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会议报道上海bull年上
TUhjnbcbe - 2021/1/21 5:52:00
治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         http://m.39.net/pf/a_5066150.html

编者按

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院、医院、医院联合主办的年上海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今天在东方明珠——上海正式开幕啦,请看小编从现场发来的新鲜报道。

大会主席、医院罗飞宏教授致开幕词,欢迎国内外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领域的专家同道相聚在花团锦簇的五月上海,共襄为期3天的学术盛宴。

医院副院长周文浩教授致欢迎词,欢迎有爱心的国内外专家同道相聚在美丽的上海,相聚在这有爱心的日子——“5?20”,共享爱心学术盛宴。

下面是各位专家老师的精彩演讲

FrancescoChiarelli教授

意大利基耶蒂大学

儿童1型糖尿病的预测及预防

FrancescoChiarelli教授详细系统地介绍了1型糖尿病的全球发病情况、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及生物标志、病理学特征、1型糖尿病发生的免疫机制等。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测,预测因子有基因标志物(经典的II类HLA基因及非-HLA基因等)、自身免疫标志物(GADA、IA-2、IAA、ZnT8、ICA等)、危险值定量、细胞免疫标志物、β细胞功能生物标志物等。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过去30年间,人们进行了很多临床试验,研究能否阻断1型糖尿病的疾病进程,结果尚无1种临床试验证明某种治疗方法能延缓或防止1型糖尿病的发生。

最后FrancescoChiarelli教授总结到:1型糖尿病在儿童中发病率日渐升高,1型糖尿病的预防迫在眉睫;但目前有关1型糖尿病预防存在许多不足与挑战,如对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异质性认识不足、缺乏性价比高的筛查方法及能准确反映疾病进程的生物学标志物、缺乏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危害的认知、对1型糖尿病的预防措施认知不足等。为此,今后还需提高对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自然病程的认知,寻找更好的生物标志物,优化相关的临床研究。

左右滑动可切换

GerardT.Berry教授

医院

半乳糖血症概况研究

遗传性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新生儿期一种潜在的致死性疾病,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被列为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

半乳糖血症为半乳糖-1-磷酸尿嘧啶转移酶(GALT)缺乏所致,发病率约为1/~1/。半乳糖血症新生儿可有体重不增、喂养困难、*疸、呕吐、腹泻、嗜睡/昏迷、肌张力减退、脑水肿/前囟饱满、白内障、肝肿大、出血等表现,未严格控制饮食时,实验室检查可见尿胆原阳性、尿蛋白阳性、血清间接/直接胆红素升高、ALT/AST升高、血清纤维蛋白原降低等。可能并发症有生长迟滞、肝细胞疾病/胆汁淤积、出血、肾小管疾病等,大多数未治疗儿童最终死亡。

新生儿半乳糖血症的治疗以无乳糖配方奶喂养和母乳喂养为主,需注意监测可能发生的败血症征象及凝血功能异常征象。半乳糖血症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且采用饮食疗法效果不佳;半乳糖血症男性患者的生殖系统似乎没有受到疾病的严重影响,但很难解释为什么男性患者很少有子女的现象。

左右滑动可切换

Dong-kyuJin教授

医院

探寻骨发育不良的致病基因及治疗方法

骨发育不良是一组骨骼系统受累的家族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骨和软骨代谢异常,可有身材矮小、四肢及脊柱骨骼畸形、早期骨关节炎等表现,分子诊断可明确骨发育不良病因。有关骨发育不全的临床病因诊断还存在不少挑战:骨发育不全患病率低,缺乏经验;不同基因突变可有相似的表型,而同种基因突变也会有多样的表型;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在骨骼成熟后消失,或在年幼时无典型表现;部分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Dong-kyuJin教授接着结合最新文献及临床病例对骨发育不良的外显子测序前基因探寻、全外显子组测序(寻找未知基因突变)、骨发育不良的新药研发、骨骼发育不良全球网络共享等进行了详尽介绍。

左右滑动可切换

顾学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遗传性佝偻病的诊治进展

佝偻病可由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PTH升高等原因导致。顾教授对钙、磷、维生素D的代谢调节进行了系统详细的介绍。遗传性佝偻病病因包括维生素D生物合成或维生素D受体参与的基因突变,如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1A型(VDDR1A),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1B型(VDDR1B),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2A型(VDDR2A)和2B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VDDR2B)。此外,还有涉及由于FGF23相关或FGF23非依赖性原因导致的肾小管磷酸盐再吸收受损导致的过度肾磷酸盐缺丢失,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

VDDR1A由缺乏1-α羟化酶所致,临床表现与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似,可伴有低钙、低磷血症,ALP和PTH升高。VDDR1B由25-羟化酶缺陷所致,是一种极为罕见的AR疾病。VDDR2A为遗传性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对1,25(OH)2D产生抵抗,许多患者出现部分或全部脱发,治疗以口服大剂量骨化三醇和钙为主。VDDR2B为干扰VDR正常功能的激素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的异常表达所致,患者有脱发、骨骼畸形表现,与VDDR2A间有时难以明确鉴别诊断,治疗同VDDR2A。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HR)是一组罕见的肾性磷酸盐消耗性疾病,特征为肾磷酸盐消耗,导致随后的低磷酸盐血症和骨骼矿化缺陷。低磷血症和正常血清钙是典型的生化检查结果。

