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安城27中河中段盐桥河岸边漫步 [复制链接]

1#

(十)中河中段——盐桥河岸边漫步(编写时间:年9月7日):

这是中河改造前的盐桥段,沿河河景。民宅民居,临水而建。也是一道古朴的风景线。

中河叫过“大河”、“盐桥运河”、“盐桥河”,后两个名字,是因为如今的庆春路桥边,有过官府的“盐榷”(盐业管理所),桥也叫成了盐桥,宋朝时此地是杭州最大的食盐贸易场所。

(1)梅登高桥:

梅登高桥在杭州高级中学西侧,旧名通济桥,俗称梅家桥,明代始称梅东高桥。杭州高级中学是古代的贡院。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有考中荣升、考不中和考死三种命运。科举考试完毕放榜,高中的身戴大红花、坐着轿子,前面有锣鼓“铛铛”敲着,从贡院出来,经文龙巷、文星巷、长庆街、青云街,游街扬名,意味从此过上了青云直上的日子。考死的从河水路运回家。至于考不中的,拎着装着笔墨纸砚和生活用品的考篮,从梅东高桥灰溜溜地回家。所以,杭州人将此桥叫成“没登(上科举)高桥”,以讹传讹成为梅登高桥,以至于忘了“梅东高桥”的本名

梅东高桥在中河上,今西桥北,东、西通体育场路。南宋已有,旧名通济桥,俗称梅家桥。据《咸淳临安志》:“通济桥,丰储仓后,葛家桥东,俗称梅家桥。”明代始名梅东高桥。雍正时,桥周盐贩汇聚,盐商项乐,在此建宅,有花萼堂等十二楼堂。民国十年()桥东张驼园、崇福庵处有私立两浙盐务初级中学。年9月,“民国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在桥东原清*大营盘基地举行,修场筑道,热闹一时。梅东高桥于年扩建体育场路时拆毁重建,成为钢混结构梁板式平桥。

桥东南,宋时有小梅家桥,亦称梅家桥。盐桥运河(中河)经梅家桥分叉,主流往南流经平安桥、西桥、盐桥……。另一支(茅山河)向东流经小梅家桥,再往南拐流经塌坊桥,东桥,其东为白洋池。

清代,梅东高桥一带乃是热闹之地,《卧陶轩集》中有《梅东桥晚眺》诗:“古桥行近市,凝睇列廛居。红灯夜煎饼,白头人卖鱼。细流烟棹舣,旧句酒帘书。不厌嚣尘地,短婴惭未如。”清张世荤《妙峰遗稿》有《梅东桥夜坐》诗:“秋清夜永漏声迟,桥畔人稀独凭时。水面云生迷树影,山头雾没见星移。露零浅草虫先觉,月入深松鹤未知。静景寻求须静者,千家梦熟正奔驰。”

梅东高桥昔有周宣灵王庙,祀神周雄。周雄生于宋季,愤元乱,锐志恢复,抑郁以殁。其忠诚愤激,宜与日月争光。陆次云《湖堧杂记》载:“周宣灵王,睦人也。以孝子而登神者,杭州有庙数处。有青蛙出其庙中,人尊之曰青蛙将*。每春月,从睦陵附木筏至杭。驾筏者载之,不敢惊。蛙入岸宅庙中,或入民室。民居以盘,饰以彩,祀以香果,导以鼓吹,送返庙则得福,否则殃,亦异矣。而所闻金溪之蛙,更甚异。其蛙入民室,民之奉之者与杭同。有健儿不之信也,以匕首剖蛙成两,更投之于沸镬。盈镬之中蛙无数,遂出之,复成一蛙,遁迹去,仍见之于庙内,宴如也。有衲子为之说戒,蛙亦听而点首。青蛙与常蛙不甚异,而貌加端,色如碧,足非爪也如灵芝,声不可得而闻也。不饮、不食、不饥渴。洪昉思(昇)曰:“‘蛙神若此,尊之者殆非无故。今蛙移于金华将*庙中。神通游戏,殊不可测。’”综上所述,可知昔时杭州涌金门西金华将*庙的由来之一。

梅东高桥东,昔有范明庙。年“文普”调查名范文庙(范公祠),址青龙街76号。遗址当时已成长庆街道纸品印刷厂,盖有五层大楼两幢,仅留原庙前院古樟树一棵(在厂车间门口),高14米,主干直径1.15米,枝叶复压约平方米。后为长庆街道新华针织厂,年东河改造,拆建为住宅区。

(2)杭高便桥:

此桥是新造的,大概是为了方便《杭高》师生进出而造;没有桥名,笔者便给它起名为《杭高便桥》。此位置应该是《平安桥》的遗置。

依据资料:平安桥在西桥北,跨中河,西出屏风街,东靠杭州高级中学,单孔石阶拱桥。《嘉靖仁和志》:平安桥,宋时有金锡库、铜钱局。年治理中河时拆除。《率性吟》有《平安桥谒施兴福王庙》诗(施兴福王名全,击秦桧于望仙桥):“蕲王湖上得盘桓,相国应知胆已寒。理合经权千古论,事当成败一般看。莫须有狱冤难雪,可若何时能却难。桥畔到今开首社(庙额浙江首社即社坛巷),里人日日报平安。”由此看来旧时平安桥畔建有施全庙。

(3)西桥:

