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世卫组织统计显示:全球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
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然而75%以上的人根本得不到治疗。
与我们小心翼翼维护的身体健康相比,心理健康总是容易被我们置后、逃避、忍耐,
以至于最终引发其他大病甚至自杀。心理健不健康只有开心与不开心的区别吗?据统计,
在例如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1/5的人都患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那除了对抗和逃跑,
我们还能有第三种解决办法吗?
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即将到来之际,小编想和大家认真谈谈如何正确识别、治疗心理不适。
一、不易察觉的隐性疾病
当身体生病时,我们往往能通过疼痛、发热这些情况立马对症买药、及时就医;
但心理生病时我们却未必能意识到,或者只是笼统地把“情绪低落”当作是阶段性的状态不好,
而错过最初最佳的治疗时期。
正因为对心理疾病的不熟悉,我们身体有病就能理直气壮去医治,心理出问题却总被认为是矫情、抗压能力差。
1、我一直在笑,也一直在求救
不被理解、自我怀疑,会使人陷入孤立无援的沼泽之中。年韩国女明星崔雪莉因抑郁症自杀,
在她生前曾不止一次对镜头吐露过自己强烈的孤独感。
在综艺节目中崔雪莉曾提到一段难熬的日子:“周围人在逐渐离开我……他们只能先顾着照顾自己,
我也请求过帮助,但当时他们没有伸出手……”
就在大家都以为她的情绪好转时,在镜头前满血复活、笑着承诺“会认真活下去”的雪莉,
突然在家中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明明看起来变好了,实际上却变得更糟了。这种情况很极端,却也很典型。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心情不好就把自己关起来,睡个两三天又是一副满血复活的样子,好像郁闷和不开心从未发生过一般。
2、我不是不开心,是抑郁
心理疾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仅仅停留在情绪上,只是不开心吗?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长期忽视和压抑负面情绪,会使得一场情绪的感冒不断地在累积、承受和误解中升级,
最后心理疾病反馈到身体上,落得身心俱毁的结局。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应该是心脏病、中风、
糖尿病等急性或慢性疾病,鲜少有人想到心理疾病。
实际上,属于心理疾病之一的抑郁症,是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据权威期刊《柳叶刀》估计,中国有超万人患有抑郁症,它隐秘于人群之中,给无数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二、心里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你有没有被抑郁情绪困扰过?相信很少有人说没有。抑郁症早已不是一个小众疾病,患病率在近年来有不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
据中国精神卫生最新调查: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这里的“终生”指的是“终其一生”的含义,
这意味着大约每16个中国成年人,至少有1人一生中得过抑郁症。
我们曾无数次在生活中感到消极、悲观、看不到希望,这些是抑郁吗?这些反反复复的绝望感,又应该如何逃离呢?
1、我们还能好起来吗?
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情感受挫败……我们都在负面情绪中被逐渐“淹没”:
不管睡多久,还是会感到累;
身体越来越差,大小病痛不断;
觉得被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过度纠结,感觉不自在、容易失眠;
在这个世间竭尽全力地活着,我们都有着不可与人言说的苦楚。而每一个抑郁的人,
背后都有一份独有的痛苦与绝望,它很难与人分享,甚至也无法被人理解,包括自己。
一个在峨眉山景区跳崖身亡的21岁抑郁症女孩,在她的遗书中曾透露了自己痛苦的心声,
在别人眼里自己好像活得好好的,但实际上“我在竭尽全力去扮演一个所谓正常人的样子”。
很多游走在抑郁边缘的人,别人是看不出来的。或许看起来开朗活泼,或被误认为仅仅只是内向沉默,
抑郁的信号并非无迹可寻,但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知道。
如果曾经或现在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抑郁症的发生:
●情绪低落,容易疲劳:对很多东西都不感兴趣,没有愉快感、焦躁,无助
●脾气变得暴躁:更容易发火,容易因为小事火冒三丈
●饮食、睡眠习惯改变:失眠、食欲下降,甚至觉得吃饭呼吸都是负担
●思维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反应迟钝,工作生活中常常忘事
●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觉得情绪低落也是一种失败
●产生绝望感:对很多事情持消极态度,觉得生活没意思,对未来不抱希望
因为越来越折磨人的心理内耗,会让人不断徘徊在“努力活着——活着真好——不想活了”的情绪黑洞中,逐渐沉沦。
2、抑郁了,一定要说出来
我们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抑郁只是“我不快乐”“心情不好”,但久而久之,抑郁会吞噬我们所有的活力,让我们沦为一潭死水。
一直轻视抑郁情绪的存在,会大大增加它演变成抑郁症的几率。实际上,抑郁早期如果不及时治疗,拖得越久,
后期发病会越来越频繁,程度越来越严重,每次持续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而如果一早发现就科学应对,后期大多不会出现反复发病的情况。
在抑郁情绪和轻度抑郁症的时期,我们还能通过散散心、舒缓情绪或者心理咨询来解决,
但中度或重度的抑郁症则需要配合药物以及其他治疗手段,此时家人朋友希望我们“想开点”的劝说往往是无济于事的。
抑郁并不可怕,没有人应该是一座孤岛。得了抑郁症还有救吗?
