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速递:
中国罕见病联盟下丘脑垂体疾病学组年会及青年医师病例比赛专场
第十三届协和临床内分泌代谢论坛于10月1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15日下午,第一分会场举办了中国罕见病联盟下丘脑垂体疾病学组的学术专场,本会场邀请到国内下丘脑垂体疾病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就下丘脑垂体疾病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医院神经外科王任直教授介绍了垂体腺瘤智能化辅助诊疗模型的建立,从疾病发生和医生视角梳理了垂体腺瘤临床诊疗的现状及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智能化诊疗模型进行疾病诊断的精准量化,重视患者诊治的全流程管理、注重专科医生培养、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医院神经外科王海*教授介绍了高泌乳素血症与大脑功能障碍,探讨了泌乳素对大脑功能的生理影响,及高泌乳素血症相关大脑认知功能障碍,最后提出多学科协作在探索垂体腺瘤患者高级脑功能的潜在神经机制中的重要意义。
王任直教授、王海*教授演讲
金自孟教授、卞留贯教授
医院内分泌科叶红英教授介绍了下丘脑病变的临床应对,通过典型下丘脑病变患者,详细阐述下丘脑病变的病因分类及临床应对策略,医院MDT诊疗下丘脑病变的诊治经验,提出下丘脑功能的恢复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上海医院神经外科吴哲褒教授介绍了TPIT谱系垂体腺瘤新亚型的发现及意义,通过对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进行二代测序和聚类分析,发现垂体腺瘤分子分型与病理分型基本匹配,并提出一组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TPIT谱系新亚型。
叶红英教授、吴哲褒教授演讲
赵曜教授、王任直教授
医院内分泌科廖志红教授介绍了从病理诊断垂体增生对临床医师的启示,分享了垂体增生这一罕见病理诊断的临床特征,提出网状纤维染色在垂体增生诊断中的重要价值。库欣病占垂体增生手术标本的一半以上,但术后缓解率不足50%。此类患者临床异质性高,术前需结合多种分子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医院神经外科张南教授介绍了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放射外科治疗,提出基于分子和影像诊断的放射外科治疗对高风险难治性垂体腺瘤的有效性和快捷性。此外,重视病理亚型的分类,有助于判断高风险腺瘤。对于具有高增殖指数的垂体腺瘤,建议尽早进行放射治疗。
廖志红教授、张南教授演讲
余叶蓉教授、卢琳教授
医院内分泌科陈慧玲教授介绍了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诊治,全面阐述了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包括巨泌乳素血症、生理性、药物性及垂体泌乳素腺瘤,并分享了高泌乳素血症治疗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耐药、药物不耐受、泌乳素腺瘤合并妊娠患者等临床诊治经验。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郭清华教授分享了渴感减退性尿崩症的诊治经验,以一例原发性高钠血症的病例切入,详细梳理了渴感减退性尿崩症的定义、发病机制、评估和诊断。总结了此类疾病的可能病因和临床特征,并提出此类疾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多系统并发症,建议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并给予规范合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医院内分泌科潘慧教授分享了生长发育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从矮小症的病因、评估、诊断,生长激素应用现状和基因检测等多维度进行了系统介绍。结合医院矮小症长期随访队列,强调临床医生应重视对实验室检查、骨龄的判读以及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准确理解和判断,还特别提到长期规范随访的重要性。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二代测序技术在矮小症的病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应谨慎解读基因检测报告。提倡与全国多中心合作共同推进矮小症的认识和规范化诊疗水平。
陈慧玲教授、郭清华教授、潘慧教授演讲
姚勇教授、朱惠娟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康*教授介绍了视神经减压术治疗McCune-Albright综合征所致视神经损害,从神经外科治疗垂体疾病所致视力、视野损伤相关疾病的角度,结合本院诊治的较大样本量病例,分享了视神经减压术治疗McCune-Albright综合征所致视神经损害的诊治经验,提出对于视力进行性下降的患者应积极行视神经管减压手术,防止视力的进一步恶化。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张松筠教授分享了垂体腺瘤的内分泌管理策略,详细介绍了垂体腺瘤的围手术期和术后的激素替代治疗规范,提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腺激素、生长激素等替代治疗的合理时机及随访注意事项,并指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