西桥,位于凤起路上,贯通凤起路,跨中河,在西斜桥北,东、西为凤起路。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在贡院西,故又名贡院西桥。原东接贡院前,西连西桥直街。亦就是东对东桥,西出王衙前。年重建为平坦通途。

(中河西桥、登云桥一带南望变迁,中图章胜贤摄于年。)

丁文衡,字公铨,又字乃清,号茜园。居贡院西桥。博雅工诗、古文,撰有《湖上词》、《说狐》、《乃清诗》、《彩露堂文集》等。深受毛奇龄、朱彝尊赞赏。家贫,以布衣终老。汪惟宪为其甥,为之传曰:“舅氏笃于朋旧,一时相知相聚,赋诗饮酒为乐。家无斗筲,一味之甘,或远方难得之物,立折柬召客,从不独享。一日无客至,无以相娱,则郁郁不快。”有一日将午,汪惟宪偕友人薛廷章、吴函望造访舅氏庐,求观古竹杖。值舅氏囊空如洗,午餐缺然。汪惟宪与两君辞告而归。丁文衡以客至无米招待他们吃饭,惘然若有所失,立门外目送之,直到看不见为止。汪惟宪与两君亦回顾嗟异,盖其爱客出于天性如此。丁文衡无子,束柴独立,殊难为情。去世这一天,来哭者人人尽哀。老友吴允嘉挽联云:“东野惜无儿,留得文章千古在;西桥空有路,今朝车马几人来。”

(4)西斜桥:

西斜桥,位于凤起路南侧。此桥无名,经询问当地居民,俗称“西斜桥”。桥边曾有中共*员的先烈故事。

胡友生(—),杭州人,年加入共产*,在登云桥边开一爿茶店,作为地下*的联络点。年反革命*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组织多次遭破坏,一批一批革命志士被捕、枪杀。此时,浙江省委提出要营救同志,惩办特务、工贼,组织红色恐怖反击白色恐怖。10月10日,省委发出《双十节告革命民众书》,号召工农群众拿起枪,实行武装暴动。决定贝介夫(省委常委兼*事部长)任指挥,成立“杭州红色恐怖队”,胡友生任队长。并决定先处决经常破坏工人内部团结、破坏劳资协议的杭县商民协会常务委员孟禄久,由胡友生、沈乐山(省委常委、工人部长)执行,贝介夫指挥。10月19日,一声枪响,子弹击穿孟的肩膀,路上行人惊乱,孟禄久乘机逃遁。由于叛徒告密,胡友生于11月6日在堂子巷玉器工会被捕,伪警察局长亲自提审,胡友生置之不理,旋而转送小车桥陆*监狱。年1月9日,胡友生和沈乐山等在陆*监狱刑场英勇就义

(5)登云桥:

登云桥东接青云街,西连二圣庙前。旧名西桥,跨中河(大河),西对有玉桥,东北出青云街,东南出永宁街。宋有徽宗子汉王府。《康熙仁和志》:登云桥,新建。宋时有平籴仓,贡院在其北。每科榜发,获隽者由贡院赴布*使领宴,鼓吹导引,必登此桥,取登青云直上之意,故有是名。中举人称平步登青云,故名登云桥。此桥系单孔多阶石拱桥,使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始建于明,清康熙重修。年中东河改造时重建。

明朝天顺三年(),青云街上南宋时的粮仓、御酒库改成了贡院(现杭州高级中学)。贡院三年开一次,用来选拔一郡的考生。乡试中榜,就是举人,来年开春就有资格去京城参加会试,也就有了青云直上的机会,登云桥连青云街,那是给考生们讨口彩。《杭都杂咏》录蔡绳武《登云桥》诗:“烈日轰雷造榜天,丹成今日会群仙。登云桥上云空翳,望断蟾宫又一年。”

这青云桥上平步青云的人,做了士大夫后便会去再往南的丰乐桥。丰乐桥是仁和县和钱塘县的分界,南宋时这桥上有丰乐楼,俗话说,“丰乐桥头丰乐楼,松毛包子水晶球”,这些士大夫在丰乐楼上喝酒吃点心,随手会把身上的配饰金鱼、紫貂解下来,挂在栏杆上,朱紫夺目,璀璨耀眼,引得经过的路人侧目观望。这和我们现在在大酒店门口看到特殊牌照的汽车是一个道理。

登云桥桥畔是十五家园小区,是一处观赏景点。中、东河沿线整治时共设9处景观小品,包括凤山水城门遗址公园、五柳巷历史街区、章家桥环保公园、菜市桥庆春瓦事公园、太平桥滨水公园、广安新桥丝绸文化公园、登云桥“平步青云”、盐桥金融文化广场、丰乐桥时代公园等。

《寒门入仕》雕塑:登云桥为南宋时期通往贡院的必经之路。每逢科场赶考,应试者都要跨登云桥,过青云街,进入贡院应试。雕塑采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一位携书童来赶考的考生,在桥头与另一位早到考生相遇,相互谦让的场景。以相互谦让携手共进为创作思路,弘扬修德为美的主题。

(6)仙林桥:

仙林桥,位于长庆街路口。始建于宋代,因桥旁昔有仙林寺,故以寺名桥。年,仙林桥被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平桥,桥长19.3米,宽5.7米。

仙林桥直街东起中河北路,西至中山北路,长米。宋名安国坊、北桥巷,因对北桥而得名。清称仙林桥河下、仙林桥直街,因东端有仙林桥,故名。仙林桥,以仙林寺得名。仙林寺,年辟为学校,即今下城二小。仙林桥直街年曾名长庆路,年恢复原名。《西湖游览志》:安国坊,与保安坊对,俗称北桥巷。宋有文思院、吉祥寺。

