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健康宣教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1#

什么是颅内肿瘤?

指颅脑内原发或继发新生物,可发生任何年龄,常见有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及转移瘤。典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还可引起复视,意识障碍、头晕,猝倒,大小便失禁及血压升高等局灶症状;严重者可致脑疝、脑危象,危及生命。

颅内肿瘤诊断常借助于CT、核磁共振(MRI)、脑血管造影(DSA),颅内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必要时还需辅助化疗、放疗。

术前注意事项

克服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术前进食高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戒烟、戒酒,全麻手术者术前禁食10-12小时,禁饮6-8小时。

避免用力咳嗽、用力大便、情绪激动等因素,以免诱发颅内压升高,加重病情。

术前一天下午剃光头后并用肥皂水清洗头皮,戴上帽子。注意防止感冒。

有癫痫发作史的病人应连续服药,避免癫痫大发作,手术当天可暂停服药。

下列两种情况不宜手术:

①术前半月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女病人月经来潮时。

②有各种感染的存在,如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等,易导致术后感染加重,不宜手术。

术后注意事项

病人全麻术后未清醒时去枕平卧,或侧卧,以防止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清醒后血压正常者可摇高床头(15-30度),有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充血性脑水肿。

手术后神志完全清醒又无呕吐,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普食,不能吞咽者可留置胃管鼻饲流质。

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两次,进食后嗽口,排除口腔残渣,防止口腔感染。

躁动病人防止坠床,应放好床栏,系好约束带,防止跌伤。

长期卧床者,应每2-3小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脑疝,脑疝病人表现为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出现昏迷。

病人术后导尿管常需保留一段时间,应注意定时夹闭导管,训练膀胱排尿功能,以利尽早顺利拔除尿管,拔管应由医护人员操作,切记自行拔管。

颅内肿瘤患者一般在术后7-10天拆线,营养较差或者老年患者以及原切口再次手术者,酌情延长1-2天。

患者头部拆线后,头皮有时会有痒感或轻微疼痛,这些属正常现象。伤口愈合1个月后可以洗头,此前可以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抓挠伤口,以免伤口破损发生感染。

出院须知

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和重体力劳动,行动不便者防止跌伤,活动时最好有人陪伴。

饮食应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如牛奶、豆浆、鸡蛋、巧克力及甜食等),高蛋白(如肉类、鱼类、蛋类、乳类及豆类等),高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饮食,促进机体恢复。

加强康复训练,对有功能障碍的肢体经常做主动和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言语困难者应训练谈话,从字词到句,循序渐进,促使功能康复。

有继发癫痫者,应随身携带疾病证明单,坚持服抗癫痫药3—5年,不要单独外出,禁止骑车、开车、游泳、高空作业等。

垂体腺瘤

1垂体腺瘤患者为什么会头痛?缓解之后再次加重是为什么?

答:头痛是因为肿瘤直接刺激鞍隔或鞍内压增高。当肿瘤突破鞍隔,鞍内压降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当肿瘤向鞍旁发展侵入颅底硬膜、血管及压迫三叉神经,或肿瘤向鞍上发展突入第三脑室,造成空间空或导水管梗阻,出现颅内压增高而导致的头痛剧烈。

2垂体腺瘤的辅助检查方法有哪些?

答:(1)内分泌检查:充血查生长激素、皮质醇、雌二醇、*体生成素、*体酮、卵泡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睾酮、泌乳素、甲状腺激素。

(2)放射学检查:除了X线平片外,蝶鞍多轨迹断层像、脑池造影、DSA、CT、MRI的应用,对腺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帮助。

3腺体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1)药物治疗:口服溴隐亭可治疗PRL腺瘤、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生长抑素可治疗GH腺瘤。无功能腺瘤及垂体功能低下者,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2)手术治疗。

(3)放射外科:适用微腺瘤。

(4)放疗:适用于手术不彻底或可能复发的垂体腺瘤及原发转移癌或转移瘤。

4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如何?复发率高吗?复发者的手术效果如何?

答:垂体腺瘤的手术良好率在60%~90%,单复发率较高,各家报道不一,国外资料为7%~35%。复发者如能及时诊断和手术或放疗,有效率仍可在80%以上。

5垂体腺瘤怎样观察尿量?

