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宋茜不会做饭,父亲为此深夜担忧,优秀父母
TUhjnbcbe - 2025/5/13 16:46:00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经常有父母说:孩子学习任务太多,没有时间做家务。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担心影响孩子学习,总觉得孩子还太小,宁愿自己苦点累点,包下所有家务。

可是这样大包大揽,却在悄悄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让他失去自理能力。

不仅累了自己,也苦了孩子将来。

《下一站是幸福》贺父突然忘记家在哪里,走丢一夜未归,医院检查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得知自己生病后的贺父,因孩子从未做过家务,担忧孩子的未来而无法入睡。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一个人不做家事,他今后怎么做天下事,他今天连碗都不洗,他怎么能知道爸妈的辛苦,所以孩子一定要在家里做家务。”

01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很多都成了“巨婴”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RichardRende说:

“今天的家长都想让孩子把时间花在能为他们带来成功的事情上。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却正在抛弃一件已被证明能够预言人生成功的事——那就是让孩子从小开始做家务。”

孩子还小的时候,几乎都会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怕摔着,怕碰着,怕衣服穿少了,怕吃饭不可口,怕在外受人欺……各种怕、怕、怕叠加在一起,便恨不得把一切都为孩子包办起来。

这是保护,也是控制。

在父母的强烈控制下成长的孩子,成长的只是身体,而非心智。

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己去处理问题的生物本能。遇见事,只剩一个念头:找爸妈!

最后都长成了武志红《巨婴》中所说的:“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许许多多的“白眼狼”“啃老族”,就诞生在父母无限溺爱的果实下:

大学毕业了,要找工作,自己不去投简历,而是找父母,给我想个办法。找不到工作,每天窝在家里打游戏,吃喝拉撒,全指望父母。要结婚,要买房要买车,找父母要钱。有了小家,懒得做饭,自己父母家吃几天,对方父母家吃几天。生了孩子,第一件事是向父母求助:来帮我带孩子。……

仿佛一切都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更有很多人却把“啃老”当成理所当然,并且心安理得继续当个巨婴,永远拒绝长大:

重庆一对小夫妻婚后在家啃老三年,找父母伸手要钱,不堪重负的老父母最后不得已报警;南宁58岁的卢阿婆退休后本可以享享清福,可她却得抚养5岁大的外孙女,老人出钱又出力;孩子的亲生父母却当起了“甩手掌柜”,孩子爸爸更是“一毛不拔”

这类新闻层出不穷,类似的事件也在我们身边发生。

犹太裔上海妈妈莎拉·伊麦斯,在《特别狠心特别爱》里说过一句话:

“孩子在社会上扎根难,不能全怪社会竞争环境残酷,想一想,自己这双推动摇篮的手,有没有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与素质?”

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好,就一定要拿出时间,教孩子做家务。

现在不教,等他长大,因为缺少基本的生活技能,会吃很多很多苦。

02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不仅优秀而且拥有更多幸福感

儿童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有一段话:“如果父母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并允许他们通过实践这些技能来培养责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就会掌握有价值的人生技能。”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著名研究发现,那些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他们的失业率、犯罪率,甚至是离婚率,都低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

还有教育机构做的专业性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比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27倍。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七八岁的时候,她就在爸爸的杂货店里帮忙,她跟妈妈学习裁剪,每天还负责打扫家里的卫生。

她会把温水和醋调成混合液,擦洗红木家具,还懂得如何熨烫衬衫和刺绣的衣服。

长大之后,这些家务技能,帮助她成了一个好妻子和好妈妈。

她从政之后,做家务学来的管理和规划能力,又帮助她成功竞选首相。

就像她自己所说:“懂得管理家庭的女人更容易学会治理国家。”

其实翻开微博,你会发现越来越的明星家孩子都在做家务:

田亮就会常常让女儿森碟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也正是这样,养成了良好习惯的森碟在节目中会主动去帮爸爸洗袜子,乖巧又懂事;

不看海清的微博,你永远不会知道别人家的儿子,到底有多苏!学习上不让人操心的蛋妞,生活里更是令一众老母亲羡慕到眼泪流下来;

梁咏琪也曾在微博上晒出了一段女儿Sofia做烘焙的视频;

黄磊女儿黄多多更是乖巧懂事、多才多艺,同时也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

蔡少芬的女儿也会在家用吸尘器帮忙清扫屋子;

蔡少芬曾说:做饭本身就是最简单的家务,也会担心孩子受伤,但柴米油盐是很好的成长和修行,就值得去支持。

这些名人明星,都喜欢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又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中体验劳动的快乐,锻炼大脑的思维。

孩子们拥有这些能力之后,今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成绩是否优秀,在别人眼中也是一个很出色的人。

家务活中,本身就蕴藏着生活的哲学。

孩子“长不大”,通常是从不会做家务活开始的。

你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才会过得更体面,走向独立。你教会了孩子做家务,也就教会了孩子生活。

03如何按年龄段来引导孩子做家务

《少年说》节目中一个男孩走上台,控诉妈妈将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变成了家务实践作业。

每天写完作业,他要刷碗、擦地、摘菜...还在妈妈的逼迫下,学会了做饭。

然而面对儿子的“不做家务申请”,妈妈却微笑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可以”

问及原因,妈妈讲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经长大了,你必须承担。生活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家务劳动的能力,会锻炼你的动手能力,会培养你的感恩之心,会让你有耐心有爱心。将来你的另一半,她也是千娇万宠的孩子,她也是她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为什么她要跟你受委屈呢?为什么她要承担全部的家务呢?她也要工作,也要学习,还要带孩子,你现在做家务,就会有责任感,将来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这就是妈妈现在让你做家务的初衷和目的。

话音刚落,台上台下就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做家务过程中积累的点滴会内化成孩子成长的动力,为他不断的提供养分。家务活往往是最容易被孩子吸收和利用的,潜移默化中就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美国育儿专家伊丽莎白·潘特丽曾经设计过一份《儿童学做家务事年龄表》:

1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进垃圾箱里等;

2—3岁:在父母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帮忙拿取东西,会使用马桶、牙刷,会浇花,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除了以上技能外,还要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饭后自己把碗盘放进厨房水池;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学会准备餐桌,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并且学会收拾房间;

7—12岁:学会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擦地,清理洗手间,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

13岁以上: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修剪草坪等。

父母爱孩子,就是在生活的剧本里,给孩子找到一个做家务的角色,放手让他诠释。一次打扫,一次整理,收获的是一场与生活面对面的洗礼。

托尔斯泰说:“假如一个人懂得怎样劳动和怎样去爱,那么他将拥有美好的人生。”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的一家被称为“美国史上最牛华人家族”,兄弟三人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的博士。

而这牛逼的背后就离不开朱妈妈的教育方式,她的秘诀之一就是每个孩子都必须从小学习下厨、做家务。

他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教会孩子做饭,他不会饿着自己,还能在烧菜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孩子收拾房间,他能住上干净舒服的屋子,还会培养起对家庭的责任心。

做家务还是孩子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懂得自理,才能撑得起人生的高峰。

-end-

我是

悦妈育儿经期待你能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茜不会做饭,父亲为此深夜担忧,优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