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近半个月来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尤喜冷饮,每天的饮水量在-ml,尿量约为ml,到医院就诊,查空腹及餐后血糖正常,血压及心率正常,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多次尿比重检查结果为1.,医生高度怀疑小王得了尿崩症。
那么尿崩症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确诊尿崩症?今天,小编带领大家跟随杨晓晖主任医师一起学习一下吧!
提及“烦渴、多饮、多尿”,我们首先想到糖尿病,但如果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都正常,那么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检查?杨晓晖主任医师告诉大家,这时可查一下尿比重及尿渗透压,结果异常则提示尿崩症可能。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出现“烦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排除糖尿病外,要高度怀疑是否为尿崩症。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由于抗利尿激素(argininevasopressin,AVP)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VP反应不敏感,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患病率在1/2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
近年来,尿崩症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根据病因不同,可将其分为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妊娠期间暂时性尿崩症和原发性烦渴[1]。
中枢性尿崩症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本文着重介绍的内容。
临床表现
临床以多尿、烦渴、多饮为主要症状,多数患者除因饮水、小便次数多影响生活质量外,可正常学习和工作。
01
烦渴
02
多饮:喜冷饮,一日饮水量超过ml
03
多尿:
①部分性尿崩症:症状轻,24h尿量为2.5-5L;②完全性尿崩症:24h尿量可多达4-10L,一般不超过18L,尿色清淡如水。
如不能及时补水,可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出现高钠血症,表现为极度软弱、发热、精神症状、谵妄甚至死亡。
诊断
对任何一个持续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的患者均应考虑尿崩症的可能性,利用尿渗透压测定及禁水加压素试验可明确诊断。
①尿量多:正常人24h尿量在ml左右,若超过ml则称为多尿,尿崩症患者尿量一般为4-10L/天;
②低渗尿,尿渗透压低于mOsm/(Kg·H2O),尿比重多在1.以下;
③禁水加压素试验是诊断尿崩症的金标准。正常人禁水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渗透压超过mOsm/(Kg·H2O),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量仍多,尿渗透压并未明显增加;加压素试验可区分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注射AVP后,正常人和肾性尿崩症患者尿渗透压一般不会升高,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尿量减少、尿渗透压较注射前增加9%以上。
④去氨加压素或加压素治疗有明显效果[2]。
⑤中枢性尿崩症确诊后还需完善垂体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可继发于垂体肿瘤、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等,若垂体影像学无异常,则考虑隐源性或遗传性尿崩症可能。
注意1:
正常人在无渴感的情况下,刻意大量饮水,亦可使尿量增加,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下降,此为生理现象,不属于尿崩症的范畴。
注意2:
多尿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及高钙血症)等,要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多尿、烦渴症状无明显好转时,须警惕合并尿崩症的可能,避免误诊及漏诊。
治疗
尿崩症患者只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代谢问题,但需尽量查明原因,采取必要的对因治疗。
补液
摄入适当的液体以应对游离水的缺乏
激素替代疗法
去氨加压素(弥凝片)是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物,抗利尿作用强,不良反应少,是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首选药物,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但对肾性尿崩症无效。
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是尿崩症患者治疗的关键,轻度脑损伤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颅内肿瘤所致者预后不良,特发性尿崩症在充分的饮水供应和适当的抗利尿治疗下,通常可维持正常生活。
抗利尿激素
如氢氯噻嗪、氯磺丙脲等,可用于中枢性、肾性尿崩症的治疗,其中氢氯噻嗪主要用于治疗肾性尿崩症,若二者联合使用,可降低氯磺丙脲引起的低血糖风险。
饮食治疗
口渴时饮用淡水(少量多饮),低盐饮食,限制咖啡、浓茶等饮料,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中医小知识
历代医家认为尿崩症当属中医“消渴”范畴,多是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治法以滋阴清热、健脾补肾为主。
遣方用药当灵活运用*芪一味,既能益气生津,缓解患者烦渴的症状,又能补益脾肾之气,起到阴中求阳之效,辅以针灸治疗,常用的效穴有风府、委中、后溪、下巨虚、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神阙、肾俞[3]。
参考文献
[1]向红丁(译).威廉姆斯内分泌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医出版社,:.[2]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于智超,徐进.尿崩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8(06):-.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