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涉及的向题很多,关键是抓好以下三个向题。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新的农业体制
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细小的、分散的、适度的规模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什么途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体制,如何使农业生产产业化、标准化,怎样建立起农业产业结构、品种、质量灵活调整的机制?出路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过去人们把农产品加工业归并为轻工业,农业生产什么就加工什么,农业提供多少就加工多少,完全从属于农业生产,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应服务于农产品加工业,因为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联系市场需求,一头联系农户生产,它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也就能指导农业生产,成为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的中间环节。农产品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作为第一车间,通过加工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再通过销售实现商品价值,这就形成了产工贸的经济链,三者之间存在着制衡和循环关联,成为一种新的农业体制,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是关键的一环,抓住它就可以把整个农业带动起来。农业的种植、养殖业不仅在产品品种、数量上要服从农产品加工业的需要,而且在规格、标准、质量上也要服从加工业的需要,如做面包用的小麦与做糕点用的小麦是不同的,工业用的玉米、饲料用的玉米和人食用的玉米也不同,这就需要分种、分收、分储、分运、分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引导农业生产的功能,能调节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使生产和消费相衔接,从而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基本上属于原料销售,即便有一些加工也是低层次的粗加工,销售量很大但产值很低,因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延长加工链条,就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发展、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中介组织——建立新的农业组织形式
人们常常用“公司+农户”来概括农民进人市场的途径,这从总体上说是对的,但不完善,从实践来看,应把它调整为“公司十中介+农户”。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组织成各种各样的行会、协会等中介组织,就能使分散的农户作为一个整体面对市场,与市场进行沟通。现在提倡订单生产,如果公司联系的农户较少,逐户签订合同还可以做到,如果联系农户较多,采取这种方式就会导致效率低下、成本过高。如果由中介机构代表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与公司谈判、签约,就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使交易规范化,农户的利益也能得到保护。所以,中介组织为农户服务,代表农户利益,是沟通农户和市场的桥梁,是技术推广和经验交流的组织者,是行业自律的倡导者和监督者,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学校,是帮助农民解决困难的助手,是*府和农户沟通的渠道。但目前已有的一些中介机构,大多数是*府的亚组织,是替*府管农民而不是为农民服务的,不能完全代表农民利益,因而也不受农民的欢迎。中介组织应是*府给予支持和扶持,由农民自愿组成的行会、协会等组织。
建立和完善中介组织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民没有种田的自主权,种什么、种多少、收获后卖给谁、按什么价格卖,都是*府说了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有了种田的自主权,但农民不知道种什么,不了解市场需求,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都能卖出去。不用说农民,就连管农业的*府官员对此也不一定清楚,因为市场情况非常复杂,千变万化。这就需要有中介组织研究和掌握国内外市场情况、各国的有关*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将这些信息以及市场需要的产品及其品种、数量、质量、标准提供给农民,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和销售。中介组织代表农民与有关公司签订合同,开拓市场,打开销路,维护农户的权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发展农村教育——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是教育问题。
在欧洲市场上有一种非常走俏的新品种苹果,叫做“粉红女士”。几年前,欧洲苹果协会发现我国陕西渭北高原是这种苹果的优生地,就来到这里推广种植。但当欧洲代理商带着300吨的订单前来收购时,却发现大部分果农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果树管理,苹果大小、颜色、口感都变了。外商验收达到标准、最终收购的只有20吨。这表明,只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没有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人,也生产不出合格的高质量产品。相反,没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只要有知识、有技术,也可以富起来,如日本、我国的温州等。
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财富。受教育的程度与收入是正相关关系。美国20世纪50年代,高中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收入差为42%,80年代上升为84%左右。在我国深圳等地,拥有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不同学历的人年收入相差在1万元左右。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66%,所提供的GDP却只占全国的15%。这种低下的劳动效益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来说,还相差甚远。农村教育不仅包括九年义务教育,还有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教育等,这都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长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