(7)《金融文化》雕塑:

南宋时期盐桥一带商铺众多,金融发达。创意的着眼点来自南宋盐桥附近繁荣的商业气息。选用了古钱币和中河来表达这个主题。方形的石块错落有致地构建出一个雕塑的空间,用嵌入石刻的南宋钱币与象征中河的水流之带贯穿在一起,寓意南宋时期江南的繁荣和商业的鼎盛。

(8)盐北桥:

盐北桥在庆春路的北面,桥畔是省农业银行。

老杭州追忆:小时候,我家住盐桥附近,离众安桥仅有百米之遥。那时自来水是要爸爸用大水桶到供水站去挑的,为了节约,妈妈常带我去众安桥旁边的浣沙河去洗衣服。那时的河水很清澈,许多小鱼小虾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妈妈和邻居阿姨们在河边的青石板上搓衣,用敲棒杵敲衣服,那嚓嚓嚓的搓衣声、嘣嘣嘣的敲衣声合着老姐妹们相互逗乐的欢笑声,至今还在耳边响。大人们干活,我们小孩子就拆天拆地疯玩,赤脚在浅水处摸鱼抓虾,在河边绿茵茵的小山坡上采野花、摘狗尾巴草、还有油头汗出地追追儿。此情此景,恍若昨天。那时的天是湛蓝湛蓝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呼吸是不用担心有雾霾的……

两场中河边上的大火:文献中有短小的记载,因为非常猛烈,中河的水、无奈地映照着漫天的大火。

(a)年底,日寇侵占杭州。国民**在撤退前炸毁了钱塘江大桥,暂时阻断了日寇南侵之路。日*见此,大发兽性,连续几天纵火,大火焚烧了从南星桥到闸口一带的所有店铺、仓库、市场和民宅,并沿着中河一直烧到钱塘江边,烈焰冲天,城南的天空一片通红,哀声四起。翻滚的浓烟中跳跃着火星,蒙尘的天空下笼罩着一群惊恐向上的蒙尘的脸。这屈辱的过往被胜利沉淀,江干大街终以复兴为名,永久纪念不能忘却的牺牲。

(老照片——中河盐桥段)

(b)康熙十二年(年)九月,天气非常干燥。大风带来大火,火从盐桥东冒起,风狂火烈,瞬间绵延成片。一昼夜,这场大火烧毁了七千多间房屋。从盐桥东起,往南十三里,大片旗帜般招展的火焰升上了天空,把巨大的黑云全部照亮了,浓烟里到处都是哔卜之声,带着焦煳味的碎屑像黑色的片一样从空中降下来,又被大风带到四处,成为引火的种子,在枯叶中、栋梁上微微翕动。这场大火使东边的杭城成为一片废墟。当时杭州城着火,人们会赶到吴山上去敲锣鸣金示警,除此之外,很多祝融老爷频频光顾的地方,还会设辟火碑。比如原来梅登高桥一带是泽国,有湖名白洋池,池上有类似佛塔的水星阁,六角形,有三层,高七丈八尺,中间供着佛像,当地人就是为了这一带火灾太多而请来镇守的。但是起火的缘故一来是因为当地居民住得过密,住宅间多以板木相隔,极易成片燃烧,二来是还和这佛事频繁、香火鼎盛有密切的关系。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因为火灾请来佛祖,做佛事却又引来火灾,愿望和现实在捉迷藏。据说杭州城有三块辟火碑,水星阁一块,鼓楼一块,众安桥关帝庙外一块,都是沿着中河分布的。

(9)盐桥(联桥、庆余亭拱桥):

盐桥又名惠济桥、广福桥、联桥,曾是中河上名头最响的桥。

盐桥始建于宋代,与联桥相平行。民国八年()改拱桥为平桥,桥巅筑庆馀亭。年中、东河改造时庙屋被拆除,庆春路改造时,桥上又修仿古重檐八角的庆余亭。现桥长12.5米,宽40米。年庆春路整治中在桥东树广福庙碑刻。

盐桥是中河上最大的一座古桥,紧按着庆春路,桥面很宽,中有楼阁,上书古体“庆余亭”。桥侧游步道非常宽,是一处游船停靠码头,河侧挂有“联桥站”的牌子。码头边的木凳上有不少行人在歇息。桥侧条石上有石刻古行书“古惠济桥”字样,看着挺有历史。

隋唐间,桥西有盐桥门。宋时,盐船待榷(卖)于此,故称盐桥。桥上建惠济庙,祀蒋崇仁兄弟。蒋氏仗义乐施,第年秋收,出资收粮,遇歉岁按原价出粜以济饥民,前后六、七十年,活生者不计其数。咸淳三年()京兆尹请于朝,赐庙额“广福”。故盐桥亦名惠济桥,广福桥。又因桥有双梁,庙基行道基并列,故有联桥之称。这里曾是中河上盐船靠岸的码头,古时盐船多聚泊于此。桥东南有徽州弄、严州弄,就是当时徽严两帮盐商的聚居处。

