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
羊肉鲜嫩,富含优质蛋白质12.3%,脂肪28.8%,为猪肉的一半。另外含矿物质磷、铁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A等营养素。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少,营养价值高。多吃羊肉不会增加脂肪是因为羊脂肪熔点47度,人体本身温度37度,就是多吃羊肉脂肪也不会被身体吸收,所以不会发胖。
羊肉能温补气血,驻颜,悦白皮肤,乌发固本。凡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虚劳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疗品。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羊吃百草,羊根据自身的生理需要选择草木,固羊有“百药之库”之称。古人云:多吃羊肉,健康长寿。
头、蹄
味甘,性平,无*。
主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脑热头晕。安心止惊,缓中、止汗、补胃,治男子五劳引起的阴虚、潮热、盗汗。热病后宜于食用,患冷病的人不要多食,还可疗肾虚精竭。
皮
主治一切风和脚中虚风,补虚劳,则去毛作汤或作为肉羹食用。取湿皮卧伏后,可治散打伤青肿;于皮烧后服用,可治蛊*导致的下血。
脂
味甘,性热,无*。
使人长脂肪;可治下痢脱肛,可去风*和产后腹中绞痛。治*疰,去游风和黑熟脂:主治贼风痿痹飞尸,辟温气,止劳痢,润肌肤,杀虫治疮癣。加入膏药中,力可透入肌肉经络,祛风热*气。
血
味咸,性平,无*。
主治女人血虚中风和产后血闷欲绝。热饮一升马上就会活转。可治产后血攻及下脓衣,治突然受惊所致的七窍出血,可解莽草的*性和胡蔓草*,还可解一切丹石*。
乳
味甘,性温,无*。
主治补寒冷虚乏。润心肺、治糖尿病、尿崩症等引起的消渴,疗虚劳,益精提气,补肺和肾气,调小肠气。同羊脂一起作羹,可补肾虚和男女中风。利大肠,治小儿惊痫。含在口中,可治口疮。治心突然疼痛,可以温热后服食。另外,倘若蚰蜒入耳,灌耳即使它化成水。大人干呕和反胃,可时时温饮。可解蜘蛛咬*。
刘禹锡《传信方》说:有人被蜘蛛咬,腹大如妊妇,遍身生丝,它的家因此将他弃入街市,四处乞食。有个僧人教其啖羊乳,没有几次病就好了。
脑
有*,食用害人。加到面脂手膏中,可润皮肤,去黑干黯,还可涂搽损伤、丹瘤、肉刺。可发风病。与酒和服,迷人心,成风疾。男子吃后,会损精气,少子。食自身黑头羊的脑,肠会长结块。
髓
味甘,性温,无*。
主治男子女人伤中,阴阳气不足,利血脉,益经气,方法是用酒送服。还可祛风热、止*。经常服食不会损人。和酒服用,可补血。主治女子血虚风闷。润肺气,养皮肤,并可去除瘢痕。
心
味甘,性温,无*。
可以治愈忧愤引起的膈气。补心。有孔的会伤害人。
肺
味甘,性温,无*。
主治补肺,止咳嗽。伤中,补不足,去风邪。治渴,止小便频繁,方法是与小豆叶一同煮食。通肺气,利小便,行水解*。三月至五月的羊肺中有虫,形状如马尾,长有二三寸,须去掉,不去使人泻痢。
肾
味甘,性温,无*。
主治补肾气虚弱,益精髓。补肾虚引起的耳聋阴弱,壮阳益胃,止小便,治虚损盗汗。和脂一起作羹食,疗劳痢甚效。加蒜、薤食一升,疗腹内积块、胀痛。治肾虚消渴。
羊石子
即羊的外肾。
主治肾虚精滑。
肝
昧苦,性寒,无*。
主治补肝,治肝风虚热。治眼睛红、痛和热病后失明,用羊肝七枚,生食,有神效。切成片用水浸贴,可解蛊*。与猪肉、梅子、小豆合食,伤人心。与生椒合食,伤人五脏,对小儿尤其如此。与苦笋合食,会致青盲病。妊妇食了,会令子多病厄。
按《三元延寿书》说:凡是治疗眼病,用青羊肝最好。有人年龄达八十多岁,瞳子了然,还可在夜里读很小的字。自言并未服用什么药,只是自小不食畜兽的肝罢了,倘若按本草羊肝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抗衰老的说法,他的说法则是值得怀疑的。大概羊肝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旺盛,抗衰老,是肝的本性。其他肝则不这样,只要是畜兽临杀之时,忿气都聚积于肝,肝的血不利于目,是有道理的。
胆
味甘,性寒,无*。
主治青盲耳聪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抗衰老,点赤障、白翳、风泪眼,解蛊*。疗疳湿时行热火瘭疮,和醋服用,效果好。治各种疮,还能生人的血脉。同蜜一道蒸九次后,点赤风眼,有效。
胃
味甘,性温,无*。
主治反胃,止虚汗,治虚弱,小便频繁,方法是做羹食用,三五次即愈。羊肚和饭食,经常如此会使人多流清口水,成反胃作噎病。
脬
主治下虚遗尿,将水盛人脬中,炙熟,空腹食用,四五次即愈。
胰
主润肺,治各种疮疡。加到面脂中,可去面上黑斑,使肌肤光泽明润,去除瘢痕。
舌
主补中益气。《正要》用羊舌二枚,羊皮二具,羊肾四枚,蘑菇、糟姜做羹,食用肉汤。
睛
主治目赤及翳膜,方法是晒干为末,点眼。取熟羊眼中自珠二枚,于细石上和枣核一起磨汁,点目翳都会复明,接连用三四日即愈。
筋
主治尘物入眼,煮熟后嚼烂,纳入眼眦中,仰卧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