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医生常安排尿常规检查。一些患者不解,糖尿病患者主要是控制血糖,为何还要查尿常规呢?其实,尿常规是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应该做的一项基本检查。因为“通过验尿可以知糖”,主要理由如下。
01
是否存在脱水或高渗状态
要看尿比重,对于尿糖高且尿比重在1.以上者,需要进一步评估血糖及电解质等,评估血液渗透压水平,因为患者可能存在脱水的情况。
02
尿糖可以反映血糖水平
尿糖就是尿液中的葡萄糖,尿糖的出现多数是由于血糖的升高所致。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很低,普通尿常规检测不到,所以是(-)的。当血糖超过一定范围时,尿糖才会出现,医学上称为尿糖阳性,多用(+)表示,+越多,提示尿糖越高。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能精确反映血糖数值,而且,尿糖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比如饮食、尿量、肾功等都可以影响尿糖,所以,尿糖阳性不等于血糖就一定高,但尿糖阳性是重要线索,当尿糖阳性时,就有必要检查血糖。
03
是否有肾功能损害
尿常规中,尿蛋白的出现,往往提示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尿蛋白阳性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原因,评估尿蛋白是否是糖尿病肾病的结果,或其它原因所致。
04
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病人中,慢性泌尿系感染的比率也非常的高,如果提示泌尿系感染,下一步就需要做尿培养了,因为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就成为决定如何治疗的关键了。
05
是否存在酮症酸中*
尿常规中有一个指标叫尿酮体,酮体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产物,正常人每天尿液排出酮体在20毫克左右,量很小,所以,尿常规表现为尿酮体阴性。当机体不能利用或缺乏葡萄糖时,机体就会动员脂肪分解,进而产生酮体,酮体属于酸性物质,当酮体在体内蓄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酸中*,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
一般情况下,如果尿酮体弱阳性,无其它不适,则患者多饮水就可能缓解,但如果尿酮体持续增多并伴有口干、恶心等不适时,医院就诊了。另外,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也会导致酮体的产生,这就是常说的饥饿性酮症。因为机体不能代谢碳水化合物而代谢脂肪导致,对于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糖尿病患者或者控制体重的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长期酮体阳性也是对机体不利的,所以,目前不建议碳水化合物限制过低,至少保证不因此而出现尿酮体。
综上所述,尿常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检查方法和手段。具有无创、没有副作用、价格便宜、出结果很快及信息量大等优点,不论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尿常规首先可以提示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肾脏肝脏疾病甚至尿崩症等多种线索。比如,尿液中红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炎症、肿瘤或结石等。所以尿常规是临床上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检查项目。
投稿:叶如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