《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六回说到宋时清泰门外七堡的产盐,是在滩涂上搭灶熬煮。盐民们挑了制成的盐,到“盐榷”登记纳税,才能“称掣(抽取检查)”放行。“盐桥”后来叫了“联桥”,倒不是因为产盐的地域向东转移,桥与盐脱离了关系的缘故,而是桥上一座类似土地庙的祭坛,引发了一段兄弟俩仁义乐施的故事,演绎成了联桥。

《咸淳志》:广福庙,在盐桥,神姓蒋,乐赈施,里人相与祠其像以报。咸淳初,赐庙额曰“广福”,六年()安抚潜说友请于朝,封神及其二弟皆列侯,故盐桥又名广福桥,上有广福庙。盐桥一名惠济桥,上有惠济庙,即广福庙,此说始于明代,明《成化府志》、《嘉靖仁和志》、《万历府志》均载,清代各志均袭明志。至于盐桥又名联桥之说,源于清丁申、丁丙《杭郡诗三辑》:陆恩寿,字联桥,号莲峤,钱塘人。道光二十七年()举人,官安徽铜陵知县。致仕后,回故里,盐桥上建(应该是重建和重修)宋蒋侯庙,桥石加阔,故又名联桥。陆恩寿住盐桥附近,为人和蔼而笃实,为民阔桥建庙,附近百姓一道推重他,或以陆之字名桥,此说颇顺。

(10)庆余亭:

重修庆余亭记:十三年前,庆余亭翘首鹤立,将绵延南北的中河“寄意于源远流长的中药文化”。于是一座闪乐着神衣光泽的仿明六角亭榭,在中河之畔定格,庆余亭成了市民休憩、叙怀、娱乐的人文景观。委延五千余年,中药铺露布华厦大地,润泽中华炎*子孙。在中药近代发展史上胡庆余堂曾领*□□真谛,以不朽的的品质、造福民众,独领江南□□□□。为弘扬杭城历史文化,今中国杭州团结一至后欣然应诺,诚聘名师□□重修庆余亭。感谢社会各界,对庆余亭之□□。杭州市下城区人民*府立、丙寅秋月、庆余亭、胡庆余堂制药厂、中东河指挥部

亭上共有六根柱子,挂了三副楹联:

(a)“庆云在霄甘露被野”“余粮访禹本草师农”——对联不仅字刚劲遒劲,且把“庆余”两字妙用在对联中。

(b)“益寿引年长生集庆”“兼收并蓄待用有余”——这幅对联巧妙地隐藏了“胡庆余堂”的名字。

(c)“壮阳健威逍遥丸”“五子衍宗辟瘟丹”

“庆余亭”外一尊水穿铜钱的石雕,寓意南宋时期江南的繁华和商业上的鼎盛,将历史与时代贯穿了起来。

从城南凤山桥向东经河坊街,再向北到京杭大运河,流经南宋老皇城根的中东河是杭州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居民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河道。

摘录与盐桥相关的故事,供消遣。

宋洪迈擅长写怪异小说,他在《夷坚志》中有《王立爊鸭》一文,读解如下:中散大夫史忞自建康通判任满待放,还临安盐桥故居,带虞候一起逛市场,见卖爊鸭的竟是旧日的厨子王立,虞候亦说是王立,然王立在史忞任通判时死去,已葬一年。此时王立亦看见旧主,即上前拜揖,并邀到家中,献上一只爊鸭。史忞问:你已是*,如何白天行走于京城。王立说:“自离开主人就到此处。今临安城中,十分之三皆是*也,或扮成官员,或扮僧、道,或扮商贩,或扮娼妓,每日与人交往,和平相处。”史忞疑问:“这鸭是不是真鸭?”王答:“当然是真鸭,买于市中,每天十只,天不亮到大作坊就釜灶治成熟,然后到市场去卖,天天如此,所赚足可糊口。然而,白天好过,夜里就惨了,无屋可居,多在卖肉摊的案板下睡觉,还往往被狗所追逐。”史忞好奇,拿出两千钱向王立买鸭,第二天王立拿四只热气腾腾的爊鸭给旧主。于是主仆经常往来。一日,史叹口气说:我是人,和*经常相处,大概不久人世矣。王立诡笑曰:主人莫惊慌,你不是天天看见大少爷的奶娘吗?她就是*。于是从袖中摸出两颗白石给史忞,说:当她面把二白石淬火中,就知道我是不是在说谎了。史忞听了大骇,因为长子的乳母在他家已三十年了。一日,史忞笑嘻嘻诘问老媪:“有人说你是*?”媪虽然非常生气,但无惧容,笑着回答:“老婢已六十岁了,真可当*了。”适小妾在旁熨衣,史就投石熨斗中,少顷焰起,老媪颜色惨然,渐益浅淡如水墨中影,忽寂无所见。王立亦不复来。自古说*技相同,今洪迈《夷坚志》说怪异又不同于《聊斋》。

(11)盐南桥:

盐南桥,庆春路的南面。

苏轼知杭州,浚茅山、盐桥两河,《宋史》有载:“临安运河在城中者,日纳潮水,沙泥浑浊,一泛一淤,比屋之民,委弃草壤,因循填塞。元祐中,守臣苏轼奏谓,熙宁中通判杭州时,父老皆云苦运河淤塞,率三五年常一开浚,不独劳役兵民,而运河自州前至北郭,穿阛阓中盖十四五里,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自胥吏、壕砦兵级等,皆能恐吓人户,或云当于某处置土、某处过泥水,则居者皆有失业之忧。既得重赂,又转而之它。及工役既毕,则房廊、邸舍作践狼藉,园圃隙地例成丘阜,积雨荡濯复入河中,居民患厌,未易悉数。若三五年失开,则公私雍滞,以尺寸水行数百斛舟,人牛力尽,跬步千里,虽监司使命,有数日不能出郭者。询其所以频开屡塞之由,皆云龙山、浙江两闸泥沙浑浊,积日稍久,便及四五尺,其势当然,不乏坠也。寻铲刷捍江兵士及各色厢*,得一千人,七月之间,开浚茅山、盐桥两河,各十余里,皆有水八尺。自是公私舟船通利,三十年以来,开河未有若此深快者。”

