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教您正确用药,并非越
TUhjnbcbe - 2024/4/26 18:08:00
白癜风学术高峰论坛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0423/5327538.html

年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许多人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原因,患上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主要包括口服药以及胰岛素。目前市场上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其价格不一,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头脑中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价格越贵的药物降糖效果越明显,进口药一定比国产的好。医院内分泌科张静主任表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药物的价格不能作为选择用药的依据。除此之外,人们还有一些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错误理解和做法,今天就让张静主任帮我们一一纠正。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疾病的早期可能症状并不典型,通过血糖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诊断。一旦诊断为糖尿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药物的价格不能作为选择用药的依据,应该根据每位患者自身不同的疾病状态而定。比如有的患者比较胖,应选择既可以降糖又能减重的药物,如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胰高糖素肽-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就选用促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物,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效率下降,就选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再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我们可选用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糖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选择心血管安全性高有获益的药物。

由于每个患者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不同的患者需采用个体化治疗,要求医生除要对药物有一定的了解外,还要结合糖尿病的发病年龄、病程、身高、体重以及其他疾病的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最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降糖药物。

除了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之外,张静主任医生表示自己在接诊时还遇到一些病人对“如何治疗糖尿病”的理解和做法上还存在许多误区:

1)高血糖拒服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单纯饮食控制只能使一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达到血糖满意控制,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仅仅为药物治疗提供了一个基础。因此对那些单纯饮食控制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加用适当的药物治疗。

2)血糖升高只需服药。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服药不控制饮食不利于病情,并造成血糖波动。

3)拒绝胰岛素。众所周知,胰岛素是降血糖最好的武器。然而,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诸多偏见,甚至认为胰岛素注射后会成瘾,拒绝胰岛素,丧失了治疗时机,延误病情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由于以前医学界曾将2型糖尿病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因此许多患者认为2型糖尿病不应该注射胰岛素。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使用胰岛素一段时期后,消除了高葡萄糖毒性;可以让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早期患者还可能重新唤起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这时改用口服降糖药依然有效。当然,如果自身β细胞功能完全衰退,就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

4)血糖控制马上停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此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维持,需要长期坚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但许多患者往往看到自己的血糖达到正常后马上就放松了饮食控制,甚至停药,又出现病情反弹。尽管老年患者,或者合并有明显的心、脑、肝、肾并发症的患者,血糖水平不宜控制得太低,但可根据血糖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服药剂量,进行药物调整,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血糖控制目标。

5)药物频繁换,随意联合用

不同类型药物的降糖机制不同,合用可起到药效互补的作用,从而通过不同途径发挥更大的降糖作用,应该接受专科医师的建议及指导,有些降血糖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所以用药后常常要观察一段时间,频繁换药难以达到药物的最大降糖效果。对已得到较好控制的患者,降糖药更不要任意改动,否则会造成血糖波动。

6)血糖监测只看空腹

血糖监测不仅看空腹,也要注意餐后血糖,尤其在早期患者中,餐后血糖升高更明显,尤其是国人的饮食习惯,碳水化合物比率高更容易造成餐后血糖的波动。

7)糖尿病只需要降血糖

糖尿病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进行综合管理。糖尿病治疗近期目标是通过控制高血糖和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治出现急性并发症,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治疗也包括调脂、降压、控制体重,有适应症还应该抗血小板治疗等综合性治疗策略。

专家表示,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和危害,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人群需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积极主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及早干预,控制血压、血脂,研究发现,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对于,糖尿病早期患者一定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的筛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汪涵通讯员应述辉)

1
查看完整版本: 联合国糖尿病日专家教您正确用药,并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