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朱家角复兴路北延伸至淀山湖曙光路 http://www.bjqiwei.com/zgwwh/7703.html
针推培训中心
免费学习中医知识!
医案---浅谈肾症
肾虚水泛 慢性肾炎肾变型可见此证。
主证: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尿量减少,腰酸痛;重者腹胀满,阴囊肿,或见心悸气促,喘咳痰鸣。舌体胖,苔白,脉沉细。
病机:肾阳衰微,不能蒸动肾关,水液排泄障碍,故尿量减少;水液停于肌肤,则浮肿;停于腹腔,则腹满;水气凌心,则心悸气促;水泛为痰,则咳喘痰鸣。腰为肾府,肾虚故有腰酸痛。
治法:补肾利水。
药物:
1.补肾阳:附子、肉桂、肉苁蓉、仙茅、淫羊藿。
2.利水:常用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葫芦。
3.随证加药:腹胀加大腹皮;腰酸痛加续断、杜仲;心悸加远志、柏子仁。
方例:一般用《伤寒论》之真武汤(茯苓、附子、白术、白芍、生姜)
合《伤寒论》之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加减。
肾不纳气包括肺气肿及久病体虚具有下列证候者. 主证:喘息短气,呼多吸少,活动尤甚,形瘦神疲,或见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细。
病机:肾主纳气,肾虚纳气困难,故喘息气短,呼多吸少;活动后肾气耗损,故症状加重。病延日久,故形痩神疲;兼有肾阳虚者,则出汗出肢冷。
治法:补肾纳气。
药物:
1.补肾纳气:常用胡桃肉、补骨脂。
2.随症加药:多汗加*芪、煅牡蛎、煅龙骨;四肢凉加附子、肉桂。
方例:一般用《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附子、肉桂)加减。可酌加胡桃肉、五味子等。
肾气不固 慢性肾炎、尿崩症、尿后失禁等多属此证。
主证:小便频数而清,甚至不禁,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腰脊酸痛,或见滑精、早泄,面色晄白。苔白,脉沉细。
病机:肾气虚时,膀胱之气不固,固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夜间阴盛阳微,肾气虚之症状因而加重,故夜尿多;精关之气不固,则滑精早泄。
治法:固摄肾气。
药物:
1.补肾固涩:可用益智仁、桑螵蛸、复盆子、芡实。
2.随症加药:口干加生地、玄参;尿频加*芪、桑螵蛸。
方例:一般用《景岳全书》之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枸杞、当归、山萸肉、炙甘草)合《朱氏集验方》之缩泉丸(益智仁、乌药、山药)加减。
肾阳虚 包括某些衰弱症、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性神经衰弱等病症中具有下述证候者。
主证:肾虚兼虚寒证候,如怕冷肢凉,腰脊酸痛,阳萎早泄,性欲减退;或尿少浮肿,或食少便溏,面色晄白。脉沉细,苔白,舌体胖或有齿痕。
病机:肾阳虚,阳气不外达,故怕冷肢凉,面色晄白。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肾阳不足,故腰脊疲痛。相火衰微故阳事不举,性欲减退;精关不固故早泄;阳虚肾关不开,水液不能外排,则尿少浮肿,舌体胖而有齿痕;肾阳衰不能温养脾胃,则食少便溏。
治法:补肾助阳。
药物:
1.补肾阳:常用附子、肉桂、肉苁蓉、仙茅、淫羊藿。腰腿酸软常用骨碎补、巴戟天、续断、狗脊;摄纳肾气常用补骨脂、胡桃肉。
2.随症加药:早泄加芡实,金樱子;水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性机能减退加淫羊藿、巴戟天。
方例:一般用《景岳全书》之右归饮(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肉桂、杜仲、当归、制附子、鹿角胶)或《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药、茯苓、牡丹皮、山茱萸、泽泻、附子、肉桂)加减。肺肾两虚 可见于肺结核后期。
主证:咳嗽痰少、动则气短,腰酸腿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
病机:肺阴久虚致肾阴亦虚,除肺阴虛证候外,并有腰酸腿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肾阴不足之证。
治法:滋补肺肾。
药物:
1.补肺阴用: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玉竹。
2.补肾阴用:熟地、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山萸肉、龟板、别甲。
3.随证加药:热痰加桑白皮、*芩;盗汗加五味子、浮小麦;咳甚加百部;痰中带血加白茅根。
方例:一般可用《医级》之麦味地*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麦冬)加减。脾肾阳虚 包括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之具有肾阳虚证象者;其他如肝硬变腹水、肾病综合征等亦大多属于此证。
主证:身疲乏力,少气懒言,肢冷便溏,腰寒畏冷,甚则黎鸣即泻(五更泻),浮肿或腹水。舌苔白,脉细尺弱。
治法:温补脾肾。
药物:
1.温脾阳:炮姜、干姜、肉豆蔻、小茴香。
2.温肾阳:附子、肉桂、补骨脂、胡芦芭、益智仁等。
3.随证加药:腰寒怕冷用肉桂,再重者加附子;久泻脱肛加赤石脂、*芪、升麻;水肿加茯苓、车前子,有腹水加大腹皮、胡芦。
方例:水肿可用《伤寒论》之真武汤(茯苓、白芍、生姜、白术、附子)合《伤寒论》之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化裁。
腹泻用《和剂局方》之附子理中汤(附子、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合《内科摘要》之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减。
心肾不交 包括神经衰弱及某些虚弱症具有下述证候者。
主证:具有心经和肾经证候,表现为心悸、心烦、失眠、遗精、头晕、健忘、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小便短赤或灼热感,舌质红,脉细数。
