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夏季养生养阳气袪寒气万病不离寒,冬病
TUhjnbcbe - 2021/2/7 5:21:00
视频:洗澡不当易致病,还会湿*入体

导读:一到夏天,人们就从早到晚躲在空调房里,天天西瓜做伴,冷饮凉食不离口,不仅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受损,易患夏令感冒,而且咳嗽、哮喘时时发作,到了秋冬季,这些疾病的冬天发病机会还会增加。寒食冷饮还极易损伤人体的“脾阳”和“胃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因此,中医从治未病出发,认为夏天人体阳气最旺也最易损,宜扶阳。

马上到三伏天了(详见三伏天养生之要),就是《*帝内经》讲的燥、热、火这个季节,天气炎热,身上难受。我们夏天觉得热,因为受大气的影响,身体体能的温度向外发散,表皮上感觉很热流汗,内部就寒了,夏天身体里面反而是寒的,我们的胃是寒的,所以要喝热的、吃热的;所以很高明的医师,有时候夏天的病,不是给你吃凉药,反而是吃大热药。这是养生的道理。可是大家喜欢夏天吃冰凉的东西。

全年气温最高的夏天,当然阳气最盛,可谓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同时人体阳气也最盛。不过,不可忽视的是,为了顺应天时,人体腠理开泄,暑气逼使机体增加排汗量,夏日炎炎虽然人体也阳气最盛,但出汗与暑湿却使阳气耗衰,如果防暑降温过度,易损“脾阳”和“胃阳”,内寒过甚而使神疲体倦、腹泻胃痛来袭;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的冷环境,折损“卫表之阳”和“肺阳”。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生活方式的夏季损阳。闷热而暑湿的夏季,消暑防温当然是度夏之计,不过,千万要注意不能过度,否则招致内寒。

大危害:夏天失阳,身体隐痛冷痛


  热浪袭来,人们不由得贪食雪糕、冷饮、冰镇西瓜……这些寒凉之物。而且现代生活离不开空调,上班族8小时叹空调,下了班照样离不开冷气,晚上冲了冷水澡,再开着空调一夜安眠。


  在中医师看来,本身夏天人体阳气外发,暑气伤津,容易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症状;闷热多雨下湿邪伤脾阳,可能导致脾胃功能运化失调,出现不爱进食、腹泻、四肢不温等症状;如果饮食起居再一味贪凉,防暑降温过度,更会导致内寒过甚,阳气更衰。

夏天失阳,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会表现为身体有隐痛、冷痛。“十病九痛,有病就有痛,有痛就有病。”都市人多出现颈、背、腰痛,多属阳气不足,更需要扶阳。


  如冷痛,疼痛有冷感而喜暖,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脏腑、肢体失于温煦而致。隐痛,头部隐痛,为阴血亏损;胸部隐痛,为心气虚弱;肋部隐痛,为肝阴不足;胃脘部隐痛,为胃阴不足,或脾胃阳虚;隐痛见于牙齿,为虚火上扰,或气血亏虚。重痛,则为湿重,疼痛并有沉重之感,常见于头部、四肢、腰部以及全身。

小高招:每天喝杯生姜水


  夏天扶阳,尤其适合虚寒体质者,而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则不适合。广东韦芳宁主任医师表示,酷暑里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要从饮食起居上扶阳。

她特别提醒,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最损阳气,建议吃姜平衡回来。做法很简单,切姜两片,可泡在水或红茶中,虚寒者可加入~个红枣。姜的选择有生姜、干姜,前者可发汗,后者可暖胃。


  起居宜晚睡早起:这样可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


  运动宜短不宜长: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保持低运动量、短时间运动,避免剧烈、高强度的运动。

洗澡宜热不宜冷:夏天人体毛孔大张,洗冷水澡容易导致寒气入侵、丧失阳气。洗澡水的温度以自我感觉合适为好,不用太热,通常温水即可。

摇扇入睡比空调好:摇扇不断运动手臂、手腕,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还可防止血压突然升高,如使用的是檀香扇还可助眠。如果实在太热,必须开空调睡觉,最佳温度为5℃~7℃,设定关机时间,避免开整晚。注意盖被,最好穿着睡衣避免着凉。

饮食宜祛湿:炎夏饮食最好多酸多甘,如酸味、咸味的凉拌菜。消暑祛湿好的有冬瓜、节瓜、丝瓜、*瓜。不建议夏天药膳扶阳,还是多煲点五指毛桃(北芪)、土茯苓、扁豆,去湿补气又开胃醒脾。

身体的寒气究竟从哪里来的?

寒气的来源有很多,总体可以分为内寒和外寒。寒的本质是气机静止,内寒就是因体弱造成气机无力运动,一般伴有虚证表现,如气短乏力,面色白等;外寒是由于外界寒气侵犯到机体,使机体内部的气机受阻,运行缓慢,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两种发展趋势:体质虚弱者会向寒的方向发展下去,而体质壮实者,正气会和外寒争斗,争斗过程中伴随气的运行加速,会表现出热象来,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寒邪“郁而化热”。

人体有一些部位容易受寒,需要多加保护。

腹部是足三阴经循行的部位,对寒邪的抵抗力较弱,所以睡觉时应注意盖好被子,避免着凉出现腹痛腹泻。

其次是下肢,足三阴经是从人体下肢内侧循行入腹的,寒邪可从下肢沿着经脉到达腹部。有些年轻人喜欢一年四季光着脚走路,这就给寒邪入侵提供了方便,应当注意避免。

头部和背部是阳经循行的部位,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因为正邪在此交争,却容易出现头痛、发热等现象,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平时应注意头发吹干再出门,夜里睡觉避免头背受风。

