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已达2.45亿。按照这个数据估算,若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接受降压治疗且控制良好,我国每年将减少80.3万例心血管病事件。
然而,遗憾的是,当许多患者意识到自身患有高血压时,往往已不容易控制,因为出现了其他的并发症,如冠心病、卒中、主动脉夹层等。
那么,合并有不同疾病或并发症的高血压与单纯高血压,该如何选药用药?
降压药物ABCD“四大家族”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与控制,主要依靠于降压药物。目前有五大主流降压药物,根据其英文缩写,可以总结记忆成ABCD四个字母。
表常用降压药物分类
注:因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作用途径类似,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归为一类药物。
除了以上五大类药物的单方制剂,还有由它们组成的复方制剂,如缬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氨氯地平、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等。
单纯性高血压治疗,看年龄选药
针对单纯性高血压,因年龄段的不同,首选的降压治疗方案也存在不同。
老年人(≥65岁)高血压常见收缩压(高压)升高和脉压(高压和低压之差)增大,血压波动较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该类患者优先选用B类药或C类药。
中青年(<65岁)高血压多不典型,轻度高血压居多,以舒张压(低压)升高为主,合并有肥胖及各种代谢(如血脂异常、高尿酸及高血糖)异常比例高,家庭自测血压比例低,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率低。该类患者优先选用A类和B类药物,其中B类主要用于心跳增快(80次/分)的患者。
儿童及青少年(1~18岁)高血压在合并某些慢性疾病包括肥胖、睡眠呼吸障碍、慢性肾病和早产儿的人群中患病率较高。目前对于儿童高血压最佳的初始药物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药物选择应权衡疗效与副作用,首选长效的、可一天一次使用的药物,增加用药依从性。年《美国儿科学会实践指南》推荐的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A类、C类或D类。需要注意的是,D类药物中的氢氯噻嗪可以影响血中葡萄糖的代谢,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患儿可能会增加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应谨慎使用。
合并其他疾病,试试联合用药
伴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或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降压药物首选B类或C类药物。因B类或C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脏的耗氧量,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联合应用A类以及D类药物。
伴有心力衰竭
优选A类、B类和螺内酯,可联合应用D类药物(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研究显示,上述3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不仅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还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如使用上述3种药物后血压仍不达标,可加用C类药物中的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伴有糖尿病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选择用药时要特别注意糖尿病症状。当出现微量蛋白尿时,首先考虑使用A类药物。如需联合用药,可以在A类药的基础上,加上C类或D类。若为反复低血糖发作者,慎用B类药物,以免掩盖低血糖症状。对于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则需慎用D类药物。
伴有慢性肾脏病
伴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初始降压治疗选择应包括一种A类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降压药物一起使用。但不推荐螺内酯与A类药物联用,因其可能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和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使用A类药物后,如果通过检查发现血肌酐值较以往升高时,仍可谨慎使用;如果≥30%时,则可考虑减量或停药,并同时筛查是否存在肾动脉狭窄。
此外,针对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不同阶段选择用药也存在不同。慢性肾脏病1~3期的患者,可以使用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4~5期应选用呋塞米和托拉塞米。但因B类药物具有保护心肾作用,可用于不同时期慢性肾脏病的降压治疗。
伴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类和C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能改善病变血管的内皮功能,应作为首选。部分选择性较强的B类药(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冠心病事件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也可使用。因D类药物会减少血液容量,增加血液黏滞度,一般不推荐此类患者使用。
注:本文只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无法明确病因的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对于其他疾病导致的高血压不做探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