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9岁小伙常年抽搐,机器人在他脑子里埋入
TUhjnbcbe - 2020/11/26 18:12:00

推荐阅读:

神了!开颅手术中,患者睁开了眼,还在手术台上动手动脚

机器人精准定位手术部位,机械臂遇到敏感区域“自动退针”回避……高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正让神经外科相关手术越来越安全、精准、高效。

日前,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就在无框架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了一台特殊的癫痫治疗手术。

出生时的一次意外演变成难治性癫痫

10月30日下午5点,我们在病房见到了小张(化名),他正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最后的术前准备。

属马的小张面容清秀,长得瘦瘦高高的,却因为出生时难产,意外造成脑外伤后遗症,童年时讲话不流畅,小时候就患上了癫痫。

一直以来,一家人备受疾病的折磨。可喜的是,小张只是暂时出现了语言障碍,随着生长发育,他还展现出了惊人的语言天赋,现在他无师自通地学习了英语、法语在内的多国语言。

然而,癫痫的病况却一直没有好转,最近几年药物也难以控制了,在同时服用多种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小张几乎每天都会发作,一发作起来先是全身抽搐、双手乱甩,随后出现语言障碍,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达到5-10次,存在很大的风险。

在其他病友的推荐下,小张慕名来到浙大一院,找到了神经内科副主任、癫痫诊治中心副主任王康。“经过问诊和检查,他属于难治性癫痫。我国目前有癫痫患者万左右,其中30%—40%的患者药物治疗不理想,成为药物难治性癫痫。”王康介绍,对这部分患者,精准定位病灶并通过手术切除是重要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是最好方法

两大残酷现实摆在面前

很快,小张被收入癫痫诊治中心进行术前评估,磁共振清晰显示小张的额叶语言区存在一个很大的病灶,可能与曾经难产有关,而视频脑电图提示小张属于额叶癫痫。

这让现实显得非常严峻:一方面,小张目前已经是难治性癫痫,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小张本人和全家的生活,手术切除可能是根治的最好方法了,但是额叶是人脑最大的脑区,体积占大脑的1/3,需要更为详细精确地定位;另一方面,小张磁共振上的异常病灶刚好在语言区,如果这个病灶就是致痫灶(导致癫痫发作的病灶),那么切除它极可能会影响语言功能,对小张的语言天赋造成致命打击。这也是他之前多方奔走,却迟迟没有接受手术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生对小张癫痫发作时的症状进行仔细分析,第三种情况被提出:鉴于每次发作都先肢体抽动,随后出现语言障碍,这说明小张的癫痫发作起源虽然在额叶,但致痫灶可能不在语言区。

对外科医生而言,脑部结构复杂,多切除一点脑组织可能会影响功能,少切除一点也可能达不到最佳效果。因此,确定癫痫异常放电的具体位置,成为下一步治疗的关键!

手术机器人帮忙精准定位

医生要在脑子里装“定位”系统

神经外科副主任、癫痫诊治中心副主任马跃辉主任医师在仔细研究分析病情后,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决定使用无框架机器人协助寻找小张的“病源”。使用无框架机器人协助手术,这在浙大一院尚属首次。

无框架机器人辅助治疗是个什么技术?有什么优点?在这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下目前最先进的寻找癫痫病灶的技术——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

癫痫,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羊癫风”,是指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也就是说,神经元异常放电可以作为我们捕捉致痫灶的一个重要标志,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就是将电极植入大脑深部区域,捕捉颅内异常脑电信号的一种方法,这就好像在患者脑袋里装入一个定位监听系统。

手术前,需要通过头颅磁共振影像等技术建立一个个性化的三维脑部模型,清晰地呈现出大脑皮层、脑组织、脑血管、可能的病灶区域等,再经过计算机分析确定需要植入电极的区域、深度、方位等。手术时,医生通过Leksell头架定位,将一根根带有密集触点的电极按照预定轨迹插入患者脑部,以期后续通过异常脑电信号精准界定需要手术切除的区域。

但这种方法存在耗时、低效、容易出现人为误差导致安全风险等问题。而此次使用手术机器人,不仅可以通过将机器人与术前计划配准,智能确定每一个电极插入的定位、方向,机械臂还能实现“自动退针”回避,极大地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图:多模态融合下的电极植入方案

经过准备,医生利用三维重构技术,设计了14根植入电极路径来明确放电起始、传播及其与语言区的关系,精准定位致痫灶。

脑电监听定位系统成功“入脑”

医生精准切除致痫灶

10月30日下午6点多,浙大一院第37间手术室,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已在灵活运转。

马跃辉主任医师一边脚踩控制器,一边指引机器臂“记忆”每一个点位。手术正式开始后,机械臂根据计算机提前设置好的坐标,精准定位到小张的头皮,医生根据定位在颅骨钻开一个2毫米的小孔,沿着骨孔插入颅内预定位置并固定,经过近70分钟手术时间,14根电极被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而在以往,完成同样数量的电极需要3个小时。

完成了“发射”工作,小张回到普通病房。颅内电极被连接到导视频脑电图仪上进行监测。接完电极的一天内,小张发作了5次,所有颅内触点的信号均以Hz的采样率被收集。

图:大脑及血管三维重构、颅内植入方案及颅内脑电图放电分析图:影像融合、颅内植入方案及颅内脑电图分析

癫痫诊治中心吴登唱医生告诉小张家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颅内电信号提示小张癫痫发作放电的起始和早期传播均不在语言区。医生还一边让小张念着平时喜欢的诗,一边

1
查看完整版本: 29岁小伙常年抽搐,机器人在他脑子里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