目前治疗抑郁症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式,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够有效治疗严重抑郁症的药物,有一些患者确实通过药物治疗有了好转。
但事实是,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后,药效会显著降低,而且对许多患者来说,药物根本不起作用。
即使是那些用药有效的患者,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他们不得不中止治疗。
因此,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一定有比药物更好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
毕竟,药物之所以有效只是因为它们能够作用于某些大脑区域,以调节某些神经递质——如血清素或多巴胺——的浓度。
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情绪的调节可以通过直接刺激大脑某些部位产生的信号——即神经元发射传递出的信号来达成。
用光照疗法就可以准确地达到这个目的,光疗作为物理治疗方式的一种,在临床实验中被证明能缓解不同类型的抑郁症状。
有效且安全的抗抑郁方法
事实上,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就有指出,在治疗非季节性抑郁症方面,光疗与大多数抗抑郁药一样有效。
而对于季节性抑郁,光疗的效果比抑郁药物要显著的多。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及精神病学家RaymondLam就研究发现,光疗可有效改善非季节性抑郁症患者的情绪。
他说:光疗副作用较少且方便、不昂贵,患者又可同时使用其他治疗如服食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非季节性”抑郁症。
而“季节性”的抑郁症,则由“美国精神病学期刊”(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发表的一项研究,佐证了光疗的效益。
因为明亮的白光的确可以帮助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或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简称SAD,与悲伤同义)的症状。
光——就是“启动”松果体活动的钥匙,没有它,松果体分泌就会失衡,由于抑郁症也属于分泌性、情绪性疾病,所以阳光是非常好的天然抗抑郁药物。
光照条件的改变可影响机体的认知、情绪及节律等非成像功能,明亮的光线可以改变大脑视交叉上核的节律,以及直接地促进大脑情感处理区域的活动。
小红猫抗郁灯——你的专属“太阳”
我们很难创造第二个太阳,但幸好有抗郁灯这样的“人造太阳”。
小红猫抗郁灯可以模仿室外的光照水平,你只需要在灯下待上半小时,它就能促进血清素分泌,同时抑制白天褪黑素的分泌,帮助调整生物钟,调节睡眠周期
这样就保证了充足的睡眠,减少了人体大脑多巴胺的消耗,这样第二天身体才有充足的多巴胺来让心情愉悦。
每天使用抗郁灯定时定量照射,在室内营造一个阳光充足的环境。
这种光疗法作为精神调节,跟心理科常用的催眠疗法、环境疗法、音乐疗法在机理上是一样的,都能使人感到松弛,对大脑皮层的异常兴奋灶起到很好的调整作用。
这种在国外日渐流行的光线疗法,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更加舒适,能够让自己适应太阳光谱,放下内心的恐惧与不确定感。
全身心地去感受阳光的灵性与能量,使自己的意识、意念得到晋升,让自己正向的心态去融化黑色能量,从而借助阳光的力量去稀释身体中的负能量。
光是生命的源头,光疗就是回溯源头的一个旅程,阳光会给我们带来灵感,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内心,这个世界才会被改变,重新认识太阳,认识周围的一切,提高自己的意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