内寒和外寒有不同的祛除方法,内寒要温,可将干姜、白术、人参等温中益气的药物煎汤服用;外寒要散,微微出汗就能把寒邪赶走,可以服用荆防败*散以发散风寒,或将麻*、桂枝、生姜等药物煎汤饮用。

夏天我们体外感到很热,这是身上的阳能向外放射,而身体的内部还是寒的,所以夏天的消化力,反而没有冬天好。

夏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加,人体会感到不适,容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则更易伤及脾胃。夏季,养护脾胃十分重要。

脾胃虚寒者可灸神阙


  中医将胃部不适大体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亏虚、食滞胃脘、气滞血瘀、脾胃湿热、肝胃郁热等。


  其中脾胃虚寒是较为常见的证型,主要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大便稀溏。日常生活中,脾胃虚寒者稍摄入寒凉或油腻的食物,就会自觉胃部不舒服,甚至腹泻。


  因为过冷的食物会让胃肠道的血管收缩,使胃肠道的血流量减少,防御功能降低,而且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胃肠道痉挛,从而导致腹部绞痛及腹泻的出现。


  对脾胃虚寒者,中医有中药、艾灸、贴敷、针灸、食疗等医治方法,下面介绍一下神阙隔姜隔盐灸疗法。


  神阙穴位于人体中央,其上为阳,其下为阴,又为先天之本源,后天之根蒂,堪称“生命之根”。


  因此不断刺激神阙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能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激发抗病能力,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尤其是通过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方法:先将鲜姜切成0.-0.3厘米的薄片,再用食盐填平肚脐,将切好的姜片放在肚脐上,然后将一壮艾灸置于姜片上点燃,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天灸5-0壮即可。此法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泄泻等病症有防治效果。

运动保健+食疗


  中医注重天人相应,夏季养护脾胃除了各种治疗手段外,运动保健和食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利用天地自然和人体自身在此时刻的旺盛阳气,就有可能将潜藏在身体内的寒*排出体外。

(避开中午太阳光照太强的时间)


  人们想养护脾胃,特别是脾胃虚寒者,在夏季要适当出门走走,接受阳光照射,晒晒后背,以顺应旺盛的阳气。夏季可以做些舒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快走等。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由于脾胃是后天之本,故而对其进行饮食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养胃食材推荐


  小米小米味甘,性凉,能益脾胃,养肾气,《本草纲目》记载,喝小米汤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不能与杏仁同食,否则会引起呕吐,泄泻。


  生姜在天热时节,生姜有排汗降温、提神等作用,可缓解疲劳、乏力、厌食、失眠、腹胀、腹痛等症状。


  生姜味辛性温,还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养护脾胃的作用。


  

山药有祛湿利湿、补肾养胃、健脾润肠的功效。是药食两用的食材中数一数二的食材。近代营养学研究发现,山药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粘蛋白、多种酶类、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起到帮助肠道蠕动、促进体内代谢废物排出的作用,所以又有排*养颜、润燥健脾的美食之誉。

山药—平补脾胃的良药

山药是平补脾胃的良药。在霜降后采挖,洗净,切去根头,用竹刀刮去外面的粗皮,晒干或风干,就是“毛山药”。选择粗大的毛山药,用清水浸软,搓压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成为“光山药”。


  中医认为,山药性味甘、平,滋补性强,尤以健脾胃、补肝肾为最佳。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药”,说它:“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草求真》记载:“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气温、平,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李时珍更将山药的功用概括为“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五个方面。

山药生用能补肾生精、益肺肾之阴而治疗消渴。按照中医的理论,消渴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上消可配伍花粉、麦冬、知母、*芩、五味子、沙参、生石膏、乌梅等。中消可配伍生石膏、知母、葛根、*精、*芩、花粉、生大*、生地等。下消则须配伍生地、熟地、山萸肉、五味子、泽泻、丹皮、茯苓等。现代用这种方法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既补脾气,又益胃阴,秉性平和,能治疗诸虚百损、五劳七伤。中成药六味地*丸、金匮地*丸、薯蓣丸等,皆重用山药。

 另外,当刚开始出现头疼时,可以多喝水,然后再出去晒个太阳,所谓晒太阳,在冬天可以直射,夏天就只要在树阴下光线较强的地方即可,通常是半个小时后症状就自然消除了。


  另外,喝杯桂圆红枣茶,再睡个好觉,也能将症状消除一部分。-


  传统中国民间利用姜汤来增强身体的热能,或中西医都提倡的多休息等,都是提高身体的能量来加快排除寒气的良好方法。


  这些正确的方法,有时并不会使症状减弱,甚至常会使症状更严重。因为身体的能力增强之后,反而会有更大的力度来排除寒气,身体需要排出更多的垃圾,当然会更不舒服。


  这种情形虽然会出现暂时更严重的症状,但整个生病的时间会缩短,而且寒气真正被排了出去。-

彻底解决颈痛、膝盖痛、腰痛…的妙法,每天十几分钟就能解决关节疼痛的问题!(收藏备用)

洗澡不当易致病,还会湿*入体

夏季养生之要

阳气决定人的健康和寿命!夏天四件事“耗干”你的阳气

通过饮食,轻松吃掉“三高”大安法师开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每天早晨含姜片出现三大奇迹

生姜红糖水,养生保健必备,女同胞必看,对男性也很重要!

姜的二十种食疗功效

醋泡生姜养胃补阳

生姜的营养和疗效堪比人参(姜是个好东西,可能你不知道)

为什么“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原始点手法:6总结+姜的应用

夏天吃姜的6大好处

用生姜汁湿敷治疗水火烫伤特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夏季养生养阳气袪寒气万病不离寒,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