(12)新桥:

新桥,清吟街通往平海路两座并行桥的北桥。杨子陵桥,清吟街通往平海路两座并行桥的南桥。

油局桥,丰乐桥由北为油局桥,宋名新桥,因有油蜡局设此,又名油蜡局桥。明代始称油局桥。南宋时此地有柴场市肆,设兵防于此。兴忠巷以油局桥为界,分为上、下兴忠巷。下兴忠巷,原有杭州扇子会馆,有扇业祖师殿,供有琢、砂、磨、糊、折等业的先辈艺人人。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它可说是杭扇历史发展的见证。

新桥旁的学士府——新桥连接平海路和清吟巷。清吟巷里住过一大户人家,姓王,咸丰年间,这户人家出了个大才子,名叫王文韶,在光绪年间拜为宰相。王文韶幼年聪明而嗜*,几乎把家当败光。但16岁那年,突然洗心革面,戒*读书,在科场中无往而不利。他最终被赐予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官至极品。王文韶在位期间,便想好了落叶归根,要回杭州养老。他听说自己的祖宅曾有五只红蝙蝠绕梁飞行的吉兆,便耗巨资在那儿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住宅。这宅院内有“退圃园”、“红蝠山房”、“藏书阁”等大小厅堂楼阁、花园天井数十个,一派宰相府第的泱泱大气。

(13)杨绫子桥:

新桥、杨绫子桥连接平海路和清吟巷。清吟巷里住过一大户人家,姓王,咸丰年间,这户人家出了个大才子,名叫王文韶,在光绪年间拜为宰相。王文韶幼年聪明而嗜*,几乎把家当败光。但16岁那年,突然洗心革面,戒*读书,在科场中无往而不利。他最终被赐予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官至极品。王文韶在位期间,便想好了落叶归根,要回杭州养老。他听说自己的祖宅曾有五只红蝙蝠绕梁飞行的吉兆,便耗巨资在那儿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住宅。这宅院内有“退圃园”、“红蝠山房”、“藏书阁”等大小厅堂楼阁、花园天井数十个,一派宰相府第的泱泱大气。

(14)丰北桥:

丰北桥,解放路北。

(15)丰乐桥(解放路号附近):

丰乐桥位于解放路中段,旧名踏道桥,是杭城的古桥之一。仁和、钱塘两县以此为界,北属仁和、南属钱塘。南宋时期,桥畔有座丰乐楼酒店,朝野绅士常在此宴会,因此得名丰乐桥。

丰乐桥本是一座石拱桥,民国14年改建过一次。年解放路扩建拓宽,中、东河综合治理,进行全面改造。于原桥址西建一座地下人行道,东侧新建跨河桥。桥为一孔净跨8米、桥长9.20米的石台、钢筋硂梁式桥,桥宽25米。年再次拓宽至40米,其中车行道18米,余为两侧人行道。同时建成了杭州市第一座人行地道。年新建钱江新城隧道时又进行了整治。

(公元贰零零肆年拾月解放路整治工程重修丰乐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许多人认为宋高祖当时在楼外楼里享受惬意时光,其实这里说的“楼”是指丰乐楼。明代杭州人,大学者张岱对此解读为:“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兴)湖(州)诸郡,时岁丰稔,楼,以与民同乐,故名。”道出了高宗不忘与他的东京老乡“汴民”同忧共乐的心态。

丰乐楼里,还曾有一位名动京城的名妓——李师师,只是那时已是美人迟暮、流落他乡,刘子翚亦为她作诗:“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金檀板今无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与丰乐楼有关的,还有一幅名画——“丰乐楼图”。此图原名“阿房宫图”,后根据画中夏永题记改今名。绢本水墨,纵25.8厘米,横25.8厘米,右上以“小如蚁目”的蝇头小楷题写《丰乐楼记》。曾经清梁清标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丰乐楼图作者夏永,字明远,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他是楼台亭阁界画高手,宗法王振鹏,风格工整细致,雅逸不俗,在界画中实难能可贵。

(16)丰南桥:

丰南桥,解放路南。

(17)回回新桥:

牌文:这一带旧时为回族人聚居地,桥旁有回族礼堂拜堂,故称回回新桥。

回回新桥,杭州中河桥梁,市财*局边上。始建于宋代,西接中河路,东连民权路。宋称道明桥,明始称积善桥,这一带旧时为回族人聚居地,桥旁旧有回族礼堂,故俗称回回新桥。现桥长17米,宽3.1米,跨径4.8米,净空2.74米。

(《咸淳临安志》京城图,红圈处即回易库。)

中河上的回回新桥虽然是《成化杭州府志》才初见的名字,但在南宋的《咸淳临安志》附图上,桥的西首有“回易库”。那是回回商人的珠犀香药、象牙一类的贸易仓库,极似后来的金银珠宝一条街,每日店铺打烊,是要集中就近设库看守的。

