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都戏称线列步兵战术为排队枪毙,很多朋友都很奇怪,为什么要排着整齐的阵型,慢吞吞地,踏着鼓点朝对方的枪口撞上去。
听着音乐、踏着齐步,端着枪,你射一轮枪,我再还你一轮,谁死人死得受不了就认输,这不是自杀吗?
要是小虾告诉你,这已经是那个时代最有效,伤亡最小的战术了,你敢信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不同时代的战术,是围绕着那个能大批量生产,且杀伤效率最高的武器制定的。
而线列步兵开始于17世纪初,新式的簧式火枪的出现。
相比于以前的火枪,新式火枪大幅缩小了体积和重量,减少了制造的材料、工时和费用,让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而更重要的是,在战场上新式火枪的装填、射击都可以由士兵自己完成,无需他人辅助。
而后17世纪中期,发射更简单的燧发火枪被发明,从此威力巨大的单兵燧发火枪,逐渐成为了近代欧洲士兵的制式武器。
不过这种火枪依然有非常大的缺点,就是:
射击精度不足,缺乏膛线的气密性设计不足,造成铅制弹丸射出后,很快就会偏离,稍远的目标命中基本靠信仰;
射程非常之短,采用黑火药作为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推力明显不足,且再加上气密性问题,单兵有效射程往往仅有50米;
装填速度缓慢,由于是前装药设计,且弹丸和火药都是分开携带装填,所以每次射击后,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都需要十多秒的时间装填。
所以,线列步兵战术(横队)是排成整齐的狭长阵型,靠近后再一同开火,从而对敌人造成面杀伤,以达到弥补射程、精度的目的。
这说起来容易,但实则非常之难。以为缔造日不落帝国冲锋陷阵的英国‘龙虾兵’为例
首先,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需要极强的纪律和极高的伤亡容忍上限,这我们通常也叫做组织度。
想象一下:你是英国某皇家高地步兵团的士兵(没错皇家称呼),在弹炮横飞的法国战场上,身边的战友时不时中弹倒地,而自己依然要目视前方,当着什么都没发生。依然听着苏格兰管风琴演奏的乐曲,一步一步有节奏地朝敌人的枪口走过去,就像没有感情的机器一般。
要知道,在燧发枪时代,距离越近,射击精度越高、杀伤力越大,谁能够逼近更近的距离,谁就离胜利更接近。
所以,穿着鲜艳的红色制服的“龙虾兵”们,往往都是这样做的:
红衫“龙虾”*
在广袤的北美平原上,他们肩并肩地排着整齐的横队,就像一群列阵的龙虾,由不穿内裤只穿裙子的苏格兰管风琴手带着节奏,一步步整齐地朝敌人走去。
在龙虾们走到距敌米时,对面临时拼凑起来的北美大陆*中有人忍不住扣响了扳机,就像憋尿的人被狠踹了一脚屁股的,大陆*整条阵线上轰然爆发了连续不断的射击声。
对面方阵第一排冒起了一层红雾,一排倒霉的龙虾齐刷刷地闷声倒地,可其他人看都没看,就像冰川般坚定地往前推进着。
在大陆*将领的声嘶力竭的咒骂声中,昨天只会打兔子的民兵们,纷纷手忙脚乱地拿出来自法国的火药袋和装铅丸的小瓶子,咽着唾沫抖着手,一边满地撒一边往枪管里倒……
北美大陆*
大半分钟过去了,大陆*民兵终于再次装好了弹药,而此时龙虾们已经走到仅仅40米的距离了!装好弹药的步枪给予的那点稀薄安全感,瞬间被填满整个视线的龙虾,哦不,红衫*冲垮!
于是,再一次的,不顾*官们的咒骂和皮鞭,尿崩症再次发作,轰然爆响的射击,将对面的红衫*齐刷刷地扫倒了一大片。但那些该死的英国人,眼皮子都不动一下,依然昂着头,平时着前方,踩着恶魔狞笑般的苏格兰管风琴的节奏,填补上到下人的空缺,继续往前。
直到距离20米的时候,大陆*的民兵们仍在手忙脚乱地装填弹药,而已经挨了两轮子弹满脸都是同僚鲜血的红衫*们,终于端起了手中的燧发火枪。
红杉*官:fire!
几乎被抵脸射击的大陆*,瞬间被大面积清空,就像成熟的麦子,被手持巨镰的农民齐刷刷割倒!
然而,第二排红衫*越过前排,再次扣动扳机,又是一轮致命的齐射!而后第三轮!三轮齐射,超三分之一士兵和二分之一*官当场阵亡。
此时,一击重创敌*的红衫*,立即发动了刺刀冲锋,闪耀着凌冽的白光,如迎头撞来的刺刀丛林,而还在懵逼中的大陆*则瞬间崩溃!
而早已等候多时的骑兵,拔出马刀纵马狂奔,越过正疯狂追击的燧发枪步兵,秋风扫落叶般收割着溃逃敌*……
所以说,龙虾兵在线列步兵时代,既是最能挨打,更是最能打的*队!清朝输得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