顾教授最后对FGF23相关的低磷血症性佝偻病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左右滑动可切换

李嫔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

46,XXCAH抚养性别与远期后果

李嫔教授结合多个临床病例对46,XXCAH抚养性别与远期后果的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

46,XX性发育异常(DSD)主要病因为宫内胚胎期雄激素暴露,导致的异常男性化,CAH导致的胎儿期雄激素暴露是46,XXDSD的最常见原因,其中95%的CAH患儿按女性抚养,其余的5%按男性抚养(包括出生时外生殖器严重男性化)。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经典型CAH女性患者性能力受损,但CAH女性怀孕及生产率下降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出生婴儿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有研究显示无论DSD患儿还是正常对照,其GI积分与Prader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外生殖器的外观越接近男性对性别界定的积分越高,越容易认同男性性别。临床上46,XXCAH的性别界定需考量染色体核型、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产前雄激素暴露程度、患者本身的参与席、父母意愿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患者的性取向等因素。对于外生殖器非常男性化的46,XXCAH患者的性别选择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目前不推荐对严重男性化的46,XXCAH患者性别界定为男性,当然男性性别也不是不可以选择。

左右滑动可切换

王秀敏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矮身材儿童诊治优化策略

生长激素的治疗目标为实现追赶生长达到靶身高SDS或最大化改善身高,达到正常的生长速率,正常的青春期生长加速,成年身高达到遗传靶身高。rhGH治疗第一年有效反应的指标为身高SDS增加0.3~0.5以上、生长速度较治疗前增加>3cm/年、生长速率SDS>1。身高SDS的变化是短期疗效评估的最佳指标,生长速率、生长速率SDS、年生长速率的变化可作为参考。长期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为成人身高SDS、成人身高SDS与rhGH开始治疗时身高SDS的差值、成人身高与预测身高及遗传靶身高的差值。在治疗过程中rhGH剂量需进行个体化调整,基于IGF-1调整剂量时,调整至+2SD时疗效最佳,而GHD和ISS患者根据IGF-1目标水平为0SDS调整rhGH用量最节省。此外,还需根据治疗效果、生长阶段等因素调整剂量。为了更好地改善身高SDS,rhGH治疗应持续至少1年以上。

左右滑动可切换

李嫔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矮小症临床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家族由两种低分子多肽(IGF-1、IGF-2)、两类特异性受体及六种结合蛋白组成,循环中的IGFs主要由肝脏分泌,其生物学功能通过与特异性的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实现。血液中99%的IGFs被络合到一个结合蛋白家族中,游离IGF-1在组织中发挥作用,80%的IGF-1与IGFBP3结合。IGF-1的生理作用有成纤维细胞复制、成骨细胞分化、肌肉细胞分化、神经轴突生长、卵泡成熟等。

IGF-1可有以下临床应用:单次检测血清IGF-1基础水平可为GHD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IGF-1生成试验可作为ISS中对生长激素不敏感、生长激素受体异常等GH-IGF轴异常引起生长障碍的指标;IGF-1生成试验中IGF-1水平可作为矮小症rhGH治疗的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监测指标;对激素信号缺陷的患者可直接接受IGF-1替代治疗。

左右滑动可切换

李益民教授

医院

颅咽管瘤术后评估与替代治疗

颅咽管瘤好发于儿童,成年人较少见,为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主要临床特点有下丘脑-垂体功能及代谢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主要为手术和放射治疗。

颅咽管瘤有两个年龄发病高峰,儿童的5~15岁及成年的40岁左右。医院的数据对颅咽管瘤的表现进行了详细介绍。颅咽管瘤患者术前即存在HPA轴、HPT轴、HPG轴、GHD轴等多个垂体轴的功能减退,且在术后进一步加重,但对于这些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替代治疗现状不容乐观,多数患者存在替代过度及未替代治疗的情况。此外,颅咽管瘤患者术前还可存在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问题。

对于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的垂体功能减退问题,李教授结合文献对继发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等多个问题进行了详尽讲解。

左右滑动可切换

王秀敏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Noonan综合征诊治

Noonan综合征是一个存在临床、基因异质性的疾病,可有特征性的面部畸形、矮小、胸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有近61%的NS患者检出Ras/MAPK信号转导通路基因突变。发病率约为1/~1/活婴。

NS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主要标准有典型的特殊面容,PVS、HCM、NS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小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第3百分位,鸡胸、漏斗胸,一级亲属确诊为NS,同时存在智力落后、隐睾、淋巴管发育异常。典型特殊面容+1条主要标准或2条次要标准,或面容特殊但不典型+2条主要标准或3条次要标准可诊断。