“回回”,南宋指阿拉伯人,那时候回回新桥称“道明桥”,明时才由阿拉伯商人出资改建,叫了“回回新桥”,也有“殷富回回所居”。他们“象鼻,猫眼,其貌也;氁丝,头袖,其服饰也”,说的就是高鼻子,蓝眼睛,身披毛织大衫(氁丝),头上裹“袖子”一样的布。

(那个拱型的小桥,就是中河整治后的回回新桥)

(80年代的回回新桥)

(年的回回新桥)

中河畔老住户回忆片断: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民权路、民生路居住过,离中河也就多米。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中河上的回回新桥,它是一座石拱桥,位于解放路丰乐桥的南面,小伙伴相约去延安路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看电影(现在的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的地方),到中山中路去购物都要经过忠孝巷、珠宝巷,在这座小石桥上等候。翻过小桥,右边是一垛高大的院墙,里边有个小天井,住着七十二家房客;左边是一个弹棉花的铺子,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18)荐桥:

牌文:南宋时有崇新门,俗称荐桥门,桥因此名。民国时建清泰街,桥改为平桥。一九八六年改扩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

荐桥,位于清泰街路口。荐桥边上珠宝巷中有三大银楼,它们是“信源”建于年“义源”建于年,“乾源”建于年(汇源旧址),都是百年老洋楼,建筑极为漂亮,有18世纪西欧风格,在杭州数一数二。此地可能也是全省最大的金银珠宝交易地点。对面堂子巷口旁有一个很小的伍公庙,大约纪念伍子胥吧。巷口还有一家专门做“猎狗牌”蚊香的店,店主大约姓韩。

据当地“老杭州”讲述:荐桥(水漾桥)边有一家宋合兴水磨年糕店,店堂中间放着石臼,职工就在店堂里打年糕,做的是真正杭州糕团,小孩只要化大约2分钱,就可以买一个热的年糕团,里面还裹进糖豆沙,另有一家年糕店在章家桥边也是同样。年糕店并非只卖年糕,平时还卖水晶糕、薄荷糕、豆沙团子,细沙方糕、清明团子等等。还有插着小旗布满栗子的重阳糕,更重要的是荷花糕,那是全体婴儿的食品。

(19)柴垛桥:

牌文:桥址原为渡口。南宋时建柴场于河东,以运输柴木堆垛于此。故俗称有此名。为便于运输,建石拱桥,以柴垛为名。

(20)柴垛桥的传说故事:

中河边旧时多庙宇宫观,有的就建在桥上,凡有神祇的地方,便也有灵异的事情发生。《武林坊巷志》中便记载着一桩奇事儿,就发生在中河的柴垛桥边。南宋绍兴年间,有三侯庙建于柴垛桥东头,赐名“旌忠观”,是为了表彰三位为国捐躯的大将。庙刚造好的时候,有一个工匠喝醉了酒,掉进了中庭的池子里,当场就死了。这之后,庙里便常常有三条蛇出没。大的有一尺多长,金色的背上镶满了方块的鳞片,雨后初晴时,这三条蛇便有变化。除了精变之外,还有叫不出名儿的怪物也在这一带出现,出现的时候是在杭城酷热难熬的夏夜。有一男子当时躺在屋檐底下乘风凉,忽然听见狗儿们朝着一个方向狂叫起来。他睁眼一看,只见有一怪物坐在河对面的屋檐上,脚一直伸到中河里,眼睛有饭碗那么大,牙齿露在嘴唇外面,手掌大如畚箕,看着狗儿们笑,这目击者吓得拔腿就跑。或许怪物在他的描绘之后才变成这个样子,但民间传说和故事都是在添油加醋之后才适合流传的。这件事要是发生在现在,恐怕杭城的每家报纸都会说上一二,并请动物专家前来诊断的。中河诸桥的灵异传说是连接现实世界和未知世界的桥梁,而故事却是连接现在人和过去人的桥梁。

(21)荣府桥:

牌文:府桥又名抚桥。宋时,桥东有荣文恭王府,因名荣府桥。俗称府桥。

府桥,连接水亭址路与源茂里,在上城区公安局边上。又称抚桥,始建于宋代,宋时桥东有荣文恭王府,因名荣府桥,俗称府桥。现此桥系单孔石级拱桥,桥面宽5米,桥长15.8米。

(22)铁佛寺桥:

牌文:宋时近佑圣观,名佑圣观桥。后晋开运初僧晤思在桥畔建有进光寺。南宋宝庆初,张魏公扩建该寺供奉铁铸弥勒佛,俗称铁佛寺,后桥因此以名。

铁佛寺桥一单孔石拱桥。据称宋朝时因附近有佑圣观,故原名叫佑圣观桥。后晋时开运初僧晤思在桥畔建慈光寺。南宋宝庆初,张魏公(不知何人)扩建该寺供奉铁铸弥勒佛,俗称铁佛寺,后桥因此得名。

(23)南宋绘画廊:

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这与宋代的帝王及宗室子弟多具艺术禀赋、修养、兴趣有关。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南宋绘画别具自己的特色。

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谨严、高度剪裁的边角特写。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画更显示了南宋画的特色。其时的文人士夫画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较大的贡献。

(24)三圣桥:

牌文:南宋绍兴年间(一一三一——一一六二)为纪念北宋元丰五年(一0八二)御西夏战死的统*高永能、景思谊、程傅古,朝廷将三人追封为王,在此建旌忠庙祭祀,后因此名桥。