答:注意观察尿液的色、质、量、尿相对密度(比重)和尿渗透压。准时、准确地记录每小时尿量。

6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鼻腔内指套纱条术后48h拔出除。注意观察鼻腔有无清水样液体流出,同时予呋麻滴鼻液滴鼻每日4次,连续14d。鼻腔干燥者可用消*液状石蜡滴鼻,每日数次。

(2)避免术后剧烈咳嗽、用力擤鼻涕和打喷嚏,以防脑脊液鼻漏。

(3)手术后遵医嘱去枕平卧。

7如何判断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是否出现脑脊液鼻漏?

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一旦出现鼻腔有清水样液体流出或感觉有液体自鼻腔咽腔流入口腔,应设法予无菌管鼻流液做糖定性和定量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脑脊液鼻漏。

8脑脊液漏护理:

答:“四禁”、“三不”、“二要”、“一抗”。“四禁”是指禁止耳道填塞、禁止耳道和鼻腔冲洗、禁止药液滴入、禁止腰穿;“三不”指不擤鼻涕、不打喷嚏、不剧烈咳嗽;“二要”指一般取仰卧位并酌情将床头抬高15°、要在鼻或耳道外面盖一块消*纱布以保持清洁并在头下垫干净布巾;“一抗”指配合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9垂体腺瘤患者术后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饮食、饮水应少量多次。可根据电解质报告指导其在饮食中添加少许食盐或橘子等含钾物补充,防止电解质紊乱。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增加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茶叶、西瓜等利尿食物,以免加重尿崩。

颅咽管瘤

1什么是颅咽管瘤?

答:颅咽管瘤是一种良性先天性肿瘤,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发病高峰为7~13岁,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

2咽鼓管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展神经麻痹等。

(2)视神经受压症状:视力、视野改变及眼底变化。

(3)下丘脑症状:肥胖性生殖无能、体温调节失常、尿崩症、嗜睡、精神症状、贪食或拒食症、高泌乳素(PRL)血症、促垂体激素分泌丧失。

(4)垂体功能障碍症状:体格发育迟缓、身体矮小、瘦弱,易倦怠。

(5)邻近正*:癫痫、幻嗅、幻味等。

3颅咽管瘤意识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观察?

答:电解质紊乱、体内激素水平低下是颅咽管瘤意识改变的主要原因,应观察患者有无乏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面色苍白及进行性的意识障碍等激素水平低下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脑室肿瘤

1脑室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2侧脑室肿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癫痫和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

3第三脑室肿瘤和第三脑室后部肿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1)颅内压增高:肿瘤阻塞空间孔或压迫导水管,影响脑脊液循环,导致脑脊液滞留,引起脑室扩大和颅内压增高。

(2)尿崩症:常为生殖细胞瘤的首发或主要表现。

(3)视力视野变化:肿瘤压迫或浸润视交叉。

(4)意识障碍:肿瘤压迫或浸润下丘脑或颅内压增高所致。

(5)双眼上视不能或听力障碍:见于松果体区肿瘤。

4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颅内压增高、枕部疼痛,颈部强直和强迫头位。后组脑神经受损表现,脑干症状以及视神经乳头改变,严重者可导致枕骨大孔疝。

5为何第四脑室肿瘤术后要着重注意患者呼吸?

答:由于手术直接或间接影响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节律改变或减慢甚至呼吸停止,所以在观察时尤要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

6为什么气道护理是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护理重点?

答:由于手术可能刺激第四脑室底部的迷走神经背核、舌下神经核,引起呕吐、呛咳、吞咽困难、伸舌困难、舌后坠等症状。术后脑干水肿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引起脑干缺血,累及脑干中的脑神经核,出现咽喉肌瘫痪,吞咽、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所以在第四脑室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呼吸道管理是护理重点。

听神经瘤

1什么事听神经瘤?

答:听神经瘤是由第Ⅷ对脑神经的前庭分支外层的鞘膜细胞所长出的一种良性肿瘤,为听神经鞘瘤。

2听神经瘤的首发症状是什么?

