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肢端肥大症的诊治,提高整体诊疗水平,由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牵头,汇集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外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专科领域内顶尖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于年11月27日重磅发布。
诺华肿瘤医学部联合神外资讯,采访了我国著名内医院金自孟教授,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名誉组长、医院王任直教授及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组长、医院王海*教授,深入解析国内外肢端肥大症指南演进趋势,解读我国版指南亮点,分享指南更新体会,以进一步加深广大临床工作者对《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的认识,并指导指南发布后在全国各地的推广实施,最终造福更多患者。神外资讯此次《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的更新,金教授您依旧亲力亲为,领导和参与了全过程。请您分享一下对本次指南更新的感想和体会?
金自孟教授:
我国垂体瘤诊疗是从年肢端肥大症的治疗开始起步的,随着生长激素测定的完成,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从根据外貌体征的变化判断发展为以生化指标为诊断标准,提高了患者的早期诊断率;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过去只能等到肿瘤长大至压迫视神经,医生才能根据经验进行减瘤手术治疗和放疗,如今能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随着垂体腺瘤协作组的成立,中国推出了自己的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诊疗逐渐规范化,诊疗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多学科协作的诊治模式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的个体化诊疗开始推广普及。总的来说,肢端肥大症诊疗的进展是非常快的。
我本人从年开始专门从事垂体相关医疗工作,经历了中国40余年垂体瘤诊疗领域的发展,参与了历次的指南讨论、修订、巡讲及患教知识普及。这么多年,我国垂体瘤的诊断、治疗、患者预后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大,也已经与国际接轨。这一次指南的更新参考了国外的进步,也结合了我们的国情,联合了国内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科、放疗科等等各相关学科的专家,一起来对指南进行修改,比我们上一版的指南有不少进步的地方。无论是诊断标准的确定,还是患者的长期随诊,特别提出多学科协作的诊治模式及患者个体化诊疗,甚至提出考虑病人的感受及诉求,都做了更加优化、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等调整。所以,新版版指南的推出,对于中国肢端肥大症的诊断与治疗一定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将会更好的推动医生水平的提高及诊断治疗的规范化,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造福更多患者。
神外资讯目前中国肢端肥大症诊疗现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对于肢端肥大症的了解和认识还是有所不足的。您认为,在新版指南发布后,如何在全国落地推广,才能切实提高肢端肥大症的规范化诊疗?
金自孟教授:
首先,规范化诊疗的推广势在必行。现代医学的分工愈来愈精细,而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症状繁多,这就导致患者因不同症状对症就诊的科室并不一定了解和掌握了肢端肥大症的相关知识,从而可能延误疾病的诊治,使得治疗难度增大、治愈率降低。因此,在我们推出了诊疗指南后,在非专科医生中要推广和普及指南相关知识,在专科医生中要更加规范的治疗,把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等等各个科的优势集中起来,以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为患者制定一个最好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
其次,指南能否落地取决于指南制定得是否科学,是否能为广大的医生所接受。新版指南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无论是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还是突出诊疗规范化的必要性,无论是提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还是个体化诊疗理念,甚至倡导患者的长期随访,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只为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第三,指南在基层单位的落实至关重要。一个指南制定出来,我们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要组织专家到各地巡讲,组织当地相关科室医生共同参与,让他们通过讲来学习提高,然后再医院辐射。此外,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要定期开会,将各地方医生聚集起来,交流诊疗体会,解决疑难问题,这样才能共同提高。医院的水平、推广先进医疗理念才能使更多的患者获益。所以,这次新版指南制定以后,要落实到基层,让基层医生一起来做的。
