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生活有意义吗?我每天努力生活是为了什么?很多成年人会陷入这样的迷茫,会出现这种彷徨,有部分人会因此抑郁,严重的甚至死亡。
如今,大家还认为抑郁距离我们很远吗?不是的,它离我们很近很近!在疫情期间,深圳有19名中小学生跳楼,除此之外,其他部分地区也有这种情况发生过。这一切源于我们认为的距离我们陌生又遥远的抑郁症。
抑郁只是成年人的问题吗?这令人痛心的事实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不是。抑郁不会因为你年龄小就不去光顾你。
抑郁症,已经成了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面对的话题。而且,抑郁正在逐渐的向低龄化转移。
抑郁症的低龄化。
张进(抑郁症社群“渡过”创始人)说,近年来抑郁症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有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青年抑郁障碍患病率自~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1.3%的患病率,女高于男,且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对于儿童抑郁症的研究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供我们参考,儿童抑郁症患者年就诊量:年,人,占院就诊总人数的2.3%;年,人,占院就诊总人数的4.7%;年,人,占院就诊总人数的14%。
逐年上升的人数和比例引起了院里领导的重视,成立专门的儿童心理疏导小组,预防儿童抑郁症的形成。
这一组组可怕的数据,一项项的研究结果都在告诉我们,抑郁症患者越来越低龄化,有很过孩子都患有抑郁症。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他正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我们身上。
抑郁症低龄化的原因。
很多人会想,这些孩子年纪轻轻的,现在生活条件各方面都很好,既不愁吃又不愁穿的,又不像大人一样每天面对着生活压力,竞争压力,喘不过气来。有什么原因会使他们抑郁呢?
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孩子现在生活好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稍微有点压力就崩溃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1、先天因素,目前多数认为是基因遗传
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但抑郁症不属于遗传性疾病。很多研究发现,抑郁症有家族聚集的现象,抑郁症患者如果直系亲属一方或双方患有抑郁症,则子女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龄孩子或没有家庭病史的孩子要高出20%~30%。
2、孩子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主要是学习压力和家长的高期望。压力是在感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会对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目前学生虽然物质生活提高了,但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大了,除了正常课业以外,孩子从小就要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有些学生每天晚上要做作业到11点左右,一直在学习,没有一点空闲玩耍的时间。
从小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无处不在的压力,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孩子的生活物质是提高了,但要付出的也更多了,还要面对父母的高期望,整个童年生活中只剩下学习、竞争。
3、家庭原因
不少孩子患抑郁症的原因与家庭有关。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与孩子分居两地;单亲或父母双亡;遭受暴力,排挤;父母过度严厉,掌控力过强。
从细节方面观察孩子的心理。
抑郁症的低龄化告诉我们它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家长要注意重视孩子的情绪。我们要学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注意观察孩子,倘若你的孩子有这些症状,请及时和孩子沟通。
1.不愿意被安慰
每个人在尽力失败或沮丧时感觉忧郁是正常的。通常在这种时刻人们需要被安慰,需要一个情感的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一个沮丧忧郁的孩子可能不愿意被安慰,因为他知道这不会让悲伤消失。
2.上课不专心,成绩下滑。
抑郁会使孩子很难集中精力,比如上课不专心,家庭作业不能集中精力完成,成绩下滑严重。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要积极了解情况,和孩子及老师沟通。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3.不喜欢接触别人
当孩子不被同伴邀请时也不介意,脱离同龄人的社交群体。总喜欢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将自己与他人隔离起来。
4.自我评价毫无价值
自我评价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自卑,感觉自已活着没有意义,悲观绝望。
5.脾气暴躁甚至自残
脾气暴躁易怒,控制不住自己,不愿意吃饭或者做出一些自残的行为。这种情况孩子的心理一定是有问题的,家长要及时开导孩子,必要时带孩子就医。
如何疗愈抑郁症
家人和朋友:表达真诚的关心和理解;做好陪伴和支持,陪伴中给予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