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王青平通讯员许彤彤)5月25日,医院一位出院患者家属手捧“沉甸甸”的感谢牌匾,走进该院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感谢医护人员18天全心救治、驰而不息、默契协作将他的亲人从“鬼门关”拉回。
5月7日晚,家住襄垣县60岁的郭某,因被确诊为罕见的肾脏感染性疾病,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紧急转院至医院泌尿外科。家属告诉医生,郭某患糖尿病多年,3天前突然出现左腰持续疼痛,医院做B超,诊断左肾结石,左肾积水,于是他医院准备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可泌尿系CT检查结果出来,发现却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了,左肾、输尿管、膀胱积气,左肾周感染,双肾多发囊肿。
入院后,当晚郭某就出现了高热、寒战、少尿,化验结果显示她的病情已进展到了脓毒症,不仅发生了急性肾损伤,还伴有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至5*/L,皮肤上也出现了散在出血点,随时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性命危在旦夕。
5月8日凌晨,因病情危重,郭某被转入该院重症医学科。“她有多年的糖尿病基础,左肾感染已导致脓毒症,而感染又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她还伴有肾功能受损,严重的血小板减低,随时可能出现自发性出血,病情危重,救治难度大。若选择保守治疗,保留左肾,感染就无法得到控制,感染不控制,对器官功能的受损将会进行性加重;若选择手术治疗,严重的出血倾向又是手术的禁忌症。”当晚重症医学科值班的高艳芳医师接收病人后,8年的ICU工作经历告诉她,这是一个棘手的患者。这时,她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但一番冷静思虑后,她认为眼下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为郭某争取手术的机会。
脓毒症的内科治疗是该院ICU的看家本领。经过整整一夜的复苏治疗,恰当的抗生素选择,郭某的肾功能得到了恢复,然而感染对血小板的破坏还在加重,清晨复查血小板已降至3*/L,皮肤上的出血点还在增加,部分已融合成片,急需输注血小板来扼制进行性加重的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保存期只有短短5天,血站需要根据临床需求采集,常规预约血小板往往需要2~3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就在这危急时刻,该院输血科主任赵晓丽得知情况后,亲自跑前跑后为患者郭某联系血小板源,最终在两天内为郭某争取到了3个治疗量血小板。
5月9日,郭某的肾功能开始恢复,全身感染得到了基本控制,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也有所提高,在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营养支持后,疾病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当晚,经该院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输血科共同讨论决定,家属表示同意信任后,郭某在输完第3个治疗量血小板后,被推入手术室。
5月10日凌晨,手术顺利结束,该院泌尿外科为郭某解除了感染病灶,她被送回重症医学科严密监护。在该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输血科充足的血源供应下,郭某平安渡过了最艰难的术后几日。5月15日,郭某各方面指标恢复,从ICU转回泌尿外科治疗,并于5月25日康复出院。
“老伴的奇迹重生,是医院多学科默契协作成功抢救生命的见证,充分体现了该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和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综合水平。”郭某的丈夫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医院狠抓医疗质量,在疑难病历的治疗上广泛推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整合全院各科室诊疗技术优势,强强联合、发挥优势互补,为患者设计最佳诊疗方案,形成一体化的诊治模式。多学科探讨,使患者获得更科学、更全面、更优化的诊疗方案,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