第四,患者宣教及医疗科普促进肢端肥大症规范化诊疗。医院就诊的患者,我们应该尽早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知识,让他们有肢端肥大症需要长期随诊、要跟医生密切配合的理念。同时,通过各类媒体途径对广大群众普及肢端肥大症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疾病和疾病的诊疗,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治疗的选择。
只有这样,医生的水平提高了,广大群众医学知识也得到普遍提高,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信以新版指南为依据,在我们大家的共同推广下,中国肢端肥大症诊疗水平将越来越好。
神外资讯王教授,从年《国际肢端肥大症治疗共识》到年第一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再到今年新版的指南,您能否为我们解读一下国内外指南演进的变化趋势,以及本版最新中国指南与其他指南共识的差异性和作用。
王任直教授:年是肢端肥大症的丰收年,国外发布了两部肢端肥大症相关的共识,医院内分泌科发了一部肢端肥大症共识,我们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也发布了《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纵观近20年肢端肥大症诊疗领域,对疾病的认识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多部指南共识的发布,说明全世界、全中国的同道都在共同努力,不断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疾病诊疗效果。至于指南共识的演进,首先是肢端肥大症诊断标准的变化,从最初生长激素5μg/L或10μg/L的不同标准,经历了20年的争论和临床实践的检验,提高到了空腹值低于1μg/L、葡萄糖抑制试验要求小于0.4μg/L、同时IGF-1值达到正常这一标准。本次指南还是以空腹、随机或OGTT-GH谷值低于1.0μg/L为标准。其次,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诊断标准数值的降低意味着对治疗效果或治疗目标更高的要求,也就需要在治疗上做出变化。第一,在新版指南中,编者标明是由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牵头编写,就是想强调肢端肥大症的诊疗不是一个专科能够做好的,需要多科协作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最佳诊疗方案,使患者达到最大获益。其实,垂体瘤发病率实际是很高的,正常人群垂体有问题的发病率达12~17%,甚至高于糖尿病,而每个或者个垂体瘤病人中仅有一人是需要治疗的,如果仅依靠单科医生的经验而没有通过多科协作团队的讨论,很可能造成诊断的偏差,以至于患者进行了不必要的治疗。第二,要特殊强调的就是患者的终身随访。很多患者误以为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就治愈了肢端肥大症,医院随诊,这样是不行的。垂体与内分泌密切相关,术后的功能重建和长期随访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也是医生把握治疗效果、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因此,患者一定要长期随访,否则最后吃亏的是自己。第三,强调了一些特殊类型生长激素腺瘤的治疗,包括难治性生长激素腺瘤,妊娠期间的生长激素腺瘤,还有生长激素腺癌,这些都是很少见的,但临床工作中也经常会碰到的。针对这些特殊类型肢端肥大症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我希望新版共识正式发布以后能被广大医生认可,并按照共识的方案进行临床工作,能为更多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带来更大的帮助,能进一步提高中国整体的肢端肥大症诊疗水平。神外资讯王教授,时隔7年,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再次牵头更新了《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请问新版的指南有哪些亮点?
王海*教授:今年新版的指南是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多位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的垂体瘤研究进展、肢端肥大症诊疗循证证据及中国国情,对年版指南做出的修订,体现了我国内分泌、神经外科、神经放射、神经影像、等多学科专家的心血,其中最大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倡多学科团队诊治。肢端肥大症是一个隐匿起病、长期进行性发展、全身性、代谢性的内分泌疾病,不是单一学科能够诊断、治疗,并为患者带来良好预后,需要多学科MDT团队的协作,并通过建设卓越垂体瘤中心、提高和规范诊疗水平及流程、加强基层医师的培训及患者教育,来进一步提高诊疗效果。2.提高了肢端肥大症生化控制的标准。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文献研究发现,术后GH1.0μg/L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死亡率、长期并发症的控制和预期寿命,使其能达到正常人相似的水平。因此,新版指南要求患者治疗后空腹或随机血清GH水平标准达到1.0μg/L以下。3.增加少见类型的诊疗规范。难治性GH腺瘤和GH癌非常少见,其诊疗流程尚不够清晰规范,但临床实践中仍不乏这样的病例,对此,新版指南做出了相应补充。此外,随着中国二胎*策的放开,妊娠的肢大患者越来越多了,其治疗的安全性应该引起重视,因此,本次指南中也给予了相应指导。4.强调长期规范性随访。肢大患者治疗后的生化控制率、临床症状控制率是医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