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二是“世界遗尿日”,年5月26日是第6个“世界遗尿日”。孩子大于5岁仍在夜间睡眠时频繁发生无意识的尿床行为,医学上称之为遗尿症,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及时寻求医生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和缓解,小朋友们也将结束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假期,这段时期内“尿床”小朋友们的表现怎么样呢?今天的儿科遗尿门诊,听听家长们怎么说。
月月妈妈:孩子已经治疗大半年了,上学期间作息很规律,尿床症状也明显减轻。疫情期间每天晚上看电视、玩儿,不折腾到12点不肯睡觉。现在尿床次数又增加到一晚上1~2次了。
可可爸爸:孩子最近跟着老人住,老人总担心疫情期间营养跟不上、抵抗力下降,睡觉前总给她加餐吃夜宵。这几个月经常尿床。
佳佳妈妈:孩子治疗接近1年了,上学期间每天晚上写作业得写到11点多,尿床情况时好时坏。疫情期间没那么多作业了,我给她调整了一下,按时服药,晚上早睡,尿床明显有改善,最近经常能睡一整宿觉不尿床。
琪琪爸爸:疫情期间孩子吃的药不够了,医院,我们就把药每天晚上减量了吃,这样多吃了几天,然后吃没就停了。最近尿床次数有反复,这不赶紧再来找您来了么。
一场疫情对人们生活带来的打击和影响,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其外。生活方式的主动或被动改变,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们的“尿床”小朋友。听着家长们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描述,我们需要反复提醒的就是对于遗尿症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睡眠习惯,是治疗遗尿症的基础保障,坚持规范化的治疗是原则。
目前研究认为遗尿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神经、泌尿、内分泌、心理、遗传、家庭生活培养方式不当等都有密切关系。多数孩子具有夜间尿液产生过多、夜间睡眠沉、叫醒困难的情况,有的孩子还存在功能性膀胱容量小,膀胱过度活动等。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是目前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的一线治疗方法。另外心理行为治疗、中医药治疗对部分患儿也有一定效果。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饮水、睡眠、排便习惯,都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治疗,部分遗尿症的孩子仅仅通过生活训练,尿床的症状就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
在经过正规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的“尿床”小朋友,如果不继续做好生活管理,之前取得的成绩很可能会前功尽弃。后疫情期间随着全面复工复学,人们刚适应了的疫情生活模式又将发生改变,无论从生活、心理上都要再一次做出调整适应。对“尿床”的小朋友,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