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第五节课涂华新先生讲中医基础辩证浮沉迟
TUhjnbcbe - 2021/4/9 22:33:00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0/5778567.html

涂华新先生

导师简介

涂华新先生,男,出生于河南南阳。河南省知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涂氏中医正脊术创始人。现就职医院中医科,医圣仲景经方医学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据县志记载唐河县涂氏祖上有涂金鏊(-)弃官从医,归里后以经方悬壶,被传为美谈。其对《伤寒论》造诣颇丰,有《伤寒杂证》(两卷)《杂症指途》《脉诀》等传世,相传有《涂氏墨书》三卷保存完整流传于今。因其家学渊源,涂华新先生初入临床即以经方为专,临证二十余年来,诊病皆以伤寒经方为主取效,在大量的临床治验中,逐渐形成了遵循原方原量原比例这一运用医圣经方的基本特色。

涂华新导师行医多年,每天门诊~多人次,全年累计患者数量多人次,在医院门诊每天累积大量实战经验,满满全部都是干货。涂老师是名副其实的实战派大家。此次涂老师对原有课程进行升级,精心准备了《仲圣经方临床实战讲座》,相信听完涂老师对每一个方剂的梳理,会让您的临床变得更实用,有效!

第五节课:涂华新先生讲中医基础辩证(浮沉迟数基本脉象)

2.桑菊饮(《温病条辨》)病机:风热侵肺,肺气失宣。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轻透肺热。处方:桑叶9g菊花3g连翘6g薄荷3g桔梗6g生甘草3g杏仁6g苇根9g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腺病*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荨麻疹,硒肺,妊娠中*症,病*性角膜炎,药物性皮炎等。

3.陈氏解凉表邪方(《外感温病篇》)病机:风热表邪、郁于肺卫。脉症: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脉浮数。治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处方:薄荷6g前胡12g杏仁6g桔梗6g桑叶6g川贝母12g应用: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等。

4.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病机:风温初起,邪气犯肺,郁闭肌表。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口渴,有汗或不多,心烦,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肌,疏风清热。处方:葱白9g桔梗6g山栀子6g淡豆豉9g薄荷3g连翘6g生甘草3g淡竹叶3g应用: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

5.寒解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病机:阳明气热、外有表证。脉症:周身壮热,心烦热而渴,头痛,微恶寒或周身有拘束之感,无汗或少汗,舌苔白或*,脉洪滑而浮。治法:清气解表透热。处方:生石膏30g知母24g连翘6g蝉蜕6g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增损双解散(《伤寒温疫条辨》)病机:伏热里发,兼感寒邪(表寒里热证)脉症: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腹胀,便秘,唇焦,舌苔*燥,脉滑数或弦数。治法:疏解表寒,清热通腑。处方:僵蚕9g滑石9g蝉蜕6g姜*3g防风3g薄荷3g荆芥3g当归3g白芍药3g*连3g山栀子3g炙甘草3g*芩6g桔梗6g大*6g芒硝6g(冲服)生石膏18g应用:用于重型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7.神解散(《伤寒温疫条辨》)病机:表郁里热,引动肝风。脉症:身热,无汗或少汗,口渴心烦、或有恶寒,头晕头痛,鼻塞,突然抽搐,两目上吊,口噤,身凉,面色青,舌苔薄少津,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息风止痉。处方:僵蚕3g蝉蜕6g神曲6g金银花6g生地*6g木通3g车前子3g*芩3g*连3g*柏3g桔梗3g应用:用于重型感冒,发热性皮疹,疹出不畅者。

8.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病机:暑湿内蕴,寒邪束表。脉症: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烦,骨节酸痛,头身困重,舌苔薄腻。治法:疏表散寒,涤暑化湿。处方:香薷6g金银花9g厚朴6g连翘9g鲜扁豆花9g应用:用于夏季感冒,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暑季咳嗽,急性发热症,低血钾症等。

