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为大家介绍了具有降尿酸作用的国产新药阿利沙坦酯,还为大家介绍了具有较强降压效果的奥美沙坦酯,很多朋友希望能够再介绍下另一个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沙坦类降压药——厄贝沙坦,今天我们就来全面介绍下这个药物。
厄贝沙坦是年上市的一个沙坦类降压药,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这个药物的高血压患者也非常多,由于国家药品集采政策的实施,目前这个药物也已经进入了带量集采的药物目录中,第一轮集采的中标企业有3家,中标价每片在0.4元以内(按常规日剂量mg计),如果这样算下来,即使高剂量用药,每月的用药费用在24元以内,可以说是非常具有用药经济性的一种沙坦类降压药了。这个药物有什么特点,又适合哪些情况下应用,我们下面接着介绍。
厄贝沙坦是一线降压良药
无论是哪种“沙坦”类药物,它们对于降血压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理都是类似的,厄贝沙坦也不例外,作为ARB类降压药的代表性药物,厄贝沙坦同样也是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受体,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与AT1受体的结合,达到抑制血管紧张,减少醛固酮释放的作用,从而发挥其降低血压的药理作用。说到底,厄贝沙坦还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从而达到调节血压,保护靶向器官的作用。
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厄贝沙坦常规服用剂量一般推荐是mg,如果疗效不佳的,可以增加到mg,由于是长效的降压药药物,厄贝沙坦一般每日服用一次就可以达到24小时平稳控压的效果,而且生物利用度较高,与AT1受体的结合力也较强,服用药物不受进食影响,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厄贝沙坦是一种药效明确,服用方面的良好降压药。
在降压效果方面,单独服用厄贝沙坦对于轻中度的原发性高血压,通常都有不错的降压效果,特别是一些以高肾素活性为特征的,舒张压升高明显的中青年人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能够有效抑制肾素系统过度活跃,能够有效降低舒张压。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低肾素型高血压患者,通常以血容量升高型高血压为特征,服用厄贝沙坦可能会降压效果不理想,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加用或换服利尿剂,或地平类降压药来加强降压效果,确保控制血压达标。
厄贝沙坦对4种高血压合并疾病问题,都有额外获益
除了单独的降压作用,之所以厄贝沙坦能够成为临床上的一线常用降压药,还在于其对靶向器官的重要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尿微量白蛋白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如果能够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的改善和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系统的整体风险。在一项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中,共入选了例伴有糖尿病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高血压患者,经过24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尿蛋白问题恢复正常,从微量尿蛋白发展到显著性蛋白尿的危险性降低了70%。因此,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特别是有尿微量白蛋白问题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不但能够降血压,还能够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是特别适合的降压药选择。
高血压的另一个重要并发症,是长期高血压不控制,引起心脏发生的左心室肥厚的问题,治疗和逆转左心室肥厚能够显著降低心衰,心梗等心血管问题的发生率。厄贝沙坦不但对于肾脏健康有益,在降血压的同时,对于改善和逆转左心室肥厚,也有着独特的疗效。有研究对比厄贝沙坦与阿替洛尔的降压效果以及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效果,48周治疗后的结果表明,在血压下降幅度相似的情况下,厄贝沙坦的左心室质量指数较基线状态降低了15.8%,而阿替洛尔组降低了9.1%,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方面,厄贝沙坦组也显示出了更为显著的改善。在改善和逆转左心室肥厚方面,厄贝沙坦也是一个具有良好作用的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的情况并不少见,而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又互为高危因素,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之所以发生房颤的问题,高血压是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厄贝沙坦在预防心房结构重构,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房性心律失常方面,有着明确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胺碘酮单药治疗相比,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房颤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有效延缓左心房的扩大。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衰问题的患者,特别是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厄贝沙坦也是相关指南推荐的沙坦类药物之一,之所以推荐厄贝沙坦,一方面是因为它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与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合用过程中,有明显的疗效和改善作用,而且厄贝沙坦不会出现普利类药物的干咳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这样的推荐还基于有众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厄贝沙坦是心衰患者降压治疗,保护心脏功能的首选沙坦类药物之一。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可以知道,厄贝沙坦不论是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治疗,还是对合并相关疾病的靶向器官保护,都有着不错的治疗调理效果,这个药物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通常可能会出现头痛,眩晕,心悸等方面的不良反应,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问题也值得注意,同时妊娠期女性,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是禁用沙坦类药物的,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应当密切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及血钾水平的变化,这些都是在用药过程中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