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内容为虚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
当冰冷的海水没过小腿的时候,陈子莱居然体会到了一种特别的快感,这大概就是她活在世上最后的感觉吧。
一个月前,她的男朋友李想轻生了。不,准确地说,是被自己的父母陈永强和赵桂萍逼死的。现在她将走上和男友同样的路,也许对她来说,这未必不是一种解脱。
看着幽深的黑夜,记忆如同波涛一般翻涌而来,回想自己近三十年的人生,快乐竟然少的可怜。除了和男友在一起的短暂时光,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孤儿院的那几年吧。
虽然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但是在孤儿院阿姨的照顾下,她还是顺利长大了。她那个时候性格活泼,每天无忧无虑,是孤儿院里出了名的爱笑的小朋友。虽然眼看着周围的小朋友一个个被领养人带走,但她从来不关心这个问题,孤儿院的阿姨就是她的亲人,她宁愿在那里呆一辈子。
可她还是被领养了。在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陈永强和赵桂萍走进了孤儿院,他们那时还年轻,都是市纺织厂的正式职工,工作体面,因为结婚五年没有孩子,便想领养一个女儿。他们一眼就相中了四岁的她,因为孤儿院的阿姨告诉他们,她是个特别爱笑的孩子,而爱笑的孩子会给别人带来好运。
他们希望她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所以他们选中了她。一开始,他们就给她取名叫子莱,子莱,子来,求子的心情昭然若揭。
原来在多方求医无果后,他们听到一种“抱子得子”的说法,即多年不生养的夫妻往往在领养一个孩子后就能怀上,他们便打算尝试,在他们眼中,小小的她不过是治疗不孕不育的药方,可惜那时的她还不懂。
她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这个新家。头两年陈永强和赵桂萍对她还不错,她喊他们爸爸妈妈,他们给她买新衣服、玩具,还帮她扎头发。可赵桂萍迟迟没有怀孕,在和陈永强不断争吵的同时,她也把气撒在了陈子莱身上。
因为没有给自己带来想要的好运,所以她对自己的养女也失去了耐心。
有一次,陈子莱吃饭时不小心将筷子掉在了地上,仅仅因为捡得慢了一点,便换来赵桂萍一顿好打,陈永强就在旁边看着,没有出声。当时,陈子莱还不到七岁。
还有一次,陈子莱听到赵桂萍和陈永强在卧室商量要把她送回孤儿院,当时她很害怕,她已经体会到被父母疼爱的感觉,她不想再一次被人抛弃。她担惊受怕了好一阵,幸好赵桂萍和陈永强因为担心被别人戳脊梁骨而放弃了这事。
又过了一年,在赵桂萍以为自己再也做不了母亲的时候,她居然意外怀孕了,而且是个儿子。于是全家人的焦点都落到了这个孩子身上,赵桂萍给他起名陈欢。陈欢出生后,赵桂萍和陈永强对他是百般宠爱,连带着陈子莱也成了他的贴身丫鬟。
那时她已经开始上学了。每天放学回来,作业都没开始做,就要帮忙照看陈欢。换尿布、冲奶粉......没有一样不拿手的。只有在陈欢睡着的时候,她才能抽空将作业做了。那时她特别羡慕别的小朋友,只因他们放学后可以在大院里自由自在地玩。
陈欢稍大一点,就长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全家人都宠着他、惯着他,事事以他为先,赵桂萍更是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送给他。而陈欢最喜欢做的,就是“欺负”陈子莱这个姐姐。
在她的书上乱写乱画、扔她的东西、剪她的衣服,刚开始陈子莱会生气,但换来的只不过是赵桂萍对她“不懂事、白眼狼”的责骂,渐渐地,陈子莱就不做声了,她已经大了,她知道在这个家里没人在意她的感受,每一天,她都觉得窒息。
于是她拼命学习,她梦想有一天考到外地去,彻底离开这个家。老天不负有心人,她一路从本地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从上大学起,她就没有要过家里一分钱,本以为这是她独立的开始,却没想到只是陷入到更深的泥潭中去。
2
大学四年,陈子莱没有回过一次家,陈永强和赵桂萍两口子也心有灵犀地没有主动联系过她。
但是大学一毕业,在她找到工作的没多久,她却接到了赵桂萍的电话,电话里,赵桂萍历数这些年她和陈永强照顾自己的不易,医院之类的,说了一大堆,陈子莱才明白,赵桂萍的意思不过是自己到了该报答他们的时候了。
赵桂萍说的没错,他们作为养父母,也曾对她有过那么一点点好。陈子莱是个缺爱又心软的人,因为曾经得到过的一点点爱,她便答应赵桂萍每月工资的二分之一上交。
自此以后,每当快发工资的时候,赵桂萍就会打来电话“要账”,一开始陈子莱还很“听话”,并天真的以此作为缓和彼此关系的一种方式。
但是有一次,赵桂萍又来要钱时,因自己刚刚交了MBA的学费,手头不是很宽裕,陈子莱便将情况解释给养母听,告诉她自己暂时不能给家里打钱了。她本以为养母会理解自己,谁知赵桂萍听后却大骂她不是东西,说她乱花钱、不孝顺。
陈子莱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养母心中的地位根本没有变,她顿时心灰意冷,在电话里和赵桂萍大吵了一架,之后赵桂萍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给她,都被她拒接了。
