表述的顺序,仅限于联合结构。如:魄散*飞——*飞魄散——*飞魄丧——*飘魄散飞沙走石——走石飞沙——扬砂走石——走石扬沙咬牙切齿——咬牙锉齿——咬牙恨齿心惊胆颤——心惊胆战——胆战心惊安邦定国——安邦立国,等等。2--成语中个别词语用同音字或同义词替代,形成一组对应成语。如:扬砂走石——扬沙走石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点石成金——点石为金,等。
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1-34
参考文献
[1]刘洁修.成语源流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吴承恩.西游记[M].*肃秋,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张君房.云笈七签[M].蒋力生,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
[4]刘安.淮南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吴元泰.四游全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6]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7]徐征.全元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8]刘振鹏.柳宗元文集[M].沈阳:辽海出版社,.
[9]范晔.后汉书[M].李贤,注.北京:中华书局,.
[10]孔颖达.十三经注疏礼记[M].北京:中华书局,.
[11]彭定求.全唐诗[M].西安:三秦出版社,.
[12]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3]*庭坚.*庭坚全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4]二十四史·晋书[M].济南:泰山出版社,.
[15]刘向.战国策[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16]赖永海.十三经注疏·尚书[M].孔颖达,注.北京:中华书局,.
[17]赖永海.十三经注疏·论语[M].邢昺,注.北京:中华书局,.
[18]赖永海.十三经注疏·春秋谷梁传[M].杨世勋,注.北京:中华书局,.
[19]赖永海.佛教十三经·维摩诘经[M].高永旺,注.北京:中华书局,.
[20]祖堂集[M].吴福祥,顾之川,点校.长沙:岳麓书社,.[JP]
[21]道世.法苑珠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佛教十三经·法华经[M].北京:中华书局,.
[23]王叔岷.列仙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
[24]葛洪.抱朴子内篇[M].北京:燕山出版社,.
编辑整理
西游记学刊
文章来源
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中心
征稿邮箱
xkzg
xiyoujiwenhua.org.cn
征稿邮箱
xiyoujixuekan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