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尿床”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婴儿时期才会发生的现象,等孩子长大一些自然就不会再尿床了。
大部分孩子的确如此,到了3岁以上就好了,可是仍然有一少部分孩子到了5、6岁,甚至十几岁还会在晚上睡觉时尿床。
如果孩子超过了5岁,还总是在睡觉的时候出现尿床现象,父母可别觉得这是小事,很可能意味着孩子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假如放任不管的话,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上也会产生诸多问题。
6岁的小虎是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小虎不但长得可爱,还特别聪明。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小虎的爸妈,就是孩子今年都6岁了,可仍然天天晚上尿床。
每天都要给小虎换床单晒被子,遇到了下雨天更是麻烦。
小虎妈妈听说这种现象对孩子身体不好,医院检查一下,但是奶奶坚决不同意。
因为奶奶说小虎的爸爸小时候就是这样,一直到10几岁还会偶尔尿床,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好了。
妈妈不放心,医院,医生说小虎这种情况属于遗尿症,幸好来得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以及调整了生活习惯,小虎很快就不再尿床了。
什么是遗尿症
遗尿症就是通常所说的尿床,指的事5岁以上儿童或者成人在睡眠过程中排尿的现象。
在婴儿时期,由于排尿系统以及膀胱和肌肉尚未完全发育,大脑中枢神经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所以有尿床和尿裤子的现象是正常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以及泌尿系统都会在两岁之后逐渐发育完成,到了5岁左右,大部分儿童都不会再尿床。假如孩子在5岁之后还总是如此的话,那么很大概率上就是有遗尿症。
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遗尿症除了会在睡觉过程中把尿液排泄在床上之外,身体其他器官并没有发生病变,也就是说只是单纯地尿床。
继发性遗尿症属于生理病变引起,很可能是膀胱、尿路以及神经等方面有了病变。
一部分患有遗尿症的儿童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己康复,但是也有%3至4%的儿童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遗尿症给孩子带来的更多是心理层面的伤害,因为尿床是一件比较羞耻的事,孩子会因此而感到自卑,如果到了青春期还一直如此,更是会遭到同龄人的嘲笑,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以及人格发展。
遗尿症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膀胱功能异常
膀胱发育迟缓,或者由于发育不良而引起膀胱容量小,或者无法将膀胱充盈的信号顺利传递给大脑,从而引起无意识地排尿现象,都是引起遗尿症的原因。
所以家医院进行治疗,以免使病情越来越严重。
2、睡眠中无法感知到排尿信号
正常情况下,如果在睡眠的过程中有了排尿的信号,5岁以上的孩子都会自然醒来。
但是患有遗尿症的孩子却无法感知到这个信号,他们的睡眠非常深,即使有了尿意也感觉不到,所以才会不自觉地排泄到床上。
3、内分泌失调
5岁以上的儿童以及成年人,体内都会产生一种调节尿量的激素,这种激素会让白天的尿量更多,晚上就相对减少。
而患有遗尿症的人体内这种激素是失调的,晚上和白天的尿量可能一样甚至更多,所以才会控制不住地总是在晚上尿床。
4、遗传原因
引起遗尿症的原因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基因遗传导致,假如父母有遗尿症,孩子大概率也会被遗传。
父母双方都曾有过遗尿症的,孩子发生的概率会在70%到80%之间,父母有一方有遗尿症的,孩子发生的概率会在40%以上,而父母双方都没有的话,孩子出现的概率仅为10%左右。
5、精神原因
假如孩子突然间频繁地尿床,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精神刺激。比如受到了严重的惊吓,或者和父母亲人分离。
突然改变生活环境、转校等,以及生病住院、亲人离世,都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精神压力,从而引起遗尿症。
6、使用纸尿裤时间过久
有些家长为了自己省事,会一直给孩子穿纸尿裤,孩子到了3岁以上甚至是5、6岁了也会在晚上一直给孩子穿,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排尿习惯的形成。
孩子不能学会控制排尿,膀胱和括约肌功能也得不到锻炼,因此就会在晚上一直尿床。
如果孩子有遗尿症该怎么办
1、及时就医
家医院就诊,一般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一段时间,症状就能明显减轻。
2、养成规律生活习惯
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过于兴奋,晚上可以定时叫醒孩子起来排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设置闹钟,晚上及时排空尿液。
3、心理支持
父母不要批评和训斥孩子,更不要拿孩子的问题来开玩笑,多鼓励和安慰,为孩子树立信心。
其实遗尿症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很快康复,所以家长无需太过忧虑,只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多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克服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