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重症医学专家,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的王雪教授,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和两位同事赵小利、罗俊组成的西安医院医疗帮扶团队于年7月被派驻到云南省医院开展扶贫对口帮扶工作,同时被施甸县人民政府医院院长。近两年来,她时常医院与县内各城镇之间,医院职工一起找问题、改方案、提能力、促发展,共同奋战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在王雪的带领下,医院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最终顺利通过“提质达标”验收,强有力地保障了施甸县人民的健康,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
勤恳务实,助力完成两大验收任务
王雪初次来到施甸县时,等待她的不仅是施甸县的美丽风光和淳朴民情,更是由于年医院没有通过“提质达标”验收的巨大考验!他们到位工作到距离二次验收不到2个月时间!这给她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她明白如果本次“提质达标”验收还不能通过,全县乃至全市的脱贫就会被一票否决!时间紧、任务急,王雪迅速组织召开各项会议,具体布置相关任务,并带领团队认真梳理分类细化项条款,把工作重点放在“经过努力能达到的80项条款”上。
两个月内,王雪拿出“钉钉子”精神,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共组织召开“提质达标”工作会议5次,医院通过“5上5下”的督查、落实、整改。一方面邀请交大一附院眼科、控感科、药剂科、泌尿科、病理科共5名专家现场给予指导并“手把手”的教学,填补医院病理“冰冻切片”空白;另一方面,请来云南省质控管理专家刘海老师现场指导,并邀请保山市卫健局领导来院教授迎检技巧。最终,医院“经过努力能达到的80项条款”全部达到标准,顺利通过了提质达标验收。
心中有责,步履不停。为有效提升急、危、重症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率,王雪又将目光放在“五大中心建设”项目上。在此之前,医院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中心属于“零基础”。在王雪的带领下,医院的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及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卒中中心则提前完成创建认证工作,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中心、重症医学科也按时按质完成建设,顺利通过验收,而眼科也获得云南省“补短板重点专科培育项目”。
不仅如此,为使医院医院复审工作,王雪带领全院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督促职工自学,并加强督查、考核力度,确保人人知晓,人人过关。另外,紧紧围绕评审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细化迎审材料,多次开展迎审常识培训,确保“保质保量”全面完成迎审任务。
扎实严谨,建设完善施甸医疗体系
王雪一直以来都贯彻着勤恳务实、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履行医疗帮扶责任,她通过“传技术、带人才、送设备”形式,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医院牵头,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及13个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为成员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王雪任紧密型医共体理事会理事长。组建后,王雪积极搭建医共体构架,认真贯彻落实健康扶贫30条措施,并加强对机构的行政、人事、业务的统一管理,及时设立9个调查小组开展“基信”调查工作。根据“基信”调查,王雪整合了县域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了以信息化建设和县域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试点为抓手,逐步实现“八个机制”、实行“十个统一”、保持“四个不变”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项目管理设计,带领各理事成员制定出县域临床路径88个,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所收治核心病种进行了界定,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因地制宜做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了医疗救治能力。
同时,为加快推进县域内信息化建设步伐,结合分级诊疗“疾病谱”标准流程规范制定工作的推进审核情况,王雪理事长依托西安医院、医院各捐赠50万元共计万元为契机,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施甸县医共体双向转诊管理、临床路径、绩效管理系统,实现了“促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发展,提高服务能力,减少住院病人外流,加快实现“90%的住院病人不出县”的总体目标,也大幅提高了县域内医共体就诊率及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增强了医共体控费意识,截止年底,医共体县域就诊率78.17%、增长3.4%,转诊率21.83%、下降3.4%,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打包付费,结余资金.16万元,众多举措共同发力,使得施甸县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无论从量到质上都有了新的飞跃。
为补医院医疗服务“短板”,王雪共组织邀请17批20名专家对施甸县多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线上线下”两结合的培训辅导。还带队率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委、重症分会副主委等12位专家委员两次赴施甸,开展重症、急诊基层、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纤支镜临床使用”理论技术、无创方法“经B超下视神经宽度测量评估颅内压”等培训,并教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术”等技术,积极协调进修学习事项,年共派出3名医生、8名护士赴西安交大进修学习,众多举措大幅提升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和水平。
成立“王雪教授团队专家工作站”后,王雪组织建立远程交班查房长效机制,累计远程交班查房61次,获益患者名,开展学术讲座、现场指导、示教查房、学术交流,还带领医务人员深入施甸县太平镇、酒房乡、由旺镇等乡镇为余名群众提供了义诊咨询服务。同时,王雪邀请医院及陕西省重症医学分会专家团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指明发展方向。
在王雪的带领下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建立的远程会诊平台,让施甸县的患者不出县便可享受国家级专家的会诊建议。她还利用远程会诊中心,开展网络教学“百草枯中毒”救治培训,刷新了以往“百草枯中毒”的救治理念,并利用远程会诊中心开展“线上”招聘,与考生一对一交流,在年昆明医科大学专场招聘会招聘会上,面试考生共计人,解决了施甸县医师紧缺的问题。
无畏“逆行”,守护施甸彰显大爱精神
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爆发后,王雪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保护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她披星戴月,在除夕夜凌晨赶回施甸县,结合施甸实际,制定了《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方案》《施甸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就诊处置流程》等31个疫情防控指导文件,认真开展疫情防控及诊疗方案培训,督促指导县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王雪还录制了由自己示范主讲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专家支招》(三期)及《穿脱防护用品示教版》,在施甸县电视台播放和供各医疗机构培训学习,倡导民众加强洗手、手消毒、戴手套、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意识。
不仅如此,她带领团队改建预检分诊、负压病房、疑似、留观病房等,增设自助缴费机,避免人群聚集,制定各级各类防控方案及工作流程共31个,拍摄穿脱防护用品视频1个,还为县域内医共体隔离点、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等制定建设标准及防控方案,组织县域内疫情防控大演练1次。这一系列有条不紊、成效显著的抗疫措施不仅得益于王雪的及时决断,更得益于早期的未雨绸缪。
抗疫期间,王雪多次深入各科室调查,医院相关突发公共卫生应对能力较弱问题后,立即医院的骨干力量,完善工作流程和人员培训,制定了发热筛查的Chicklist以标准化流程管理临床,做到筛查工作规范化。
王雪首先提出严格把握住县域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管控。其中包括居家隔离人员、医学留观人员、发热筛查人员、以及确定疑似病例等。同时,根据新春佳节的传统习惯,她果断向县政府及卫健局建言献策提出封锁高速公路和集中管理武汉/湖北返乡人员居家隔离等意见。在县卫健局的领导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返乡人员管理和发热筛查工作,此次指导工作全面覆盖乡镇社区、救护车、门诊分检、发热门诊、住院病人等,得到政府和卫健局的认可,对有效控制人员流动起到重要作用。截止年1月,施甸县仍是一片净土。因此,王雪在年12月28日下午,在云南昆明海埂会堂,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表彰,被授予“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从完成验收任务到完善医疗体系,再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王雪始终奋战在医院的前线。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她奋斗的足迹已遍布医院的每个角落,她勤恳务实、扎实严谨的作风精神医院的医护人员,她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分子,一颗螺丝钉,也是这个时代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