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养生指南#
正常人每天白天排尿4-6次,晚间0-2次,如果排尿次数出现明显的增多则称之为尿频。尿频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受病理、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其可以根据体内的水分量以及饮水量、水排出量等来决定尿液量,例如在寒冷的冬季,由于体内的水分无法经过汗液等途径排出,所以排尿次数以及排尿量相应就会增多。对于一些养生人士而言,一旦出现小便频繁的现象,便认为是自己的肾不好,事实真是如此吗?
01小便频繁不一定是肾不好,需要分情况而论!
一、生理性尿频
1.生理情况下,比如大量饮水、吃西瓜等,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这种情况无需治疗,属于正常现象;
2.在精神过度紧张时,也容易引起尿频,主要是心理原因引起的,一般在精神放松以后便可得到缓解。
二、病理性尿频
1.多尿性尿频:排尿次数增多而每次尿量不少,全日总尿量增多,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以及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
2.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表现为持续性尿频,药物治疗难以缓解,每次尿量少。见于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子宫增大或卵巢囊肿等压迫膀胱;膀胱结核引起膀胱纤维性缩窄;
3.前列腺疾病引起的尿频:比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可引起患者小便频繁、尿不尽、排尿困难等症状。
故而小便频繁不一定是肾不好,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建医院就诊,如果是因为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可以遵循医嘱吃一些抗生素,平时注意局部的卫生护理,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慢慢就可恢复健康。
事实上,不少人在小便次数增多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肾是不是有问题!实际上“肾不好”更多的表现往往不是尿多,反倒是尿少,当尿少到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抽血检查就会发现肾功能异常,如果一直少下去,甚至可能发生尿*症。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小便频繁就认为肾不好”这一个坑之外,你还听过哪些关于肾的传言?
02关于肾脏的5个误区,早了解,避免入坑
(一)多喝水会伤肾,要尽量少喝些水
一般情况下喝水不会伤肾,喝水多是可以排*的,还可以冲刷肠道,但是如果喝水方式不对就很容易伤势,所以大家一定要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每天保持饮水量在毫升以上,可以有效地防止肾结石形成,同时促进体内*素排出,但不见一次大量饮水;
(二)腰酸背痛就是肾虚
腰痛不一定是肾病。肾病可以导致腰痛,但引起腰痛的原因除了肾脏的疾病外,还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
(三)双腿水肿就是肾病
只能说双腿水肿可能是肾病,因为除了肾病之外引起双腿水肿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心源性、肝源性、肾源性、血管性、结缔组织病等;
(四)尿液有泡沫就是尿蛋白
并不是所有的泡沫尿都是蛋白尿,引起泡沫尿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如果憋尿时间过长、着急小便、尿液表面张力增高而出现的泡沫,通常泡沫很快就会消失,大家不用担心。如果泡沫尿持续性不能消失,其病理性原因的可能性比较大,需要做尿常规检查;
(五)女人无需补肾
肾虚并不是男性的专利,女人也可能会有肾虚的问题,比如会有怕冷、容易疲惫、爱生气、腰酸背痛、容易脱发、精力不集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