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神仙来了也没办法,二型糖尿病中医确实有治愈的案例,但就算是治好了,患者也吃了很多罪。所以说,糖尿病,最好是以预防为主。
糖尿病怎么预防呢?
其实糖尿病在发作前的三五年内,是有预兆的,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容易口渴,但喝水却又不解渴,只能不停地灌水,所以中医把糖尿病这个病称为“消渴症”。
如果出现口渴难消的症状了,马上就去调理体质,把糖尿病扼杀在摇篮里,自然就没有之后的事情了。
但也有患者会说,很多病都会导致口渴呀,我总不能一遇到口渴就去治病吧,这不是折腾人?
事实确实如此,除了糖尿病外,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症、尿崩症、精神性烦渴等疾病都会导致口渴。所以判断自己是否有糖尿病,还要配合其他症状表现。
中医把糖尿病分三种,上中下三消,其中上消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糖尿病早期,属于肺燥。肺燥的人,除了口渴多饮这个症状外,还有小便量增多,如果两个症状都是长期出现,就要小心了。
中消属胃热,这个时候会出现吃不饱的症状,但吃的多,体重却在下降,这是胃阴不足的表现。
下消属肾虚,人脸就容易发黑、腰膝酸软、夜间盗汗、心烦失眠等等,这种程度的糖尿病,想治就难了。
具体怎么治?
糖尿病上消虽然属于肺燥,但出问题的可不单单是肺,还涉及到胃、肾两脏,所以下方时,脾阴、肺阴、肾阴都要兼顾。
这里给大家说一个代茶饮,门诊时我经常给患者推荐,效果也很不错:黄精、玉竹、麦冬、生地黄。
黄精——养阴润肺、生津补胃、滋阴益肾。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这味药不特指某一脏腑,用玉竹主要是取它养阴而不恋邪的特点。
麦冬——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生地黄——养阴生津,滋补肾水真阴不足。
这四味药每味单拎出来都对糖尿病早期的口渴症有一定的帮助,相互配伍后,效果更佳。饮用也很简单,水煮代茶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