答:发作性头昏和眩晕,或单侧耳鸣和听力下降。耳鸣多为连续性高调音,类似蝉鸣或汽笛声。单侧听力下降如不伴明显耳鸣多不为患者所察觉,不少患者是在听电话时才发现一侧耳聋重听,或伴有其他症状才发现。

3听神经瘤术后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术后禁食1~2d。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检查无后组脑神经损伤时再分次少量缓慢进流质。食物选择不易出现误吸的果冻样或胡状食物,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普食。进食时宜取坐位或半坐位,不要用吸管饮水,以免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吞咽困难者于术后48h行鼻饲流质,并注意观察胃液,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应激性溃疡。每日用压舌板轻触患者咽部,观察是否会引起呕吐反射,吞咽、咳嗽反射是否恢复。教会患者进行空吞咽动作练习,使其能尽早恢复自行进食。

4听神经瘤术后面瘫患者,做面神经修复手术的最佳时间?

答:如果术时已确定面神经完全离断,术后2~3周患者情况允许,即应尽早修复面神经。如果术时面神经保留,术后面瘫可予药物治疗,观察3~6个月,才能使面部运动功能开始恢复。

三叉神经痛

1何谓三叉神经痛?

答:又称痛性痉挛或痛性抽搐,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多发生中老年人。疼痛发作时间间隔可为数周、数月或数年不等。

2哪些原因可导致三叉神经痛?

答: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前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因微血管眼迫近脑干的三叉神经根,引起神经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或伪突触传递所致;厚着多由于肿瘤动静脉畸形等刺激三叉神经所致。

3何谓微血管减压术?

答:微血管减压术是采用显微血管外科的处理方法。移开与三叉神经有关的血管(动脉或静脉),并采用减压材料如涤纶片、明胶海绵、聚四氯乙烯(Teflon)等隔开血管和神经,以达到术后颜面部疼痛停止的目的。

4为什么三叉神经痛术后会出现唇部疱疹或溃疡?

答:正常人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潜伏单纯疱疹病*,手术对三叉神经的激惹诱发单纯疱疹病*致病,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疱疹。一般发生在术后2~3d。

脑外伤救治越早,伤员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越高,死亡率和残废率越低。头部受伤多见于交通、建筑、工矿等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战争时见于火器伤。

临床表现

(一)意识障碍

由于受伤的严重程度不同,可有多种表现。由轻至重可分为:

(1)嗜睡:能唤醒,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问题,反应迟钝,停止刺激后入睡;

(2)朦胧:给予较强的痛刺激或语言刺激方可唤醒,只能作一些简单、模糊或条理不正确的回答;

(3)浅昏迷:意识迟钝,无语言反应,对强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浅生理反射存在;

(4)昏迷:意识丧失,对强痛刺激反应也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反射和吞咽反射可存在,常有小便失禁;

(5)深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瞳孔光反应消失,肌张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二)头痛、呕吐

受伤局部可有疼痛。但头部多呈持续胀痛,常伴有恶心和喷射状呕吐。

(三)生命体征改变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可以反应颅脑损伤的程度。生命体征正常或轻微变化多表示伤情较轻,病情平稳;生命体征变化较大多提示病情危重,急需处理,如血压升高、脉压差加大,心率缓慢或异常加快,呼吸深慢和节律不规整等。

(四)眼部征象

由于颅脑损伤病人多有昏迷,观察瞳孔、眼球运动及眼底改变可较客观地了解病情。瞳孔:正常人直径为3-4mm,小儿略大,双侧等大同圆,如果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伴有意识障碍多提示病情危重。正常眼球位置对称,各方向运动灵活,如有同向凝视或固定,或视轴散开等提示颅内受损。眼底观察如发现视乳头水肿、出血等提示颅内高压或眼球内受伤。

(五)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

颅脑受伤后可以出现一种或多种症状:随意运动、言语、精神活动的异常;失语、书写不能;记忆力、计算能力差;躯体麻木、肢体单瘫或偏瘫、肌张力失调;尿崩、高热、消化道出血;全身强直;共济运动失调;吞咽不能、声音嘶哑,口角歪斜等。

颅脑血肿护理

体位护理:

采取头高位,床头抬高30°,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回流。减少颅内血容量和降低颅内压。

高热护理:

高热可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应做积极处理,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保持室温于28-30℃,室内应空气流通,并定时进行空气消*。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冰袋置于腋下、腹股沟等处,或用冰帽降温。注意用冰袋降温时要外加包布,避免发生局部冻伤。药物降温时应注意出汗量,大量出汗可引起虚脱。高热时还需注意补液,并注意加强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

营养补充:

