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周仲瑛先生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经验与食疗方。
糖尿病的临床主要特征为多饮、多食、多尿,根据三大主症,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外台秘要》早已率先揭示尿甜是其特异性病征。
但就症状而言,消渴尚包括现今之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症等病,而隐性糖尿病又未必有三多见症。
故在诊断上应作相关检查以助辨病,在治疗上当遵循中医有关消渴病的理论进行辨证立法处方。
1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过食甘肥、情志刺激、素体亏虚(或房室过度)、过用温燥金石类药物等所致。而禀赋不足,实是发病的重要内因。
其基本病理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又互为因果,久病可致阴伤气耗,阴损及阳,重症可以出现阴虚阳浮,进而发生阴竭阳亡的危象。
在病程中且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病变脏器涉及肺、胃(脾)、肾,肺燥、胃热、肾虚互为影响相关,而源本于肾。
辨证一般俱从三多症状的主次分为上、中、下三消,以区别肺、胃、肾重点所属,但从临床看,三消症状往往同时并存,仅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而部分患者三多主症又不明显。
为此,辨三消只能作为基本原则,而按病理表现分证则较切合实用。
据临床所见,其基本证候可分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类。
析而言之,因阴虚与燥热的标本主次不同,又可分为肺胃燥热、肾阴亏虚两证,气阴两虚症表现以气虚为主者,又可另列脾胃气虚一类。若病久阴津极度耗损,可见阴虚阳浮重证。
治疗应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原则。
阴伤气耗或阴损及阳,又当参以益气、温阳。
一般而言,上消治予清热生津,用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中消治予增液润燥,用玉女煎或增液承气汤;下消治予滋阴益肾,用六味地*丸或金匮肾气丸。
2临证辨治,尚须掌握一些具体要领,兹概要叙述如下。
因三消源本于肾,故治三消总应以补肾为主,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主五液,阴虚阳盛,则关门开多合少而尿多;若阴伤及阳,阳虚气不化水,肾失固摄,则小便直下而致饮一溲二。
故早在《金匮要略》即取肾气丸作为消渴治本之方。临床当辨阴虚、阳虚而左右化裁。
由于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常以六味地*丸为基础方,壮水以制火,酌加元参、天冬、龟板、牡蛎等品;
肺肾两虚合生脉散,肾火旺者加*柏、知母,并取酸甘化阴之意,用萸肉配生地补肾阴,麦冬配五味子补肺肾之阴,乌梅配麦冬、生地养胃阴;
若见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可取肾气丸加鹿角片、仙灵脾、淡苁蓉、菟丝子等。
组方配药应注意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原则。
若津虚不能化气,而致气阴两虚,津气俱伤,复因气虚不能生津者,不可纯用甘寒,当气阴双补,或以补气为主而化阴生津。
脾气虚弱者用参苓白术散,健脾补气以化津;
肺肾气阴两虚者,可用《医学心悟》*芪汤(即生脉散加*芪、熟地、枸杞子)以益气养阴,药用*芪、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等补气,麦冬、地*、石斛、玉竹等养阴;
津因气而虚者,可取葛根升发脾胃清气,并可用蚕茧升清止渴,配鸡金、生谷麦芽运脾养胃。
如津气亏耗,或脾虚气滞,气不布津,投滋柔之品而阴津难复者,还可配小量砂仁流气以布津。
如虚中夹实,脾虚生湿,湿郁化热,当佐入*连、花粉、苍术、佩兰、玉米须、芦根等清中化湿、芳香悦脾。
至于因胃有燥热,而需用调胃承气、三*等方,苦寒荡涤者究属少数,且应防止苦燥太过伤阴之弊。
若病因肝郁化火,上炎刑金,灼伤胃液,下耗肾水,而见三消症候者,又当在滋阴生津药中,配入柴胡轻清升散之品以舒肝郁,并伍丹皮、地骨皮、桑白皮以清肝肺郁火。
津血同源,互为资生转化,阴虚燥热,津亏液少,势必不能载血循经畅行,燥热内灼,煎熬营血,又可导致血瘀,瘀热在里,还可化热伤阴,终致阴虚与血瘀并见,瘀阻气滞,则津液愈益难以输布。
治当滋阴生津为主,兼以凉血化瘀,酌配桃仁润燥活血,赤芍、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泽兰祛瘀升清,*箭羽通瘀破血,血行津布则燥热可解,瘀化气畅则阴液自生。
3此外,饮食调护对本病亦有特殊意义,除一般控制外,还应重视食疗。
如用山药蒸熟去皮,每日适量食之,或蚕蛹炒香随意食用。
并可用猪、牛胰逐日做菜食之,亦可焙干研粉,日食10~15克,取其以脏补脏之意。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周仲瑛临床经验辑要》,周仲瑛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7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