9.*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病机:夏感暑湿,未即发病,秋冬感当令之邪而诱发。脉症: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无汗;心烦尿赤,苔薄微腻。治法:清暑化湿,解表散寒。处方:香薷9g扁豆6g厚朴6g*连6g应用:用于夏秋季节的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10.卫分宣湿饮(《暑病证治要略》)病机:暑湿袭表,郁遏卫分。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胀重,身重肢节酸楚,无汗或微汗,口不渴,舌尖红,苔白腻或微*腻,脉浮滑数或濡数。治法:透邪达表,涤暑化湿。处方:香薷3g青蒿6g滑石12g茯苓3g通草3g杏仁6g荷叶6g冬瓜皮30g竹叶9g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11.雷氏清凉涤暑法(《时病论》)病机:暑湿犯肺,肺卫失宣。脉症:头晕,寒热汗出,咳嗽,倦怠,四肢重着,脘痞,苔薄微腻,脉濡数。治法:涤暑清热,化湿宣肺。处方:滑石9g生甘草3g通草3g青蒿6g扁豆3g连翘9g茯苓9g西瓜皮60g应用:用于夏季感冒,中暑等。

12.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病机:暑秽侵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脉症:上吐下泻,头痛而胀,胸脘痞闷,肤热有汗,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甚则神昏耳聋,舌苔白腻,脉细缓而濡。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处方:藿香9g苏叶3g白芷3g大腹皮3g茯苓3g炒白术6g陈皮6g半夏6g厚朴6g桔梗6g炙甘草9g应用:用于流行性及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伤寒、副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非特异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乳幼儿消化不良,山岚瘴气,水土不服,食物中*,肠炎失水酸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急性肾炎尿*性酸中*等。

13.藿朴夏苓汤(《医原》)病机:湿郁卫阳,湿重热轻。脉症: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发热以午后明显,身重,口黏不渴,脘痞不饥,有汗不解,苔白腻,脉濡缓。治法:芳香化浊,理气渗湿。处方:藿香6g半夏9g赤茯苓9g杏仁9g生薏仁3g白蔻仁3g泽泻6g猪苓9g淡豆豉9g厚朴3g应用:用于急性胃肠炎,伤寒、副伤寒,胃肠型感冒,细菌性痢疾,沙门氏菌属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等。

14.三仁汤(《温病条辨》)病机:湿温初起,邪遏卫气,湿渐化热。脉症:头痛恶寒,身热不扬,午后身热明显,头重如裹,身重肢倦,胸闷不饥,苔白不渴,舌边尖红,脉弦细而濡。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处方:杏仁12g滑石15g通草6g白蔻仁6g淡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5g半夏9g应用: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伤寒,急性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胆囊炎,蛔虫病,神经性尿崩症,高山反应,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湿疹,急性泌尿系感染,宫颈炎等。

15.宣痹汤(《温病条辨》)病机:湿热闭阻于经络。脉症:寒战热炽,骨节烦疼,面目痿*,舌色灰滞。治法:清热除湿,宣通经络。处方:防己15g杏仁15g滑石15g连翘9g山栀子9g薏苡仁15g半夏9g蚕砂9g赤小豆皮9g应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16.桑杏汤(《温病条辨》)病机:外感温燥,邪在肺卫。脉症: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脉浮数或数大。治法:清宣燥热,养阴润肺。处方:桑叶9g杏仁9g沙参12g贝母9g淡豆豉6g山栀皮9g梨皮6g应用: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燥热咳嗽等。

17.杏苏散(《温病条辨》)病机:凉燥外袭,肺失宣降。脉症:咳嗽痰稀,鼻塞咽干,头微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润,脉弦。治法:轻宣凉燥,宣肺化痰。处方:苏叶6g半夏6g茯苓9g前胡9g桔梗6g枳壳6g炙甘草3g生姜3g陈皮6g杏仁9g大枣6g应用:用于秋季感冒,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18.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病机:素体阴虚,复感风热。脉症: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吐,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舌红,脉数。治法:滋阴清热,发汗解表。处方:玉竹9g生葱白6g桔梗6g白薇6g淡豆豉9g薄荷6g炙甘草3g大枣2枚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素体阴虚者。

19.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病机:邪*外袭肌表,内侵肺胃。脉症: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约,苔白,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数。治法:透表泄热,清咽解*。处方:山栀子9g淡豆豉9g金银花9g薄荷3g牛蒡子9g炙甘草3g蝉蜕3g僵蚕6g水牛角6g连翘9g桔梗6g马勃6g芦根30g灯芯3g淡竹叶3g应用:用于猩红热等。

