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回笼暗藏“降息动作”
昨日,央行循惯例,进行了周二的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了200亿元14天的正回购操作回笼资金。惯例之下,却隐藏了央行今年第三次“隐形降息”。在经济学家看来,此举是央行银行短期资金利率下调之举,未来短期利率仍将在低位徘徊。
正回购利率三度下降
昨日,央行在官公布了最新的公开市场操作,一如既往采用14天正回购操作,即商业银行按照约定利率将资金拆借给央行,14日后央行将资金还给商业银行。此举意味着货币流通系统中的资金减少,具有回笼流动性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央行进行正回购的规模更受市场关注,不过自9月30日以来,央行三次正回购规模均为200亿元,并无加大回笼流动性的需求。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今次央行正回购回笼资金,给出的约定利率仅为3.4%,较此前3.5%的水平下降了0.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14天正回购的利率:7月31日央行年内首度下调,14日正回购从3.8%下降至3.7%;9月18日则是第二次,从3.7%下降至3.5%。
业内视作“隐形降息”
正回购利率下降,在业内人士看来可以视作一次隐形降息,在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张晶看来,未来利率的下行,将不是以传统的存贷款利率下行为观察标志。
传统降息,由于针对的是市场整体利率,影响巨大,从近期央行货币调控来看,越来越少采用这一方式。与之相比,正回购仅牵涉到与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拆借,而且规模有限,但就释放信号价值,作用却是一致的。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指出,央行下调正回购利率,旨在弱化银行将流动性头寸上缴至央行的动机,激励银行将更多的流动性配置于信贷类资产。而伴随市场流动性增加,短期市场利率自然下降,正因此管清友认为此举有助于打开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进而在经济低迷时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从以往两次央行正回购利率下调后的市场表现来看,上述“释放信号”的确起到了引导短期利率下降的作用。从标志性的1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首次“隐形降息”前一日即7月30日的时候位于4.525%,到9月17日 则 下 降 至3.519%;而到10月13日更低至3.279%,显然市场对于央行的信号心领神会,自行降低了市场利率。
在张晶看来,央行未来仍有进一步引导市场利率下降的可能,年内有望再次看到正回购利率下降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