王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及文献报道对NS的发病机制、NS患者的心脏异常、生长激素缺乏、青春发育延迟等问题的表现、处理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左右滑动可切换

马端教授

复旦大学

遗传代谢病深度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遗传代谢病(InheritedMetabolicDisorders,IMD)指可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代谢酶)异常导致的疾病,发病率1/5~15万,总发病率1/。临床表现不特异,25%在新生儿期有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至关重要。IMD根本原因为基因变异导致编码的代谢酶数量或活性异常,质谱可通过检测代谢物推算何种酶可能异常,而基因检测是病因诊断。此外,基因检测还可进行遗传咨询、预后判断、用药指导等。

常见基因异常有编码区点突变、剪切位点异常、DNA片段数量变异、调控区序列异常等。基因检测技术有Sanger测序、数字PCR、分子量阵列技术MassARRAY、候选基因组合测序、全外显子测序、全基因组测序等。马教授结合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苯丙酸酮尿症对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左右滑动可切换

罗飞宏教授

医院

PASENDO

——CPP领域新进展

罗教授对PASENDO会议中CPP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包括CPP对健康及生活的影响、CPP的影响因素、MKRN3基因突变导致CPP、GnRHa是治疗CPP的一线药物等几个方面。

CPP患者母亲对女孩青春期提前表示焦虑,焦虑的原因有担心患有导致青春期提前的潜在疾病、担心无法享受童年、担心成年后身材矮小、担心遇到心理社会问题。关于甲状腺功能方面,研究显示CPP女孩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与青春期LH升高相关。还有研究评估了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病史与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落后、性早熟、青春发育延迟的相关性。韩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脑部异常导致的男孩CPP可能被高估,常规使用脑MRI对所有CPP患者进行筛查应该重新考虑,特别是对于≥8岁、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男孩。关于男孩BMI和体质与青春期发育指数的关系,有研究显示BMISDS和体质脂肪是男孩青春期发育的重要因素。

对于MKRN3基因突变导致CPP,有研究显示MKRN3调节区的罕见遗传改变可引起儿童CPP表现。MKRN3突变可能是家族性CPP父系遗传的原因。存在MKRN3突变的女孩表现出轻度的基础促性腺激素水平和骨龄提前。关于GnRHa治疗CPP,有研究显示GnRHa治疗CPP是安全有效的,其终身高可正常,GCPP和CPPHH患者超重/肥胖和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更高,但在整个队列中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是很低的。此外,醋酸亮丙瑞林治疗CPP后生长速率和骨成熟度正常化,LH水平与生长速率、骨成熟度、PAS无明显相关性。

左右滑动可切换

吴胜男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

ACMG基因变异分类和报告解读

ACMG致病性证据分类包括非常强(PVS)、强(PS)、中等(PM)、支持性(PP),其中非常强的致病性证据包括终止突变、移码突变和剪接突变等,强的致病性证据包括不同碱基同样的AA变化、自发突变(denovo)、功能研究、相关病例报道等,中等的致病性证据包括突变热点、频率无或低、AR与致病突变呈反式、终止丢失或较大的框内缺失、同一AA位置上不同的AA变化等。支持性的致病性证据包括家族内突变与疾病共分离、错义突变是常见的致病突变、多个软件预测有害、表型符合、知名临床实验室的变异分类。最后,吴博士结合多个病例对相关疾病的基因检测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

左右滑动可切换

陆文丽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Kallmann综合征的诊断和管理

Kallman综合征(KS)为性发育低下、嗅觉障碍,部分伴有其他畸形的一组综合征,男性发病率约在1/~1/0,女性1/3~1/。约占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发育不良的60%,涉及多个基因变异(基因变异能解释50%的KS)。KS的遗传模式不定,约10%为X连锁隐性遗传,65%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5%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婴儿期表现为小阴茎、小睾丸或隐睾,青春期表现为男性化不全,成年后无生育能力,可伴嗅觉丧失、部分颅面部发育异常及(或)其他畸形。LHRH及HCG激发试验提示为低促性腺激素发育不良(HH)。头颅MRI可有嗅球和(或)嗅束缺如或发育不良。因不伴并发症的KS患者,其基因缺陷的阳性率低,故临床上可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确诊。此外,KS还需与MPHD、Turner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CDGP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措施,主要为激素替代治疗,可采用睾酮、hCG/rhLH+HMG/rhFSH及微量脉冲泵(GnRH)等治疗。“小青春期”内促性腺激素治疗可能会改善将来的性腺功能,因此要注重“小青春期”这个短暂窗口期的诊断和治疗。此外,处于青春期的KS患者在及时接受性激素替代疗法后其第二性征及其性腺功能有改善的可能性,早期及时诊断、治疗至关重要。而GnRH微量脉冲泵符合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生理调节机制,是本病理想的治疗方法。

左右滑动可切换

年上海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第1天的会议报道到此结束了,明天我们还会带来更精彩的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议报道上海bull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