20.流感方(《中医杂志》)病机:内有郁热,外感风寒。脉症:高热恶寒,无汗头痛,纳呆乏力,口渴尿少,舌红苔*腻,脉浮数。治法:清解郁热,宣肺散寒,通腑化痰。处方:荆芥12g防风9g柴胡9g葛根9g金银花18g连翘15g大青叶15g生石膏30g杏仁9g射干12g茵陈9g炙甘草6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寒热错杂者。

21.翘荷汤(《温病条辨》)

病机:上焦气分燥热扰及清窍。脉症: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而干,脉数。治法:清宣上焦气分燥热。处方:薄荷6g连翘6g生甘草3g山栀子6g桔梗9g绿豆皮6g应用:用于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牙周围炎,流行性急性结膜炎等。

22.普济消*饮(《东垣试效方》)

病机:风热疫*,壅于上焦。脉症:壮热烦躁,腮部肿痛,头痛,口渴欲饮,咽红肿痛,舌红苔*,脉滑数。治法:清热解*,疏风散邪。处方:*芩15g*连15g橘红6g玄参6g炙甘草6g连翘6g牛蒡子6g板蓝根9g马勃6g僵蚕3g升麻3g柴胡6g桔梗6g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23.代赈普济散(《重订广温热论》)病机:风热时*,充斥肺胃,攻窜头面。脉症:憎寒发热,头面红肿,咽喉疼痛,舌红苔*,脉数实。治法:疏风清热,解*消肿。处方:桔梗、升麻、浮萍、金银花、连翘、玄参各9g牛蒡子、芥穗各8g蝉蜕、*芩、大青叶、白僵蚕各6g薄荷、人中*、马勃、射干、大*各4g应用:用于大头瘟,急性扁桃体炎,麻疹疹出不畅等。

24.通圣解*散(《证治准绳》)病机:风热时*壅盛于肺胃及肠腑。脉症:高热,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两耳上下前后红赤肿痛,便秘,溲热赤短少,舌赤苔*,脉数。治法:清透热*,攻下泄热。处方:防风12g川芎12g白芷12g金银花12g连翘12g牛蒡子12g山栀子12g滑石12g芒硝6g大*6g桔梗6g甘草6g犀角3g(水牛角24g代)大青叶3g薄荷3g淡豆豉6g鲜葱白三根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颜面丹*等。

25.腮腺宁冲剂(《传染病实用方》)病机:风热疫*,侵入营血。脉症:腮腺肿大连及颌部,壮热,烦渴,舌红苔*,脉数。治法:清热解*,凉血消肿。处方:葛根6g赤芍药9g连翘9g大青叶9g栝蒌9g天花粉9g金银花9g应用:用于流行性腮腺炎。

26.六神丸(《喉科心法》)病机:热*上攻咽喉。脉症:咽喉溃烂,疼痛,口舌生疮,舌红苔*,脉数。治法:清热解*,利咽止痛。处方:牛*5g蟾酥0.5g朱砂5g珍珠0.5g既可外用吹喉,亦可内服。应用:用于猩红热,白喉,扁桃体炎,口疮等。

27.永安止痒汤(《古今名方》)病机:外感风湿,蕴于卫分。脉症:疹色淡红稀疏,皮肤瘙痒,发热恶风,精神倦怠,胃纳欠佳,舌红苔薄白,脉数。治法:祛风活血,利湿止痒。处方:麻*6g僵蚕6g防风6g荆芥6g薄荷6g炙甘草6g苍术9g桃仁9g红花9g当归9g赤芍药9g应用:用于风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28.宣*发表汤(《痘疹活幼至宝》)病机:麻疹郁肺。脉症:恶寒轻,发热重,咳嗽,鼻塞流涕,眼泪汪汪,痘疹隐现不出,口腔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烦躁口渴,小便赤。治法:辛凉透疹。处方:升麻3g葛根3g前胡3g桔梗3g枳壳3g荆芥1.5g防风1.5g薄荷3g炙甘草6g木通3g连翘3g牛蒡子3g杏仁3g淡竹叶3g应用:用于麻疹疹前期及其他痘疹,疹出不透者。

29.发疹紫草汤(《医方类聚》)病机:正气不足,疹*内陷。脉症:痘疹疹出即没,神疲乏力,伴低热。治法:扶正祛邪,凉血透疹。处方:紫草9g炙甘草6g糯米9g*芪9g应用:用于麻疹。

