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断奶前后的一段时间,让很多父母都为之头疼。因为这段时间里,宝宝对辅食很抗拒,尤其是彻底断奶以后,变得不爱吃饭,不管父母怎么喂就是不吃。有的时候,甚至还会把爸爸妈妈喂进嘴里的食物吐出来。
宝宝不爱吃饭?可能是咀嚼能力不足
其实,在1岁以前,宝宝因为月龄小,加上还在喝母乳,所以还不能看出咀他们的嚼能力是否足够。但是当宝宝到了1岁以后,如果咀嚼能力不足,他们无法嚼碎食物,慢慢地变得抗拒吃饭。所以说,宝宝不爱吃饭,很有可能是咀嚼能力的问题。
咀嚼能力不足的宝宝,1岁后大多会有这"3个表现"
①吃饭时有干呕的情况
咀嚼能力不足的宝宝,比较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把饭吃到嘴里以后,会出现干呕的情况,而把饭吐出来以后,情况就有所好转。很多父母都以为是自己做的饭菜不好吃,或者是太烫了,其实不然。
②不爱吃硬食,会自动吐出来
宝宝咀嚼能力不足,还体现在不爱吃硬食这方面。父母给宝宝吃一些带有梗的青菜、或者是玉米粒、肉块等,宝宝刚吃进嘴巴里,就自动吐出来了,连咀嚼一下都不肯。这已经明确地表示,宝宝咀嚼能力不足。
③只愿意喝奶、米糊
宝宝一岁左右,差不多可以开始断奶了。但是他们却不愿意吃辅食,只愿意喝奶或者是吃一些软糯的米糊。这并不是挑食的表现,而是宝宝的咀嚼能力不足。
很多父母都觉得,咀嚼应该是本能,即使自己不教宝宝自己也能学会咀嚼。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咀嚼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也要依靠后天的锻炼,让宝宝掌握这一项技能。所谓"用进废退",如果父母不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可能会使其退化。
那么父母要如何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呢?
①及时添加辅食
当宝宝的月龄足够大以后,单纯靠母乳已经不能给他们补充足够的营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给宝宝添加辅食。一般情况下,给宝宝添加辅食的适宜月龄为4-6个月。具体时间看宝宝是否有尝试其他食物的意愿、是否有吃奶吃不饱了情况等。如果有,那么就说明到了给他们添加辅食的时间了。
②用食物锻炼
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候,父母可以做一些能锻炼咀嚼能力的食物。比如饺子、面条、或者是一些比较柔软但带有梗的蔬菜。让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必须要咀嚼。但也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刚开始添加辅食,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比较稠的糊状食物,激发宝宝咀嚼的本能。
③干预纠正
另外,如果父母错过了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的*金期也不用惊慌。可以通过食物对宝宝咀嚼能力不足的情况进行干预和纠正。比如把胡萝卜、水果等切成条状,然后让宝宝咬断,锻炼他们咀嚼能力。
小贴士
宝宝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留心,有时候父母小小的疏忽,可能会给宝宝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希望每个父母都能认真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更多育儿知识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