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涡阳县一个家庭农场小麦高产的科技密码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西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846371.html

.18公斤!6月5日,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刷新了去年.26公斤的全国小麦亩均单产纪录。

自年以来,该农场已经7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次打破全国纪录。一个普通的家庭农场,为何能够一次次创造“奇迹”?6月7日,记者来到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探究这里的“高产密码”。

一片“出奇迹”的土地:这个家庭农场屡破全省、全国小麦亩产纪录

6月7日早上,涡阳县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能取得打破全国纪录这样的成绩,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看着亩已经颗粒归仓的小麦,农场主张林森平静的语气中难掩喜悦。

就在两天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组织湖北省农科院、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等单位相关专家,对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示范区连片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皖垦麦22进行实打实收测产,单产高达.18公斤,一举打破安徽省和全国小麦亩产纪录。

在年、年、年、年和年,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多次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而且,年在安徽省首次开展的百亩连片小麦实收测产中,该家庭农场小麦每亩平均产量.85公斤,创造了全国新纪录。

“在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上,百亩连片小麦实收测产数字更接近小麦真实亩产。”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曹承富表示,如果说三五亩小麦单产高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那么百亩连片小麦实收测产的好成绩则进一步证实了高产田实至名归。

张林森说,他们的家庭农场已经连续三年亩均产量稳定在公斤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被列入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示范区,并承担着超高产攻关田的攻关任务。

一种“最靠谱”的方法:把先进科技手段融入小麦种植的每一个环节

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的高产田屡破纪录,靠的是什么呢?张林森给出的答案是“科技种田”。

“科技这个词大家都知道,但只有真正种过地的人才能明白它带来的深远影响。”张林森的父亲张子付说,过去小麦亩产正常情况下三四百公斤,但如果遇上恶劣天气或者病虫害,产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张子付不愿离开土地,只能想方设法提高粮食产量来增加收入。

年,张子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承包了大约亩土地,想通过规模化种植来增加收入。“我就开始探索秸秆还田,与别人做法不同的是,我会在秸秆上撒尿素、多菌灵,再深耕入土。”张子付说,“尿素既能增强土壤肥力,还能加快秸秆腐烂速度,而多菌灵能起到杀菌作用。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秸秆影响小麦种子发芽和生长,引发病虫害等问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想实现小麦高产,选种是关键中的关键。张子付种植的品种以中麦、涡麦9号、皖垦麦等强筋麦为主,这些品种具有分蘖成穗率高、丰产稳产性好、抗冻及耐干旱、抗病害性能强等优点。

担心土壤养分比例失调,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张子付还与涡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每年都对土壤进行“体检”,了解土壤性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再“对症下药”,研发出高产配方肥,为小麦等农作物精准补充肥料。

张子付每年都会尽可能多地使用鸡粪、猪粪等农家肥为土地增肥,在减少化肥投入的同时,还能增强农作物抗病、抗旱、耐涝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为做好病虫害防控,张子付采用小麦专用新型保持性复合肥,严格控制用量,并在小麦拔节、灌浆期追施尿素,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增施叶面肥。借助植保无人机,张子付实现了高效“一喷多防”,做到了精准科学安全用药。

“得益于‘科技种田’,小麦亩产从一开始流转土地时的三四百公斤,增加到现在七百多公斤,产量翻了番。”张子付说,预计今年小麦亩均收入将达到元左右,土地又成了“香饽饽”。

一群“新农人”的追求:用“机械强农、科技强农”把粮食饭碗端得更稳

在年,张家父子在国家*策的指引下,将合作社改为家庭农场,张林森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大旗,成了农场的“掌门人”。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在父亲科学选种、科学施肥、科学田管的基础上,“新农人”张林森把目光瞄上了更多的“黑科技”。“你看,这个‘铁家伙’是土地整平仪,配合远程红外线指挥塔使用,可以将整块土地的高度‘拉平’,这样方便进行田间灌溉,提高灌水均匀度和水肥利用效率,防止水土流失,方便机械化耕作,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张林森介绍起机器的性能来如数家珍,“那台是省农科院作物所研发的新型旋耕施肥多功能播种机,具有耕碎土率高、播种深浅一致、播量精准、镇压紧实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

此外,他们今年还购买了收割机、拖拉机、翻犁机等多种新型农业机械。

年,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成为涡阳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农场,开展原位直接还田试验,秸秆经过粉碎、炭化,变成黑色的炭粉,配合农场“智能堆肥系统”将茄子类秸秆、豆芽壳等废弃物通过静态覆膜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变成富含有机质的堆肥。

“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是涡阳县和安徽省高产攻关试验田,承担着优质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任务。”涡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孙伟亮告诉记者,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张林森种植家庭农场的栽培模式和经验,将向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推广,提高小麦亩均产量。

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王敬才表示,近年来,亳州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坚持“机械强农、科技强农”,普及推广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牢牢端稳粮食饭碗。(记者李锦文李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