三圣桥,信余里小区旁,形似铁佛寺桥,但桥边翠竹修篁,甚有意味。史载南宋绍兴年间为纪念北宋御西夏战死的统*高永能、景思谊、程博古,朝廷追封三人为王,在此建庙祭祀,俗称三圣庙。后此桥因而得名。现此桥宽5米,长27.3米。

(25)新宫桥:

新宫桥,又称新宫二号桥,东西向,位于河坊街和中河路的交叉口。始建于宋代,南宋后期称宗阳宫桥,因宋度宗建宗阳宫桥于桥东而得名。后世俗称新宫桥。原桥桥长26.8米,宽31.6米,现此桥于年中东河整治时拆除重建,桥宽是19米。另有新宫南桥,又称新宫三号桥,与新宫二号桥并行通向河坊街。是由原来的新宫桥被“劈”成了两座桥中的南面这一座桥,桥宽也是19米。

宗阳宫,在杭州,是杜道坚作住持,花费精力最多的一处道观。据考,宗阳宫原是宋高宗的德寿宫,孝宗时改名重华宫,度宗时以其地之一半营建道宫,名曰宗阳。“其时重建,殿庑雄丽,圣真威严,宫囿花木,靡不荣茂”。

南谷子是宋末元初著名的道士,其原名杜道坚(-年),字处逸,太平州当涂人。40岁出家,南宋度宗赐号辅教大师。后受元太祖召见,上疏言求贤养贤用贤之道,诏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

(26)德寿桥:

德寿桥,又称新宫四号桥,位于河坊街南面50米处,鼓楼停车场边上,西面连着鼓楼公交车站。这座桥钢混结构,石材装饰,拱跨10米,桥面宽5米。因桥东为南宋德寿宫遗址,故名德寿桥。

此处共有四座新宫桥:新宫一号桥(河坊街沟通段西头),新宫二号桥(中河上,和河坊街交叉口),新宫三号桥(中河上,和河坊街交叉口),新宫四号桥(中河上,和河坊街交叉口)。

(27)望仙桥:

牌文:望仙桥始建于宋。杭城民间传说,望仙桥一名与八仙之一的铁拐李有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

望仙桥,东接望江路,通向胡雪岩故居和鼓楼。据资料:秦桧害死岳飞后,义士施全曾在杭州望仙桥持马刀行刺秦桧,“砍之,断桥一柱,而不能伤。”载于《钱塘县志》的这则传说或许是人们恨秦桧的“意淫”,但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桥既然能被马刀砍断,则桥柱定是竹木而非石质。

望仙桥就在鼓楼的东边,望江门碑石的西边。望江门是个不俗之地,除了近帝王之气外,还要跟天上的神仙扯上关系——据说八仙中的何仙姑就是在这里飞天成仙的,由此这座桥叫作望仙桥。传说何仙姑成仙前,就在桥边开一家面店。

(历史照片)

这样的传说,是难以查证的。有理有据的,是当年宋朝义士施全刺秦桧,就在这桥边。这是烟雨江南的杭州,壮烈的一面。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他的部将施全,看着满朝文武官员无人敢言,义愤不平。趁秦桧上朝时,他在桥边刺杀秦桧,可惜失败,只是斩断秦桧轿子的一根立柱,最终被俘,壮烈就义,留下百姓的无限缅怀。由此附近的十五奎巷有了祭奠他的施公庙。为什么选择在望仙桥刺杀秦桧,是因为他的府第就在这儿边上。

到了年填河筑路,原来的桥被废了。上世纪80年代,望仙桥被彻底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板桥,成了联通中河路和望江路的必经所在。如今,这儿只是中河边上一座普通的小桥,像我们日常走过的每一条街道,安静地呼吸着城市的气息。旧日的回忆还在,却平平淡淡,不大有人想起。倒是边上胡雪岩的故居,吸引了太多目光。城南啊,处处都是旧事。

(28)通江桥:

牌文:南宋淳熙二年(一一七五)桥置板闸,遇城中河水浅涸,启上板纳潮,下板固护水势,不得通舟。若河水不泛,即收板闸,听舟辑往返。为通江桥一名之由来。

(年的通江桥九和染坊,如今只剩下一个地名了,照片为美国人西德尼.甘博拍摄。)

(80年代,中河改造后的中河通江桥。)

通江桥,东接抚宁巷。始建于宋代,原名庆元桥,清代起称通江桥,桥宽7.4米,长27.2米。

(29)福德桥:

牌文:福德桥始建于宋。因此地旧多染坊,河水发黒,又名黒桥。

福德桥,皇城花苑通往察院前巷的太庙遗址。始建于宋代,因此地旧多染坊河水发黑,又名黑桥。现此桥为石拱桥,桥长10.5米,宽2.7米。福德桥非常别致,桥型温润可爱,护栏简洁明了,线条婀娜自然。整座拱桥显得非常活泼,不似附近桥的庄重。该桥按桥的造型更像近现代作品。

过了望江路再往南有一座福德桥,是笔者见着的最可爱的中河桥。它的拱券温润可爱,简洁明了,整座拱桥像一个芭蕾舞童的弓鞋,小巧得让人有拍拍它的欲望。我一路看这些桥,它们很寂寞也很喧嚣,桥的两端是历史和现在,它们使中河成为有着数不清故事和传奇的城内运河。