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耗氧量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因此应注意补充高能量。重型脑外伤患者会因肠蠕动减慢、排便反射被抑制或卧床等原因发生便秘,而便秘会引起腹痛,腹胀,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能因用力排便而诱发脑疝。所以保持大便通畅也非常重要。

治疗原则:

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可于急诊室留观,进行头皮损伤的清创、缝合等,必要时对症处理和行颅脑CT检查。中型颅脑损伤应住院治疗,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并随时行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尽早手术或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抢救脑疝。

颅脑损伤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伤后1周)、过渡期(伤后1-2周)、康复期(3周以后)。急性期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抢救病人的生命,并通过急诊手术及早期适当药物治疗,减轻和避免继发性颅脑损伤,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对于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对症处理,预防并发症,但现有的医疗措施并不能改变原发性损伤。过渡期主要应注意是否有新的病情变化出现,及时处理,并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期主要是针对脑损伤的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一般颅脑外伤的治疗包括:手术清除血肿、减压、清创等,脱水治疗,亚低温治疗,神经保护剂及神经营养剂治疗,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物理治疗,康复锻炼,抗癫痫,颅骨修补等。

外伤性癫痫是指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癫痫性发作,可发生在伤后的任何时间,甚难预料,早者于伤后即刻出现,晚者可在头伤痊愈后多年始突然发作。不过,并非所有的脑外伤病人都并发癫痫,其发生率各家报道由0.1%~50%不等,由于资料不同,差异甚大。外伤性癫痫的发生以青年男性为多,可能与头伤机会较多有关。一般说来,脑损伤愈重并发癫痫的机会愈大。多于受伤后1-3个月开始出现癫痫发作,也有的出现较晚,1-3年或更长。发作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

外伤癫痫除具有一般癫痫的特点外,还有如下特点:大脑内神经组织的形态、结构的器质性改变;部分患者伴有肢体运动、感觉、语言、智力等障碍;多数患者脑部有血运循环障碍;多数有确定位置的癫痫灶,头部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等可发现有脑部部分组织软化、萎缩等密度及信号改变等;脑电图可有慢波、尖波等病理性波出现。外伤后早期癫痫常在首次发作之后有一间歇期,数周或数月不等,以后频率逐渐增高,约在3~5年左右半数病人可能有所好转,或趋于停止。部分病人中仍继续有所发作,但频率不足,程度较轻者抗痫药物多能控制。另有少数人癫痫发作频繁,甚为顽固,预后较差。

癫痫发作如不能得到控制,反复发作会使受损的脑组织进一步受到损害,一般应根据发作类型用药,用药的原则是使用最小剂量,完全控制发作,又不产生副作用,故剂量应从小开始,逐渐增加到完全控制发作,并根据病人发作的时间,有计划地服药。所选定的药物一旦有效,最好是单一用药,不轻易更换,并行血药浓度监测,维持血药尝试直至完全不发作2~3年,再根据情况小心逐步缓慢减药。特别指出的是出院后长期服用,逐步减量,非常重要。若达到完全停药后仍无发作,则可视为临床治愈。对少数晚期难治性癫痫经系统的药物治疗无效时,则需行手术治疗,在脑皮质电图监测下将脑瘢痕及癫痫源灶切除,约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可获得良好效果。

癫痫只要不发作就如同常人。抗癫痫药物治疗总的有效率为75-80%,大多数病人用药后能明显地控制发作,或使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有些病人虽然需要长期服药,但仍能正常地生活。约有20-25%的患者常用的药物不能控制其发作,成为所谓难治性癫痫。

抗癫痫药物用药须知

在正确用药的情况下,不但可以控制癫痫发作,药物副作用也是可以避免的,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量应该是能够控制发作的最小剂量。开始服用一种新药时可能会感到疲乏、困倦或轻度不适,这些副作用常常会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逐渐适应而消失。不要突然停药,换药而可能使发作加重。应定期复查以得到专科医生的指导,如患者不按时服药,酗酒,熬夜均可使临床发作经久不愈。癫痫的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作主张而造成不必要的反复。减药、停药前,医师会根据不同的病人及诊断来决定。

一般的原则为:

1)至少两年以内无临床发作;

2)脑电图恢复正常;

3)减药、停药的过程应谨慎、缓慢,服用两种以上药物的情况下应一种一种减。个别病人减药至完全停药甚至需要经历一年以上的时间。

内容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