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我一喝水就想上厕所呢?”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搞清楚喝进去的水流向哪里了?喝的水并不会马上进入肾脏,而是先流入大脑和血管,大概经过20分钟左右才会达到各个器官。
也就是说,这些水分会先抵达其他地方。如果有剩下的水,才会流入肾脏。肾脏将这些水过滤分解,形成尿液,排出体外。那么问题来了,一喝水就有便意说明身体好吗?
一、喝水就尿好不好
据研究发现,水形成尿液最快的速度也要七八分钟,最长的则要用分钟左右。如果你一喝水就有便意,可能是因为喝得太快,导致这些水来不及去往身体别处。但也有可能是因为肾虚或者是膀胱太小等原因造成的。
但如果你发现最近尿量突然变多,也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或者是尿崩症等原因引起的。其实光从“一喝就尿”这方面来判断肾脏好不好,真的是太过片面了。只要身体的尿量处于正常范围,而且尿液正常,那基本就是没问题。
二、晨起喝水以及睡觉前喝水哪个比较好
1、晨起喝水
这个时候喝水可以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毕竟人体经常一夜的消耗,此时身体早就没水了。另外,早上喝水,还可以冲刷肠道,避免便秘、减少胃酸对胃的刺激。因此,只要没有禁忌,那晨起喝水就很合适。
但要注意,晨起喝水对水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水温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最好控制在0℃左右。最好放在早餐15-0分钟左右,且不能大口大口喝,要小口饮用。
2、睡前喝水
凌晨时期,血液黏稠度会增加。但如果睡前喝点水,不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黏稠度还会逐渐变低。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晚上睡前喝杯水,可以有效减轻半夜时身体的不适感。而像糖尿病患者,适当地合适也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
但为了睡眠着想,睡前要适量,不然晚上会频繁起来,影响睡眠。长期受影响,还易造成心衰的问题。
三、不能等到渴了才喝
如果等到这个时候再喝水,身体基本上已经处于高度缺水的状态。此时血液黏稠度高,不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平时不口渴的时候,也要喝点水。哪怕只喝一两口,也不会影响血液的状态。
要知道,水可以影响到人体的状态。如果不好好喝水,身体很快就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