30.化*清表汤(《麻科活人全书》)病机:疹*内侵,犯于脾肺。脉症:麻疹发疹期壮热,咳嗽,涕浊痰稠,目赤羞明,疹点外透。治法:解*透疹。处方:前胡3g葛根3g知母3g连翘3g桔梗3g牛蒡子3g木通1.5g玄参3g*连1.5g天花粉3g地骨皮3g淡竹叶3g生甘草1g灯心草1.5g应用:用于麻疹出疹期。

31.清解汤(《北京中医》)病机:疹*闭肺。脉症:疹出色紫,仍高热不退,咳剧,口渴烦躁,舌红苔*,脉沉数。治法:清热解*,凉血清营。处方:金银花9g连翘9g芦根15g茅根15g紫草9g生地*9g牡丹皮6g赤芍药5g淡竹叶6g应用:用于麻疹之疹*闭肺证。

32.竹叶牛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病机:风热闭肺,麻疹透发不畅。脉症:麻疹透发不出,咳嗽喘急,烦闷躁乱,咽喉肿痛。治法:透疹解*,清宣肺胃。处方:西河柳15g荆芥3g蝉蜕3g薄荷3g炙甘草3g知母3g牛蒡子6g葛根6g玄参6g麦门冬9g淡竹叶30g应用:用于麻疹,咽炎,风疹等。

33.五味消*饮(《医宗金鉴》)病机:痈疮疔*,火*结聚。脉症:痈疮疔*,红肿热痛,高热烦渴,舌红苔*,脉数。治法:清热解*,消散疔疮。处方:金银花15g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9g紫背天葵9g应用:用于痈疮疖肿,热*炽盛者。

34.麻杏石甘汤(《伤寒论》)病机:邪热壅肺,肺失宣降。脉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喘,胸闷胸痛,痰白而黏或*,舌红苔*,脉数。治法:清热宣肺,降气平喘。处方:麻*9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12g应用: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白喉,鼻窦炎及副鼻窦炎,麻疹及麻疹合并肺炎,急性荨麻疹,烂喉痧,角膜溃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斑疹伤寒等。

35.桔梗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外感风热,郁于肺经。脉症:发热无汗,咳嗽,口渴,苔薄白或微*,脉浮大而数。治法:清热宣肺。处方:薄荷3g*芩3g炙甘草3g山栀子3g桔梗9g连翘6g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

36.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病机:燥热伤肺、气逆津伤脉症: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燥或薄*燥,脉数。治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处方:石膏9g桑叶9g甘草3g人参3g胡麻仁3g阿胶3g麦门冬4g杏仁3g枇杷叶3g应用: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37.*芩汤加豆豉、玄参方(《温热逢源》)病机:热郁胆腑,胆热犯胃。脉症:发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胸胁不舒,小便短赤,舌红,苔*,脉弦数。治法:苦寒清热,宣郁透邪。处方:*芩9g白芍药9g炙甘草3g大枣三枚豆豉12g玄参9g应用:用于重型流感。

38.*连*芩汤(《温病条辨》)病机:胆经郁热,不得发越。脉症:身热心烦,干呕,口苦而渴,尿少,舌苔*,脉弦数。治法:清宣郁热。处方:*连6g*芩6g郁金6g淡豆豉6g应用:用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胃肠炎等。

39.凉膈散(《和剂局方》)病机:热灼胸膈,微兼腑实。脉症:身热不已,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口舌生疮,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燥,脉滑数。治法:清泄膈热,泻火通便。处方:大*9g芒硝9g(冲服)栀子12g薄荷12g*芩6g炙甘草6g连翘6g应用:用于支气管扩张,急性扁桃体炎,百日咳,大叶性肺炎,乙型脑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道感染,妇女经前期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40.余氏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病机:温热时*,壅结气分。脉症: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苔*燥,脉洪数。治法:清气清*,透泄郁热。处方:连翘9g*芩9g山栀子9g薄荷3g生石膏18g桔梗3g炙甘草3g淡竹叶9g应用:用于猩红热。

41.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病机:温*侵袭,气营两燔。脉症: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腐烂,皮肤丹痧显露,舌红赤,苔*燥,脉洪数。治法:清气解*,凉膈泄热。处方:连翘12g大*(酒浸)6g芒硝6g炙甘草6g*芩(酒炒)3g薄荷3g山栀子3g桔梗6g淡竹叶7片生白蜜30ml