病机:心居上焦,肾居下焦,在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果两者之间失去这种关系,就会出现失眠、多梦、遗精等心肾不调的症状,这种病证称为“心肾不交”。
治法:交通心肾。
药物:
1.补心阴用生地、麦冬、百合。
2.补肾阴可选:枸杞子、山萸肉、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桑椹、桑寄生、龟板。
3.随症加药,头晕加枸杞子、菊花;遗精加金樱子、芡实;腰酸腿软加续断、酒牛膝。
方例:以失眠为主者可用《小儿药证直诀》之六味地*汤(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酌加肉桂、*连、酸枣仁。
以遗精为主者用《医宗金鉴》之知柏地*汤(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炒知母、盐*柏)酌加芡实、莲须。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志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映。若将七情分属于五脏,则可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分属于心、肝、脾、肺、肾,称为五志。七情一般不会使人发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七情能否导致发病除七情强度外,还与机体本身耐受、调节能力有关。六淫自肌表、口鼻由外而入,侵入人体,故称为六淫;七情致病与六淫不同,直接影响有关内脏而发病,病由内生,因而又称内伤七情。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五脏的精、气、血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情志活动与五脏有相对应的规律。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有不同的影响,反之,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反之,如心血虚,可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肝气郁结可出现情志抑郁易怒,多疑善虑,或胸闷欲哭等。
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由于五脏与情志活动有相对应的密切关系,故不同的情志刺激,可损伤相应的脏腑,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但并非绝对如此,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故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既主宰人的生理活动,也主宰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情志活动,所以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密切关联。七情刺激均可损及心脏,然后通过影响波及其他脏腑引发疾病,所以心在七情致病中起着主导作用。临床上情志所伤的病证,多见于心、肝、脾三脏病变和气血失调。如伤肝可见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两肋胀痛,嗳气太息,或咽中梗塞,如妇女可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结块。伤心则可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或精神恍惚,哭笑无常,或狂躁忘动,精神错乱。伤脾可见饮食不振,脘腹痞满等。
2.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对内脏的直接损伤,主要是通过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致。《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乞缓,悲则气伤,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橫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上见气逆,面红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暢。但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至失神狂乱。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扰,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腰膝痠软、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恐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神伤损脾导致气机郁结。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腹泻等症。
3.影响病情变化 在许多疾病的演变过程中,若患者受七情刺激引起较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变化。如胸痹病人,可因暴喜或暴怒而引起较剧烈的怔忡,心暴痛欲绝,大汗淋离,四肢厥冷,面色青紫等心阳暴脱之危重证候。又如素有肝阳上亢的病人,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便会突然出现眩晕欲仆,甚至晕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喁斜等而发为中风病。反之,乐观豁达,积极同疾病作斗争,可使五脏安和,气机调暢,病情往往可减轻,甚至可因精神刺激的减轻而疾病获得痊癒,故正确的调摄精神情志,不仅可以袪病康体,对于摄生、延缓衰老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