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叶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蔓荆子
TUhjnbcbe - 2021/10/4 0:23:00

蔓荆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因其苗蔓生,药用其果,故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牟平、文登、蓬莱、荣城、威海,江西都昌、新建、永修,浙江青田、象山,福建莆田、晋江、漳浦、长东,河南南阳、新乡等地,以山东产量最大。多为野生。

8~10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捣碎生用;或炒至焦*色,同时捣碎;制炭:武火炒至外黑色,及时喷淋清水灭尽火星,摊晾。

商品不分等级。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果皮外有白膜者为佳。习惯以山东产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年版一部)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蔓荆子*素(C19H18O8)不得少于0.%。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煎服,5~10g;酒浸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1.《神农本草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

2.《本草纲目》:“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3.《本草汇言》:“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庙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4.《药品化义》:“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阳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淫所致,以此凉之,取其气薄主升,佐神效*芪汤,疏消障翳,使目复光,为肝经胜药。”

5.《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性于俄顷,则不能。”

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牡荆子*酮和少量蔓荆子碱。叶中也含有紫牡荆素(即蔓荆子*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和四羟基甲氧基*酮-α-D-葡萄糖苷、蔓荆子碱等。果实中含蔓荆子碱、18种氨基酸、挥发油(0.05%);蔓荆的叶中含挥发油α-水芹烯、α-蒎烯、β-蒎烯等,还含苯酚、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等。果实中含脂肪族烃、卫矛醇、香草酸。

蔓荆子炮制后其质量发生显著变化,共检出26个成分,生品检出22个,微炒品检出22个,炒焦品检出18个,炒炭品检出15个。在炒焦、炒炭品中还有5个新成分被检出,如13β-甲基-13-乙烯基罗汉松-7-烯-3β-醇等。分析表明,随蔓荆子炒制程度加重,总*酮含量先上升而后下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蔓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