42.小陷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病机:痰热结胸,气失通降。脉症:身热面赤,渴喜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便秘,舌苔*滑或腻,脉洪滑。治法:清热化痰散结。处方:*连6g栝蒌9g枳实6g半夏9g应用:用于急慢性胆囊炎,传染性肝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炎,胃炎等。

43.白虎汤(《伤寒论》)病机:阳明气分热盛,邪盛正旺,正邪剧争,里热蒸腾。脉症:壮热,大汗出,口烦渴,喜冷饮,面赤心烦,或喘息气急,舌苔*燥,脉洪大而数。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呕。处方:生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9g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风湿性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中暑,糖尿病,急性口腔炎,牙龈炎,全身性瘙痒症,恶性肿瘤高热等。

44.白虎加人参汤(《温病条辨》)病机:阳明热炽,邪热蒸腾,迫津外泄,气随津伤。脉症:壮热汗多,面赤心烦,口渴齿燥,背微恶寒,尿*神倦,舌苔*燥,脉洪大而芤。治法:清热益气。处方:生石膏24g知母12g生甘草3g粳米9g人参9g应用:用于流行性乙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风湿性心肌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麻疹,钩端螺旋体病,伤寒、副伤寒,中暑,糖尿病等。

45.白虎加苍术汤(《温病条辨》)病机:阳明热盛,兼太阴湿阻。脉症:壮热面赤,烦渴,汗多尿少,脘痞身重,苔*微腻,脉洪大。治法:清热化湿。处方:生石膏24g知母12g甘草3g粳米9g苍术9g应用:用于伤寒、副伤寒,脊髓灰质炎,风湿热等。

46.苍术白虎汤加减方(《重订通俗伤寒论》)病机:暑湿中阻,暑热偏盛。脉症:高热,汗出,面赤恶热,气粗息促,肢体酸楚,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脘痞呕恶,舌红赤,苔*腻,脉洪大。治法:清暑化湿。处方:苍术9g生石膏18g白豆蔻12g滑石12g知母9g草果仁9g荷叶9g竹叶12g应用:用于夏季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

47.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病机:暑热未退,津气两伤。脉症:身热息高,口渴多汗,心烦尿赤,肢倦神疲,脉虚无力。治法:清热涤暑,益气生津。处方:西洋参6g石斛15g麦门冬9g*连3g淡竹叶6g荷梗15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若干

应用:用于中暑,乙型脑炎等。

48.东垣清暑益气汤(《脾胃论》)病机:暑湿内郁,气阴两伤。脉症:发热自汗,心烦口渴,胸闷气短,肢倦神疲,溲赤便溏,苔腻,脉大无力或濡滑带数。治法:清暑化湿,培元和中。处方:*芪3g苍术3g升麻3g人参1.5g泽泻1.5g神曲1.5g橘皮1.5g白术1.5g麦门冬1g当归1g炙甘草1g青皮1g*柏1g五味子1g应用:用于夏季急性胃肠炎,夏季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等。

49.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病机:痰热阻肺,大肠热结。脉症:潮热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舌苔*腻或*滑,脉右寸实大。治法:宣肺化痰,泄热攻下。处方:生石膏15g大*9g杏仁6g栝蒌皮6g应用:用于肺炎,斑疹伤寒等。

50.陷胸承气汤(《温病条辨》)病机:上焦邪热未清,已入中焦阳明。脉症:大热大渴,痰涎壅盛,舌燥,苔色金*,脉不浮而躁。治法:化痰开结,通腑泻热。处方:大*15g厚朴6g枳实6g半夏9g栝蒌9g*连6g应用:用于中*性痢疾,肠麻痹,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渗出性胸膜炎等。

51.新加*龙汤(《温病条辨》)病机:阳明腑实,应下失下,耗气伤津。脉症:身热,腹痛,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撮空理线,肢体震颤,视物不清,舌苔*燥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治法:滋阴益气,清热泻结。处方:生地*15g麦门冬12g玄参15g大*9g芒硝3g(冲服)生甘草6g人参6g当归5g海参2条姜汁5ml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而体质虚弱者。