本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谁知赵桂萍和陈永强不知用什么方式打听到了她的工作单位,在一个工作日,他们来到她的城市,并早早地守在她的单位。
在看到她进来的时候,他们立刻换上一副楚楚可怜的表情,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拉着她诉说这些年的不易,说他们的儿子有多么不成器,说他们能依靠的只有她了,她不能这么不孝,对他们不闻不问。
“你难道要我们一把年纪给你跪下吗?”赵桂萍说。很快,周围就聚起了一大圈人,其中就有她的部门经理。陈子莱羞愧难当,“你们要什么我都答应,只要你们离开。”她说,并当着众人的面给赵桂萍转了五千元钱。
果然,达成目的的两口子爽快离去。当天,陈子莱的经理就找她谈话了,让她在工作之余处理好自己的私事。如果再发生类似影响公司形象的事情,将对她以后的发展很不利。“先做人后做事。”临了,经理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陈子莱没有回应。
陈子莱的公司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能进入公司很不容易。而且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她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为了留在公司,陈子莱向赵桂萍两口子妥协了。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陈子莱在公司的职位一路上升,从组长到部门经理、业务总监。
随着她工资的不断提高,陈家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其中大部分都花在了陈欢身上。小到陈欢的一双鞋,大到陈欢考不上大学要托关系的人情费,每一笔都是陈子莱付的,赵桂萍两口子就像幽灵一般跟在她后面,一有不满就要到她的公司闹,怎么都甩不掉。
还有她的弟弟陈欢,每次联系,也都是张口要钱,稍不如愿,就向父母告终。加上公司人事斗争激烈,陈子莱变得越来越不开心,后来,医院被诊断出轻度抑郁症。
3
陈医院认识的。当时她刚从医生的诊室里出来,正看着诊断书走神,一不小心撞上了前来复查的李想。
李想高中时,有一次和父母吵架离家出走,母亲在找他的途中不幸车祸身亡,此后十几年,他一直陷在自己害死母亲的自责中,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在他与抑郁症斗争的这些年中,他慢慢放下了对母亲离世的不甘与执念,学着与自己和解。
在遇到陈子莱之前,他已经很久没发病了,这一次他是来复查的。
所以当他不小心撞上拿着诊断书的陈子莱时,他一眼就看出了陈子莱的不知所措,这像极了当初的他。所以当陈子莱着急忙慌地向他道歉时,他不仅没生气,还安慰她抑郁症没有什么可怕的,并告诉她自己这几年摆脱抑郁症的经验,就这样他们成了朋友。
在进一步接触的过程中,他们惊讶地发现彼此在各个方面都无比契合,他们都喜欢吃辣、喜欢户外活动、喜欢王小波和莎士比亚,他们在一起总是有源源不断的话题可以聊,陈子莱之前从未有过这种感觉,很快他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得知陈子莱发病的原因是她的养父母一家后,李想就一直鼓励陈子莱摆脱过去,和养父母解除收养关系,真正独立起来。但陈子莱很清楚,陈欢还在上大学,以后毕业找工作、结婚买房,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赵桂萍怎么会轻易放过她。
但是李想给了她勇气,她一纸诉状将养父母告上了法庭。但是第一次在法庭上,主审法官认为双方关系还没到恶化的地步,建议双方调解,没有当庭宣判。出了法院,赵桂萍指着陈子莱的鼻子大骂,双方又大吵了一架。要不是陈子莱有李想护着,赵桂萍甚至想出手打人。
在等待宣判的日子里,赵桂萍和陈永强两口子拉着“不孝女忘恩负义”的横幅跑到陈子莱的公司大闹了一场,最后还是李想赶来,和公司保安一起把他们赶了出去。事后,陈子莱被公司停职处分。陈子莱被停职后,赵桂萍两人又跑到陈子莱的小区闹,无奈之下她只能躲到李想家中。
陈子莱觉得自己快要被逼疯了,她哭着对李想说:“他们不就是要钱吗,我给就是了。”但是李想让她不要冲动,赵桂萍两口子的欲望是个无底洞,一次妥协就只能次次妥协。再说,他们找不到她自然就会回去了。
可是事情并不像李想想的那么简单。赵桂萍找不到陈子莱,就把注意力转到了李想身上。他们派人调查李想,找到了他的工作单位,又是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码,害得李想失去了工作。
陈子莱很内疚,李想说的没错,养父母这边就是个无底洞,她觉得自己不能连累李想,她偷偷跑到法院撤了诉,“假装”和养父母和解,同时不顾李想苦苦挽留,向他提出了分手。令她没有想到地是,不久后,李想的抑郁症再次复发。
李想给陈子莱发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