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儿童遗尿症
TUhjnbcbe - 2021/1/13 6:18:00

遗尿症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小儿入睡后仍有不自主排尿,遗尿频率≥2次/周,7岁及以上儿童每月至少尿床1次,且连续三个月以上,没有明显精神和神经异常。

如果孩子是偶尔尿床,主要是由于白天玩得太疯,睡前玩的比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可能是睡眠过深引起的偶尔现象,注意避免过度玩闹,在睡前避免饮水过多即可。也有的是由于孩子精神紧张而导致的,比如学业紧张,考试之前孩子也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但这种尿床往往是暂时的,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以后就会逐渐消失,注意和孩子多沟通,释放紧张情绪,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除了了解日常排尿习惯,还要询问家族遗传史。

根据不同原因、症状,分为以下类型:

1、原发性遗尿症

即单纯的夜间尿床,白天排尿正常,无神经、膀胱等器质性病变。此类型占大多数。

2、继发性遗尿症

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等疾患者,除了表现为遗尿,白天常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有下列几种:

1、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2、睡眠过深:这类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半醒不醒,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

3、心理因素:本病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正常儿童,且遗尿常在精神刺激后开始或恶化,如悲伤、紧张、焦虑、黑夜恐惧受惊等,而且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4、遗传因素:其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史,而且单卵双胎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双胎者为多。

5、教育训练因素:因父母排尿习惯训练不良、教育不当,未能养成正常排尿习惯,或儿童生活不规律,白天体能活动过度或功课负担过重,均可造成夜间不能适时排尿而出现遗尿。

继发性遗尿多见于以下原因:

1、器质性疾病:如泌尿系感染、尿崩症、癫痫发作、智力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病变等。

2、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

3、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有关,多见于成人。

补充说明:由于尿道口刺激、癫痫发作、脊髓疾病、糖尿病、尿崩症引起的睡眠时排尿,不属于遗尿症。

儿童的排尿训练要与其发育水平相协调,指导父母注意儿童对排尿训练的反应,如儿童拒绝,父母不要强制性地干预,应适当推迟训练时间。

儿童遗尿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和心理压力,甚至有的持续到成年,也让家长焦虑不安,对于儿童患者,首先家长们不要责骂和批评孩子,要知道尿床不是孩子的错,鼓励和陪同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正视问题,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地参与到治疗中来。

中医外治法:

1、埋线法:主穴:三阴交

2、穴位贴敷:主穴:神阙、关元、膀胱俞。

任医生说:原发性遗尿,以虚证居多,常用温补之法,故治疗以健脾肾、补肺气、醒脑安神为主。疗程1-3个月,多能获得满意效果,解除难言之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遗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