52.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病机:素体阴虚,燥热内结。脉症:身热,腹热,大便秘结,口干唇裂,痔疮日久,小便短少,苔燥少津,脉沉细。治法:滋阴增液,通便泄热。处方:玄参18g麦门冬15g生地*15g大*6g芒硝3g应用:用于习惯性便秘,复发性口腔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53.解*承气汤(《伤寒温疫条辨》)病机:阳明腑实,兼有三焦火炽。脉症:壮热,大便不通,腹部胀满,头目眩晕,谵语狂乱,吐衄发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舌红苔*,脉沉数有力。治法:攻下热结,清泄三焦。处方:僵蚕9g蝉蜕3g*连3g*芩3g*柏3g山栀子3g枳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9 22:33:00
网络推广求职招聘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11月7日、8日

(周六、周日)

医院膏方节

医院专家坐诊

预约开始啦!

专家简介

徐瑞荣

徐瑞荣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血液病诊疗工作二十余年,擅长治疗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再障、MDS、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紫癜、贫血、溶血、脾大、不明原因发热,在细胞形态学、疑难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

郭宝荣

郭宝荣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更年期综合征、尿崩症、脱发、面部色斑、痤疮等疾病有较深研究,临床疗效显著。

孙立*

孙立*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对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擅长运用仲景理论对神经内科常见病进行辩证施治,治疗眩晕、头痛、癫痫、中风病、面瘫、失眠症及各种类型颈椎病。同时对脑血管病及颈椎病的神经康复、预防有独到的见解。

耿立东

耿立东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外科学会、性病学会、艾滋病学会、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会等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皮肤性病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近三十年,擅长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银屑病、湿疹、荨麻疹、痤疮、性病、斑秃、紫癜、病*疣及色斑、疱疹、体癣等皮肤性病。

吴新华

吴新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妇科临床近四十年,着重研究不孕症及各种女性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治疗与调理,擅长治疗多囊卵巢、输卵管阻塞、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障碍、妇女各期异常出血、改善更年期症状等。

膏方调理

冬季是补充和收藏营养精华的季节,民间流传着“今冬进补,明年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故在冬令进补之时,服用中医膏方可以有效调治亚健康状态。膏方历史悠久,组方精良,熬制繁难,曾是宫廷和富贵人家的独享高级补品。时至今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熬制技术的提高,使得膏方进入家庭,成为广大群众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之一。

01

冬令进补

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

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时代谢降低,消耗减少。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是一种养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疾患,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

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冬令进补”,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在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来春可打虎”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02

适时调补

不在冬季,如处在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或大病后,手术后,患者身体非常虚弱时,可以采用膏方调治。根据虚弱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配合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安神、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

03

膏方作用

补虚扶弱虚弱是指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较健康水平低下,不一定具有临床检验指标的异常。如:亚健康状态、体质虚弱均可用膏方进补,能有效促使虚弱患者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防病治病膏方不仅用于虚证,也能用于实证。只要辨证施药准确,一样可以治疗疾病。

抗衰延年中、老年人由于气血衰退、脏腑功能低下,容易出现未老先衰如头发早白、头晕目眩、耳鸣眼花、腰疼腿软、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记忆衰退等。在冬令服用膏滋药可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04

膏方储存与服用

一旦取回膏方要放冰箱。灌装取用时,最好用干净、干燥的瓷匙,切忌沾水,以防霉变。膏方的服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每天早晚各1次或每日2-3次均可,最好是空腹服用(饭前一小时即可),此时肠胃空虚,吸收力强,且不受食物干扰,药物易发挥作用。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每次1-2调羹,用温开水化服。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肉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药膏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镇静安神类及治遗尿的膏剂则应在睡前30分钟服用。

05

膏方服用期间的注意事项

在服用膏方期间,应该要注意忌口,忌食生萝卜、浓茶;忌服过多厚味腻滞之品;服药期间,若遇感冒、腹泻,暂停服用,以免“闭门留寇”,待愈后续服;食欲不振、舌苔厚腻者,膏方应慎用,并与医生沟通调整后再用。

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在膏方服用时,忌口更为重要。如阴虚体质者,要忌食辛热的食品,如牛肉,在烹调作料中不放或少放姜、蒜、葱等这一类调味;阳虚体质者,忌用寒性食品,如柿子、蟹等;过敏体质忌食海鲜这一类发物,如*鱼、带鱼等。

◆半岛全媒体记者李云天通讯员吴鹏程

◆编辑:王靖审核:韩延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五节课涂华新先生讲中医基础辩证浮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