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creatinine,Cr)[正常值]Jaffe法:男性44~μmol/L。女性30~μmol/L。[影响因素]1.温度升高时,可使碱性苦味酸溶液显色增深,但标准与测定的增深程度不一一致。因此,测定需在室温进行。2.特异性不高,可受维生素C、丙酮酸、胆红素等假肌酐影响。3.轻微溶血标本对测定肌酐无影响,但可使肌酸结果偏高。[临床解读]1.血肌酐的浓度取决于机体的产生和摄人及肾的排泄能力。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体内肌酐生成量恒定的情况下,其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血尿素浓度除受肾功能影响外,还受摄入蛋白质食物量的影响,而肌酐基本不受食物因索影响,生成量较恒定,故血肌酐测定较血尿素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功能。因而临床检测Cr浓度主要用于肾功能评价,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较好指标。同时,肌酐产量与肌肉量平行,故也可作为肌肉量的评价指标。2.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呈平方双曲线。只有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50%以下时,血肌酐才会开始迅速上升。在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尿素可轻度升高(8.0mmol/L),肌酐可不增高或轻度增高;在肾衰竭失代偿期,尿素可中度升高(17.9~21.4mmol/L),肌酐也中度升高(.0μmol/L);尿*症时尿素21.4mmol/L,肌酐可达μmol/L,为尿*症的诊断标准之一。3.血液中Cr含量增高可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等。而在尿崩症、妊娠、肌肉菱缩性病变、恶病质等情况下会使Cr降低。
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正常值]脲酶UV法:男性2.6~8.0mmol/L。女性1.8~6.8mmol/L。[影响因素]1.标本避免溶血,溶血对测定有干扰。2.血氨升高可使BUN测定结果偏高。3.标本最好使用血清,用铵盐抗凝剂可使测定结果偏高。4.测定过程中,各种器材及蒸馏水应无氨污染。[临床解读]1.尿素是人体蛋白质分解的代谢产物,此外氨在肝尿素循环中也能合成尿素。人体内90%以上的尿素通过肾排泄,在摄入食物及体内分解代谢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其血液浓度取决于肾的排泄能力,因此,尿素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是常用的肾功能指标。但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50%时,血尿素才会开始迅速上升。临床检测BUN浓度主要用于肾功能的评价和蛋白质代谢及营养学评价。2.血尿素氮浓度的升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个方面。(1)生理性因素:高蛋白质饮食可引起血尿素浓度和尿液排出量显著升高。成人血清尿索浓度男性比女性平均高出0.3~0.8mmol/L,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倾向。妊娠妇女由于血容量增加,尿素浓度比非孕妇低。
(2)病理性因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三方面。①肾前性:主要是严重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使尿素潴留,可见于剧烈呕吐、肠梗阻和长期腹泻;②肾性:为最常见的因素,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性肾炎等,在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可见尿素轻度升高(8.0m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尿素可中度升高(17.9~21.4mmol/L),肌酐也中度升高(.0μmol/L);尿*症时尿素21.4mmol/L,肌酐也可达μmol/L,为尿*症的诊断标准之-一;③肾后性: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等都可能使尿路阻塞引起血尿素升高。3.血液尿素减少较少见,除了妊娠、蛋白质营养不良等情况外,常表示有严重的肝病、肝坏死。
大检联
超高性价比,惊喜带给你!
详情电联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