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让民营剧团“三下乡”
按照近年来的惯例,再过不久,全国各地又将掀起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的热潮。这项始于1997年的活动,15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15年的送戏下乡活动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和省市级国有院团,把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演出送到了乡村的田间地头、基层群众的家门口。从中央到地方,要求发挥国有院团反哺人民、服务农村、慰问基层的初衷,并无不妥。但是,在这一主要由国有院团承担的送戏下乡活动中,尚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国家级院团从北京到地方,省级院团从省城到基层,往返交通和人员食宿,都需要大量经费支出;国有院团的有些高雅艺术演出未必就适合农村群众的观赏需求等。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下乡的积极作用,是一个课题。
笔者以为,可以尝试调动民营剧团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到送戏下乡活动中。
首先,民营剧团送戏下乡可以节省资源和经费。按照传统,元旦春节前后,是商业演出的旺季。国有院团纵然身负社会效益第一的使命,经济效益未必就一定要放弃。大量参与“三下乡”活动,难免会牵扯精力。民营剧团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让其有精力、有人员兼顾“两个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调动所在地区的民营院团,可以节省一大笔往返交通费和食宿费,节约下来的经费还可以继续投入、增加演出场次。
其次,民营剧团更适宜有针对性地提供基层群众所需要的文化产品。这些年,兴起于各地的民营院团发展迅猛,表演水平和节目内容都有很大提升。他们兴于民间,常年摸爬滚打在乡村,有的民营剧团从团长到演员都来自农村,应该说,他们最了解农民,也最懂得基层的需求。一些优秀的民营剧团不仅能把农民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演好,还能配合现行*策宣传,编排现代小戏和歌舞节目。此外,让农民艺术家慰问农民兄弟,更容易拉近舞台观演双方的距离。
第三,让民营剧团参与送戏下乡,也是对其发展的一种扶持。对民营剧团能否真正实行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不仅在于观念看法,还取决于*策导向。在观念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已多次重申,民营剧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策上,包括文化部在内,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发文给予民营院团税收、经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假如在这一过去主要由国有院团承担的公益性演出活动中,广泛吸引民营剧团参与,势必对其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产生积极影响,会让民营剧团真切体会到“国民”待遇的身份认同。
不仅如此,民营剧团参与送戏下乡,与国有院团的知名艺术家同台献艺,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演出水准。一举而多得,不妨斟酌尝试。