(30)嵇接骨桥:

嵇接骨桥,彩医院。始建于宋代,名沿南宋旧称,因时有嵇姓行医者住此,世传秘术,善治骨损,故名。现此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9.7米,宽3.6米。

嵇清,字伯仁,南宋骨科名医。南渡后于京师州桥旁开设骨科医药店,医术精湛,百姓誉为“嵇接骨”。一日,孝宗皇帝训练骑射,不慎跌落,摔断踝骨,有人便推荐了嵇清,孝宗随即召他人宫急诊。嵇清驾轻就熟,妙手回春,孝宗之骨折很陕就治愈了。皇上酬赐金银,嵇清不受,提出为方便病人就诊,请求敕造一桥以通中河。孝宗欣然允诺,随即命工部主持此事。不久.一座古朴雅致的石拱小桥便横跨于中河之上,方便了病人,百姓们喜际为“嵇接骨桥”,桥下小巷即名为“嵇接骨桥河下”。

(31)上仓桥:

牌文:宋名安和桥。元时此地有圣安寺,故改名为胜安桥。后来改寺为*器库。明代建预备粮仓于寺址,曰圣安仓,又称老人仓,故改桥名为安和桥,俗称仓桥,为别于下城区仓桥,后更名为上仓桥。

(上仓桥历史照片)

(80年代时期的上仓桥)

上仓桥东接上仓桥路,现为单孔石拱桥,桥长10.2米,宽13米,很漂亮的一座桥,小巧精致整洁。元元贞二年(),西僧错监藏奉基层奉旨建圣安寺于桥东。至正二年()毁于火,后改为*器库。明改*器库为贮粮用的预备仓,俗呼老人仓,又因系圣安寺基改建,亦称圣安仓。

(32)南宋绘画精萃:

在南宋畫壇上實際上存在著職業畫家和業余畫家兩個從創作方法到風格面貌都迥然不同的體系。職業畫家以畫院畫家爲主導,民間畫家爲後續,保持細膩、典雅的寫實作風;業餘畫家以士夫、文人畫家爲主,包括一些僧侶道士,堅持寫意抒懷的作風。兩個體系平行發展,共同形成南宋繪畫的全貌。但不論中院體畫還是士夫文人畫其主流都傾向於文秀雅致,而以個別粗豪的變爲補充,這又它們共同的時代風尚了。

(33)六部桥:

六部桥,西对杭州卷烟厂,建于南宋,因桥西正对南宋中央官署六部所在地而得名。现此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13.6米,宽5.9米。

六部桥杭州知名古桥之一,现存拱桥为清代重建,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杭城古迹之一。六部桥始建于南宋,因桥西正对南宋中央官署六部所在地而得名。桥东有南宋*府接待北方来使的都亭驿馆故六部桥又名都亭驿桥。元时改名通惠桥,明称云锦桥,清复称六部桥并沿用至今。

“桥影条条压水悬,凤山门小带城偏”,是清乾隆年间文人对盐桥河及其凤山古城门的描写。时隔数百年,昔日那“桥影条条”的景致已被贯穿南北的一条长桥所替代,仅留有一座石拱桥依稀再现旧时的中河盛景。这座石拱桥名为“六部桥”。

六部桥最早建成于唐宋时期,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杭州货运的功能。桥顶部由多块青石板铺就,中间为素面的顶盘石。在各种绿树茂草的掩映之下,六部桥显得格外幽静。

如今使用的六部桥称呼源自南宋时期的叫法,当时的六部桥连通着三省六部行*官署,是众多官员朝会的必经之路,如今走在六部桥上,不妨停下脚步看看那静静流淌的中河,听听从历史中传来的脚步声。

从隋唐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机构一般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统称六部。南宋时,六部二十四司官署就设在桥边,过此桥即进入中央枢密直至大内。一位力主抗金,请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死后所封申王改谥“谬丑”的大臣韩胄,就是在这个六部桥头被投降派杀害的。

很久以前,返乡的杭州人在看到这座古桥后,总会不由自主地坦然和兴奋起来。这座桥,便是古运河杭州终点的标志了。远走他乡的游子见到故乡熟悉的小桥迎面而来时,总是会生出许多的欣慰和感慨。如今,古桥在几经修整后依然是行人往往来来。走上高陡的桥面,望运河远去,它将整条腾龙系于杭州这片土地,里面是家、是根,外面则是一片闯荡的世界。

满桥人群飘彩旗,中河老桥重古韵。河水浊浊树歪斜,瓦房隐隐墙险僻。年,杭州市中东河大改造拉开序幕,参加义务劳动的青年,誓师大会后,挤在中河六部桥上,向老居民住宅作最后告别。

(中东河整治以前的六部桥)

(中东河整治以后的六部桥)

(34)凤山门遗址公园(略)

(35)上仓桥畔老住户的回忆片断:杭州是我成长的地方,小时随着父亲的生意、店开到那里就住到那里。上小学时,住上仓桥严官巷口,记得要乘公交车去江干一小上课。我总把父亲给我的车钱,换成连环画小人书了。步行去学校,要经过鼓楼。那个鼓楼好大,又高、又圆的石头弓顶有回声,影响很深。后来又搬到众安桥的中山北路,下城二小上学,这个学校原来是个庙,我们上课时旁边还有菩萨,这个影响又很深。

(注:本文资料及部分照片来源网络,致谢原作者!)

西湖文化游览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