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常见病、多发病,那么,当高血压遇上糖尿病后,我们应该如何管理与治疗呢?
1
糖尿病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近年来,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与高血压成为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WHO统计,全球共有10亿高血压患者(中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其中8亿需要立即干预(中国1.6亿),全球有万人、中国有-万人因血压升高而过早死亡。
同时年糖尿病成人患者(20~79岁)在全球有4.25亿人,其中有1/4的糖尿病患者1.亿人在中国,是有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而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迅猛增长,糖尿病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均较正常人升高。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要因素,并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合并疾病,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有共同的发病基本--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危害有乘积效应。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多有冠状动脉以外的广泛性血管病变,以及左室肥厚、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发生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比单纯的糖尿病或高血压提高了2倍,故糖尿病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最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
3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害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血压控制可降低其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我们更加应该了解其控制目标。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指出,对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应通过一项更全面的决策过程来制订个体化的血压目标,需同时考虑心血管风险、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偏好等方面:
1)对于具有较高心血管风险(现有ASCVD或10年ASCVD风险>15%)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80mmHg;
2)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患者(10年ASCVD风险<15%),降压目标为</90mmHg;
3)对于糖尿病合并慢性高血压的妊娠女性,降压目标为-/80-mmHg。
我国在年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推荐,一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80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目标值;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如果超过/80mmHg,即应开始生活方式干预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的血压≥/90mmHg者可考虑开始药物降压治疗。
血压≥/mmHg或高于目标值20/10mmHg时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并可以采取联合治疗方案。
4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①减轻体重:将BMI尽可能控制在<24kg/m2,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②减少钠盐摄入: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应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
③补充钾盐:每日吃新鲜蔬菜;
④减少脂肪摄入:减少食用油的摄入,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
⑤低糖饮食;
⑥戒烟限酒;
⑦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调节适应能力;
⑧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⑨严格检测血糖、血压变化。
药物治疗
根据血压情况,首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抑制剂ACEI或ARB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血压控制未达标可与钙离子拮抗剂或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联合应用。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不能达标者,则推荐三药联合方案,即RAAS抑制剂+CCB+利尿剂。三药联合方案治疗后血压仍不能得到满意控制时,可以考虑加用螺内酯或其他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断剂。
特别提醒
糖尿病患者要严密监测血压,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专家简介
擅长领域: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尿崩症、内分泌高血压、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肾上腺静脉取血诊断醛固酮增多症及岩下窦取血定位诊断库欣综合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