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年版
TUhjnbcbe - 2020/11/1 21:00:00
一、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10:D35.2M/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年,第1版)、《Williamstextbookofendocrinology》(ShlomoMelmed主编,Elsevier出版,年,第13版)和《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版)》等国内外诊疗指南。

1.性腺功能减退和泌乳: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或不育,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部分患者可合并泌乳或触发泌乳。

2.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组织的临床表现:如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垂体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

3.血清学测定催乳素水平升高,个别催乳素水平严重升高的患者因方法学的HOOK效应导致测定结果正常或轻度升高。

4.鞍区MRI提示垂体有占位性病变。

5.除外其他如垂体柄病变以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生理性、药理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等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年,第1版)、《Williamstextbookofendocrinology》(ShlomoMelmed主编,Elsevier出版,年,第13版)和《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版)》等国内外诊疗指南。

1.药物治疗:溴隐亭为首选药物。

溴隐亭治疗适用于对溴隐亭敏感、无不可耐受及不良反应的患者。

对溴隐亭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不适用药物治疗情况: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不敏感、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及垂体瘤急性卒中有严重压迫症状的患者。

3.放射治疗:常不作为一线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药物及手术治疗患者或手术后残余肿瘤的补充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35.2M/0垂体催乳素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3)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乳腺及盆腔(子宫及双附件)超声(女性)。

(4)视力、视野检测。

(5)鞍区MRI:平扫+增强(对于微腺瘤应该做动态增强)。

(6)PRL(休息状态下)至少2次(怀疑HOOK效应时需要稀释血清后测定)。

(7)垂体前叶功能检查:GH、IGF-1、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等,必要时行相关的兴奋或抑制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有多饮和多尿的症状时行垂体后叶功能检查。

(2)女性患者监测基础体温。

(七)药物选择

1.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等。

2.垂体前叶功能低减者补充相应激素。

3.垂体后叶素:根据是否存在中枢性尿崩症合理用药,如醋酸去氨加压素或鞣酸加压素等。

(八)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采用药物治疗者可服药后门诊治疗。

3.采用手术治疗转相关科室手术。

4.采用放射治疗的患者转放疗科。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混合瘤、多发内分泌腺瘤病(MEN)和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McCune–Albrightsyndrome)患者不适用本路径。

二、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腺瘤(ICD–10:D35.2M/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

本文内容来源于国家卫健委

柔软改变中国

我的故事

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介绍

全科医生系统简介

BMJ全科能力培训平台介绍

基层医生全科能力过关活动

名医生上榜五星级家庭医生荣誉名单,有你认识的吗?

BMJ临床实践简介

强基层,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U护APP平台介绍

守护APP平台介绍

重磅!年度《岭南名医录》名单揭晓!

“善终关怀中国行”呵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推动中药院内制剂走向市场

国内首个基于家庭医生的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携手平安智慧医疗,共绘基层医疗信息化蓝图

五星级家庭医生李进锋:怀医者初心,担健康使命

五星级家庭医生风采

陈恩灿:践行一个乡村医生的初心和使命

五星级家庭医生邓锡来:有医术的良心医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